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我为什么上大学: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

封面

作者:新京报社编著

页数:338页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15742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院士”是全球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高荣誉称号。中国院士是当代中国的强大脑、强心脏。本书通过还原30位两院院士在青年时代的求学奋斗经历,讲述他们心怀“国之大者”,立志以身许国、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展现了那一代青年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思想智慧。当代年轻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可从中获得诸多深刻的人生启示,为理想奋斗、热爱祖国、献身科技事业。

作者简介

  《新京报》于2003年11月11日创刊于北京,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集“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新型都市类媒体,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论传播、舆情分析、政务服务、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文创研发等功能。创刊19周年以来,《新京报》已经成为中国报业有影响力、有价值的品牌。

本书特色

  《我为什么上大学——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以时间线为轴,聚焦1947—1983年间参加高考的30名中国两院院士的个体经历,披露受访者的励志追梦人生。本书涉及人物有“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香料院士”孙宝国,“首届中国存储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郑纬民,“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陈国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等,内容叙述采用“小传 讲述 手记”模式。当事人通过讲述自己的求学故事,对青春岁月的回顾,展现那一代青年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的成长历程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今天的青年特别是高考学子有一定的启迪和正向激励作用。

目录

杨士莪:一颗普通种子,在大学找到了肥沃土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声科技的主要开拓人之一

汪懋华:70年前,奔走两天去“赶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工程科学家,农业电气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工程专家

童坦君:天地很广阔,并非一考定终身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中国老年医学基础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之一

吴天一:上大学时只有14岁,想参军改填年龄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原医学专家,“七一勋章”获得者

廖万清:是人民助学金,支持我如愿踏上医学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真菌病学专家、皮肤性病学专家

魏复盛:为复习瘦了30斤,刚到考场门口就发烧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保护专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

刘人怀:高考前三天我才接到通知上考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板壳结构分析与应用专家

李曙光:高考不是结束,是人生新的起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家

翟明国:不凭兴趣做选择,每个专业都有无穷的秘密
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家,岩石学家

胡海岩:两次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家

崔愷:被“第二志愿”录取,走上建筑师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段雪:考上大学,我第一次掌握自己的命运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张建云:“二战”高考终成“现代大禹”
徐兵河:高考和上大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于贵瑞:曾对光学产生兴趣,最终考上农学院
成秋明:年轻人不要怕走弯路,修正的机会有很多
袁亚湘:我的人生就像是跳远
高福:高考不是唯-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孙宝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贺克斌:当年交卷也有遗憾,发挥稳定就是圆满
刘忠范:坐着马车到达高考考点,在大车店过夜
彭练矛:从虎什哈到北大燕园,从拼命读书到坚守“造芯”
吴岳良:那道高考物理题,可能改变了我的人生
陈国强:填报志愿要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梅宏:不要纠结于大学读什么专业
王金南:环境研究具有使命感
魏辅文:靠“适应”走过一波三折求学路
周向宇:通往数学家之路,不因高考失利中断
朱敏:做错一道考题,冷门专业倒成了一生的兴趣
杜江蜂:顺利保送中科大少年班却经历了最苦时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我为什么上大学: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03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