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战争论

封面

作者:[以]马丁?范?克里韦尔德,释清仁,彭洲

页数:400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012653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人类战争发展演变脉络,在深入研究《孙子兵法》《战争论》等军事名著的基础上,以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文字,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战争的根源,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军队怎么建设、战争如何进行、战争中的战略问题,新兴领域战争形态、战争与法律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关于21世纪新战争理论的难得学习读本。书中提出的一些独特的新见解,对于深入思考当今战争问题,跟踪掌握国外军事理论发展动态,有着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马丁·范·克里韦尔德(Martin van Creveld),世界知名战略家、军事思想家、军事历史学家,现为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历史学荣誉退休教授,代表作有The Transformation of War:The Most Radical Reinterpretation of Armed Conflict Since Clausewitz;Tecknology and War: From 2000B.C. to the Present; A History of Strategy: From Sun Tzu to William S.Lind等系列军事论著。他在战争理论、军事历史研究领域成就斐然,著作等身,先后出版30余部专著,其中有的被译为20多种语言,目前有5部被译为中文。他精通希伯来语、英语、德语、荷兰语,经常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南非等国家的国防部门提供战略咨询,曾担任过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等世界知名军校客座教授,并在北约军事学院、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等西方几乎所有战略研究机构讲学授课。他本人频繁出现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等世界主流网络媒体上,受到《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国际先驱论坛报》(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等国际媒体采访报道,可谓闻名遐迩。他也是继孙子、克劳塞维茨之后第三位著作被列入美国军官必读书目的外国军事家。    释清仁,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出版个人专著4部:《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队建设战略转变思想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国走向世界的战略思考》。参与编撰《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国党政干部培训教材)、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等30余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或军队级项目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彭洲飞,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某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军事思想。曾在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专著1部,合作译著1部,参编著作5部。主持或参与其他科研项目10项。在《中国军事科学》《解放军报》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谢峰,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历任原总参谋部某部参谋、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外事秘书。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军思想和军事外交。曾随团组出访20多个国家参加军事学术交流,参与撰写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参与完成军队和军事科学院8项重点课题和30余份研究报告,发表学术文章论文10余篇。

本书特色

★现代西方社会似乎忘记了战争,但是它始终伴随着整个人类历史。该书是—个绝好的提醒,推荐给那些带领人类走向未来的人们。
——安德斯·布兰斯特罗姆,瑞典陆军少将(Andefs Brannstrom,Major General,Swedish Army)

★很早以前,马丁·范·克里韦尔德在他的《战争后勤》(1977年)中,令人信服地颠覆了被神话的传统观念,奠定了现代战争后勤理论。从此,他建立了新的战争观,其思想追随者遍布全世界。《新战争论》又是一部世人推崇的军事论著。
——爱德华·N.鲁特瓦克,美国著名军事战略学者(Edward N.Luttwak,Military Strategist,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目录

导言 军事理论的危机

第一章 为何而战
第一节 情绪和驱动
第二节 从个人到集体
第三节 目的、原因和意义

第二章 经济与战争
第一节 资源和目的
第二节 战争和经济发展
第三节 战争和经济衰退

第三章 战争的挑战
第一节 战争不是什么
第二节 顶层的战争
第三节 底层的战争

第四章 建设军队
第一节 组织
第二节 领导
第三节 战斗力

第五章 战争的行为
第一节 科技与战争
第二节 参谋工作与后勤
第三节 战争中的情报

第六章 论战略
第一节 战略的工具箱
第二节 行动中的战略
第三节 平凡与非凡
……

第七章 海战
第八章 空战、太空战和网络战
第九章 核战争
第十章 战争与法律
第十一章 非对称战争

展望 变革、连续性和未来

节选

  《新战争论》:  关于后勤,孙子论及不多,仅有一般性的论述。克劳塞维茨关于这一问题尽管有一些精辟的洞见,却聚焦在拿破仑时代,而且内容过于陈旧而毫无用处。这两位作者都大错特错了。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尽管不合语法,却很准确):“后勤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业务,缺少它,战争就不能尽快取胜。”无论是在高层还是底层都是如此,克劳塞维茨服役的普鲁士军队就阐明了这个真理。普鲁士军队一开始就是大国中后勤规模最小、实力最弱的军队。这导致的结果是,忽视后勤的思想倾向贯穿于整个德军中,这很不利于军队作战。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忽视后勤是导致军队战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后勤是可能性的艺术。正是后勤最终决定了一支军队的能量大小,包括军队的最大规模、能否作战、能在什么季节作战、能在哪里作战、能离开其基地多远多久、能移动的速度,等等。正如一位军官所说的那样,“这是后勤”,而非魔术或一厢情愿的妄想。然而,对后勤功能的估计也不能太过分。归根结底,后勤应该是军队作战的配角而不是主角。譬如,一支等待最后一颗纽扣被缝在最后一个士兵衬衫上的军队,永远不会出发。也有这样一些情况,抓住机会并敢于冒风险的指挥官们,会无视军需官们的劝阻,依然勇往直前奔赴战场。  后勤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战争。最早的“军队”,可能是只有几十名战士的突袭队。除水以外,他们的主要生存需求是每人每天约三磅的食物,这个数字一直没有很大变化。战士们住在所路过的乡下,同时使用能得到的任何战利品。有时,整个部落也这样做,例如在中世纪早期的大迁徙中,或1644年满洲部落征服中原的时候。军队越庞大,作战行动就越密集,作战人员就越难养活。这种情况很容易在一个地区或省份无法提供足够补给时出现,从而迫使军队移防或挨饿。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尤其是长期如此)也会造成其他困难,因为用于提供粮食和其他供给的劳务支出费用很昂贵。然而,如果不予补偿,有关人员就会隐瞒一切并尽可能地拒绝给军队提供给养。这种政策可能会适得其反,迫使民众投入敌人的怀抱。掠夺是任何后勤行动所能采取的最耗时、最低效的形式,因为许多(也许是大多数)的供给都将被摧毁或浪费。1941-1943年,德国在东面战场的管理是如此低效,以至于同所占领的大面积俄国土地相比,其所攻占的弹丸之地丹麦,都能为德意志帝国提供更多的粮食。  即使这样也只是开始。一个允许其部队为所欲为的指挥官,很可能失去对下属官兵的控制,结果将是纪律涣散、土崩瓦解。拿破仑的大军依靠征用并没有恶化到那种程度,却以抢劫犯数量众多而臭名昭著。他们虽然离开了自己的部队,却总是跟在军队后面,不仅在战斗中败坏秩序,而且恶化了部队和当地居民的关系。如果这不可避免的话,最好的方法是由严密指挥下的专门队伍来收集生活物资。在某些不能付款的情况下,可以开具证明承诺日后再付。  解决这些困难的专门办法是依靠仓库或基地。甚至突袭作战队有时也会使用它们,在打算行进的路线上预置各种物资。18世纪的军队就建立了名为“春天的一个惊喜”的仓库。正如俗话说的那样,没有哪个敌人比它们更早地在这个季节开始作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军队越庞大,就越依赖仓库,不过,仓库也有其问题,某些物品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损坏变质。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战争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0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