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梁晓声
页数:256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2017382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是梁晓声的散文集,以“说东北”为纲,以他的童年回忆、亲情记述、友情描写为主要遴选内容,重点反映东北的风土人情。梁晓声笔下的童年生活、对父母和兄弟姐妹亲情,以及对童年伙伴和知青朋友的回忆,具有质朴而打动人心的力量,也带着鲜明的东北印记。
作者简介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和影视作品。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代表作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年轮》《雪城》《人世间》《我和我的命》等。曾获茅盾文学奖、全国中篇小说奖、全国短篇小说奖等奖项。
本书特色
散文版《人世间》之东北
东北作家梁晓声的黑土地情缘
我是家乡的“书记员”。——梁晓声
※有所准备的人,必能从糟的活法重新过渡向另一种好的活法,避免被时代碾在它的轮下。
※我是知青的年月,曾伐过木。在深山老林中,在三角帐篷里,在月隐星疏的夜晚,坐在大铁炉旁……
※他们是大森林的精灵,大森林才真正是他们的世界。只有那种风餐露宿、虎啸熊吼的生活,才是他们所习惯所热爱的生活。
梁晓声散文全三册套装:《梁晓声说东北》《梁晓声说亲情》《梁晓声说人生》
梁晓声散文版《人世间》
名篇荟萃,全套书汇集梁晓声全部散文精华
大多数世人活得真是难能可贵!——梁晓声
目录
第一辑
那头屹立在崖畔的鹿,披霞裹彩,宛如神异的灵物,美妙极了……
逐鹿
猎熊
狍的眼睛
孩子和雁
虎年随想
第二辑
确乎的,当年哈尔滨市的那一地带,虽然属于城市的一个地带,但是却更像乡村。
小街啊小街
窗的话语
沉默的墙
鞋的话语
第三辑
我是知青的年月,曾伐过木。在深山老林中,在三角帐篷里,在月隐星疏的夜晚,坐大铁炉旁……
我的梦想
我的少年时代
回首忆年
几个春节一段人生
初恋杂感
我和橘皮的往事
永久的悔
恰同学少年
第四辑
有所准备的人,必能从糟的活法重新过渡向另一种好的活法,避免被时代碾在它的轮下。
木匠哪里去了?
玉顺嫂的股
黑帆
北大荒纪实
感激
节选
逐 鹿 三个骑者追逐一头鹿,从白雪皑皑的山坡追下,向这片连接大小兴安岭的森林追来。山头上空,一颗初悬的星瞪着惊奇的眼。
那是一头强壮的雄鹿,以它最快的速度奔驰着。这美丽的动物在逃窜中也不失其高傲,昂着权角如冠的头。它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腱随着奔驰中的每一次腾跃,在绣有梅花的短毛皮下紧张而和谐地运动着。它仿佛不是在逃窜,而是在竞技。只有它琉璃般的眼中充满了恐惧和由恐惧而产生的愤怒。它以动物本能的聪明,选择最短距离的角度,全力向森林冲刺。它似乎明白,只有逃入森林,才可能摆脱追逐。
逐鹿者们更明白这一点。老严头胯下那匹“白鼻梁”一马当先。这马是一匹被淘汰的军马,自从离开骑兵部队后,今天第一次得到尽情驰骋的机会。那鹿的顽强将这马在骑兵部队养成的好胜性情刺激到了顶点。翻飞的四蹄和扩张的鼻孔,显示出了这马近于狂暴程度的兴奋。而主人的不断催促,继续增强着它的兴奋。
俯身于鞍的老严头,鹰似的两眼盯着鹿。伤疤交错的瘦脸上,凝聚着一种既冷峭又可怕的自信。他的狐皮帽子早已在追逐中落地不顾,满头长而乱的白发向后飘扬,胸前的银须被风分为两缕。套鹿索拴在鞍上,绕成几匝握在手中。当那鹿又腾空跃起,颈子后倾的瞬间,他很有把握地一扬臂,唰地甩出了套鹿索。几乎同一瞬间,李豁唇那匹几乎和他并辔的青骟马,突然冲撞了他的“白鼻梁”一下。“白鼻梁”猝然转向,将他闪下鞍来。套鹿索贴着鹿脖子从鹿身上滑过,飘悠悠地落在雪地上。
鹿,转眼消失在森林内。
老严头没有立刻爬起,沮丧地朝森林望着。
