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亮,孙继发,梁其安
页数:260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1092981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微生物及微生物肥料相关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对酵素菌技术的发展、创新,以及酵素菌肥料生产及其在蔬菜、果树、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和花卉、食用菌生产、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腐殖酸和酵素菌的强强联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普及性的特点,是一部操作性较强的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指南。本书适用于农业、林业、生物工程专业的师生、科研人员,以及微生物肥料从业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阅。
作者简介
高亮,高级农艺师,中国腐殖酸工业协会理事、腐殖酸肥料标准化委员会委员、《腐植酸》编委、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芽苗菜专业委员会专家、美国园艺学会(AHS)资深会员。从事酵素菌技术研究27年,从酵素菌种分离、组配、国产化,到在国内首次提出酵素农业,建立其理论和实践体系,践行乌金酵素自然农耕,被誉为“中国酵素达人”。从事生物质、矿物源腐殖酸微生物发酵研发多年,在国内首次将矿源腐殖酸生物转化技术产业化。先后取得2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5项,出版著作4部,制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4个,发明专利6项,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发酵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我国发酵食物的历史溯源
一、酒的历史溯源
二、泡菜和酸菜的历史溯源
三、醋的历史溯源
四、酱和酱油的历史溯源
五、糖饴的历史溯源
六、中药发酵
第二节 中国古代用肥的历史溯源
第三节 酵素的历史溯源
第二章 微生物酵素并不陌生
节 微生物概述
一、微生物世界的发现
二、微生物区系
三、微生物的生态系
第二节 微生物酵素的概述
一、酵素的定义
二、酵素的 定名
三、酵素的分类
四、酵素品质的制约因素
五、酵素的标准
六、酵素食品的制备
第三节 微生物酵素的种类
第四节 制备酵素的微生物种类
一、食用酵素选用的微生物种类
二、农用酵素选用的微生物种类
第五节 微生物发酵有机物料的作用原理
一、有机物料的发酵类型和物质转化
二、不同发酵类型对土壤的贡献
第六节 酵素的作用功效
一、食用酵素的作用功效
二、农用酵素的作用功效
三、农用酵素对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影响
第三章 微生物酵素的生产技术
节 食用酵素的生产技术
一、松针酵素
二、树莓-石榴复合果汁酵素
三、木瓜酵素
四、糙米酵素
五、桑葚酵素
第二节 农用酵素的生产技术
一、酵素高温堆肥的生产技术
二、土壤酵母的生产技术
三、酵素有机肥的生产技术
四、酵素光敏色素肥的生产技术
五、酵素发酵液肥的生产技术
六、酵素叶面肥的生产技术
第四章 酵素助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节 酵素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第一章 发酵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我国发酵食物的历史溯源
一、酒的历史溯源
二、泡菜和酸菜的历史溯源
三、醋的历史溯源
四、酱和酱油的历史溯源
五、糖饴的历史溯源
六、中药发酵
第二节 中国古代用肥的历史溯源
第三节 酵素的历史溯源
第二章 微生物酵素并不陌生
节 微生物概述
一、微生物世界的发现
二、微生物区系
三、微生物的生态系
第二节 微生物酵素的概述
一、酵素的定义
二、酵素的 定名
三、酵素的分类
四、酵素品质的制约因素
五、酵素的标准
六、酵素食品的制备
第三节 微生物酵素的种类
第四节 制备酵素的微生物种类
一、食用酵素选用的微生物种类
二、农用酵素选用的微生物种类
第五节 微生物发酵有机物料的作用原理
一、有机物料的发酵类型和物质转化
二、不同发酵类型对土壤的贡献
第六节 酵素的作用功效
一、食用酵素的作用功效
二、农用酵素的作用功效
三、农用酵素对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影响
第三章 微生物酵素的生产技术
节 食用酵素的生产技术
一、松针酵素
二、树莓-石榴复合果汁酵素
三、木瓜酵素
四、糙米酵素
五、桑葚酵素
第二节 农用酵素的生产技术
一、酵素高温堆肥的生产技术
二、土壤酵母的生产技术
三、酵素有机肥的生产技术
四、酵素光敏色素肥的生产技术
五、酵素发酵液肥的生产技术
六、酵素叶面肥的生产技术
第四章 酵素助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节 酵素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