被李豁唇用力勒住的青骟马,绕着老严头兜圈子,踢踏的马蹄将雪粉溅到他身上和脸上。
老严头猛地跳起,用收回的套鹿索朝李豁唇抽去。李豁唇赶紧促马躲开,嘿嘿讪笑两声:“老严头,你别抽我呀,是我的马……”
第三匹马这时也追到了,骑者是个二十四五岁的女人。她的马显然太弱,已不是在逐鹿,仅仅是尾随着两个男人不被甩得太远罢了。那马,口边冰结了一圈白沫,四腿颤颤发抖,再跑一会儿定要倒下的样子。一站住,就贪婪地啃雪。女人的脸色异常苍白,身子摇晃了一下,险些从马上栽下来。两个男人却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一个端坐在马上,一个僵立在雪中,久久地望着森林,仿佛期待那头鹿会再蹿出来似的。
大而圆的月亮将清冷的光辉遍洒下来,融为一种怡淡的蓝光,笼罩着山林。女人缓缓抬起头,注视着雪地上的鹿踪,自言自语:“完了,追不到它了……”老严头转脸看着她,宽慰道:“放心,它逃不掉!”李豁唇立刻接言:“就是,它逃不掉!”女人忽然伏在鞍上哭起来。李豁唇不再理会那女人,一抖缰绳,策马奔向森林。老严头走近女人,大声说:“莫哭!哭得人心烦!……”女人仍哭。老严头有点火了,吼道:“再哭,我把你撇这儿!”女人终于抬起头,望着他,低语说: “大爷,我……觉着不好……”月光下,她的脸色更加苍白,眼中闪亮着泪泽。
老严头那张老而丑的脸抽动了一下,他猛想到,这女人怀着三个月的身孕。他睖睁片刻,一声不响地牵住了女人的马缰,又牵住自己的“白鼻梁”,慢慢朝森林走去,一边走一边嘟哝:“你个痴女子哟,是鹿重要还是你的身子重要哇?我老严头出马追,就是神鹿也逃不掉,你还信不过我……”
女人什么都不说,软绵绵地伏在鞍上,呻吟着。
他们进入森林,不见李豁唇的踪影,便大声喊起来。天已全黑了。月辉透照之处,将林中的雪地晃得这一片那一片白惨惨的,依稀可辨鹿蹄印和李豁唇的马蹄印东隐西现。
他又可着嗓子大呼大喊李豁唇……
鹿场退了休的老养鹿工严青山,是鹿场的“祖宗”。三十年前,他是这一带方圆数百里内顶出色的猎手,姓名响亮得落地有声。他相貌英武,性格豪爽,为人侠肝义胆。有个猎手马二嘎,对他很不服气,要和他比枪法,决高低。他命令心爱的猎犬衔住自己的皮帽奔跑,他策马追逐,举枪击发。连发三枪,子弹将皮帽穿了三个洞。马二嘎看得目瞪口呆。因为当地的猎人们都深信不疑,谁用猎枪打死了自己或别人的猎犬,谁枪膛里射出的子弹就永远打不死野兽了,早晚会葬身兽腹。但马二嘎仍不服气,要和他一块儿进入深山老林去猎熊,以试胆魄。嫉妒使马二嘎产生了歹心,趁夜宿之机,退出他枪膛中的子弹,换了一颗空弹壳。第二天清晨,两人果真遭遇了一头巨熊。马二嘎抢先射击,却并未击中巨熊的要害。巨熊带伤扑过来,一掌打飞了马二嘎的猎枪,又一掌将马二嘎打得昏死在地……等他苏醒后,发现巨熊倒在离他不远处,心窝插着一把猎刀,只露刀柄。浑身血迹的严青山呆呆地僵立在巨熊旁,呼哧呼哧喘息不止……
从此以后,他们成了一对拆不散的猎伴。有一次两人对饮,马二嘎酒醉心不醉,羞愧地将自己做的那件坑害严青山的事说了。
严青山却哈哈笑道:“胡说!肯定是我自己上子弹时太粗心,你马二嘎怎么会是那种人!”
比严青山大三岁的马二嘎,从此对他亲如手足,敬如长兄。
不久,地委书记寻找到这两位猎手,对他们说:“政府要求你们,不,是请求你们,捉几头活鹿,要有公有母,在这一带办养鹿场。有用处!”
他们对地委书记下了保证,要为政府办养鹿场立功。他们设套子,挖陷阱,骑马追。逐鹿,那是一种多么原始而又多么令他们感到过瘾的方式啊!一人骑三匹连缰快马,一旦发现了鹿的踪影,便穷追不舍。一匹马跑乏了,就从这个鞍子腾身飞跨到另一个鞍子。怕将鹿活活追死了,不得不追追停停,经常几天几夜,身不离鞍。鹿被追急了,会像人似的跳崖或撞树自亡的。
一个冬季,他们追捕了八对鹿。鹿场,就是从这八对鹿,一年年发展到几十头,几百头,到如今的近千头。政府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劳,将他们的姓名和照片登上了省报。第二年国庆前夕,还送他们进了北京,给予他们站在观礼台上的至高荣誉。谁敢不承认,他严青山不是鹿场的祖宗!?
他们从北京回到当地,地委书记又找他们谈话,要求他们放弃狩猎生涯,做鹿场的第一代养鹿工,并任命他们为正副场长。他们不愿当“官”,他们是大森林的精灵,大森林才真正是他们的世界。只有那种风餐露宿、虎啸熊吼的生活,才是他们所习惯所热爱的生活。他们迷恋大森林,远胜过某些多情的男人迷恋俊美的女人。他们认为,养鹿,那纯属女人们干的差事,以为地委书记在跟他们开玩笑。
可地委书记郑重地对他们说,绝不是开玩笑,让他们当这种“官”,也是政府对他们的“请求”,因为他们是很熟悉鹿的生活习性的。
他们这两个刚刚获得了政府给予的至高荣誉的猎手,面对一位地委书记代表政府向他们提出的诚恳请求,默默相视,无话可答。
像任何一桩事业的开创时期一样,鹿场的开创时期,也是含辛茹苦、历经挫折的。八对鹿每天要吃要喝,发情的公鹿闹圈,怀胎的母鹿下崽,春季割草,秋季防病……他们原认为是女人干的差事,将他们两个堂堂男子汉操劳得心力交瘁。从省城给他们分配来了两名农学院畜牧系毕业的大学生,一男一女。他们不但要饲养鹿,还需处处在生活上照顾好两名大学生。稍有不周,人家不发脾气,定发牢骚。两名大学生每每诅天咒地,觉得念了几年大学,居然被分配到这袤原荒野来养鹿,大材小用,是一辈子的委屈。他们自然是很理解很同情这两名大学生的,颇能宽厚地担待大学生的牢骚或脾气。不久,母鹿受孕季节,女大学生的身子也显出了将做母亲的迹象。他们只好主动将一对娇贵的人儿打发回省城去。自此泥牛入海,有去无归……
他们常常默然对坐,一个擦拭猎枪,一个抚摸猎犬,大森林向他们召唤着,而鹿场如一条绳索,牢牢拴住了他们。
一个冬夜,他们被一片狼嚎声惊醒。爬起来,将结霜的小窗呵个洞,朝外一望,鹿圈四周,点点绿光奔来窜去。是狼。不是一只,两只,也不是十几只,是二十多只的一群。狼群包围了鹿圈!他们知道,这群狼绝不是火光所能驱逐的。他们推开小窗,枪筒探出窗外,你一枪,我一枪,弹无虚发地射杀着。这种射杀,又使他们体验到了许久未体验的兴奋和刺激。他们大呼小叫,兴奋情绪彼此濡染。狡猾的头狼,躲在鹿圈一侧,它一声接一声朝天发出凄厉的长嚎。不一会儿,荒野的四面八方又出现了一对对绿荧荧的狼眼。为数更多的狼朝这里会集。而他们的子弹却打光了,重新聚成的狼群,肆无忌惮地扑向鹿圈。有的啃断了圈栅,已将半个身子钻进鹿圈。有的像搭人梯似的,企图从同类的背上跃入鹿圈。他们对望了片刻,一个默默地操起一把斧头,一个阴沉地握起一柄镰刀。他们发一声喊,突然冲出小屋,迅速跳入了鹿圈。他们要和鹿们同生共死。鹿,一头挨靠着一头,顾首不顾尾,在圈中间挤成一堆。母鹿本能地用躯体掩护着出生不久的幼鹿。他们两个人,保护着挤成一堆的鹿,同进入鹿圈的狼展开了搏斗。一只只狼,在斧和镰的劈砍下倒毙。但更多的狼,却一只接一只地从各处进入了鹿圈。他刚砍倒一只扑向身来的狼,猛听得马二嘎拼命喊叫:“青山救我!”他急转身,见鹿圈一角,三只狼同时将马二嘎扑倒在地。他正欲去救,双腿被两只狼咬住了……
附近的村民,听到先前那阵枪声,持着火把,带着武器,纷纷赶来,驱散了狼群。鹿被咬死两头,咬伤三头。
马二嘎血肉模糊地倒在地上,脖子几乎被咬断,却仍保持着一种与狼搏斗的姿势,两眼瞪得将要眦裂,早已咽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