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中华
页数:364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735022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乡村振兴的基点———人的振兴、人才振兴,把它作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逻辑支点和价值向度,阐释了农村成人教育在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使命与变革,并结合乡村场域中的几个主要群体:农村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农村妇女、农村老年人等展开了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专题论述,最后从涉及农村成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开发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专门讨论。本书能为新发展阶段农村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启示,同时能为新时期农村成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郭中华男,江西吉水人,广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市厅级课题5项,参与重量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广西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在《中国电化教育》《江苏高教》《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当代教育科学》等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1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目录
导论1
第一节研究缘起1
第二节核心概念界定3
第三节研究现状述评8
第四节本书框架及主要内容14
第一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成人教育的时代使命与变革路向17
第一节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演进和发展17
第二节乡村振兴:农村成人教育的时代使命27
第三节人的现代化:农村成人教育变革的逻辑进路36
第四节关涉幸福:发生学视域中的农村成人教育幸福观57
第二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与培训78
第一节乡村振兴对农村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出新要求80
第二节农村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89
第三节农村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策略111
第四节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实效性的路径118
第五节个案研究——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濮阳探索126
第三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34
第一节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提出和培育政策的兴起134
第二节国内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探索143
第三节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52
第四节进一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路径158
第五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典型个案169
第四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174
第一节“农民工回流”现象的相关理论176
第二节发达国家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验186
第三节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政策演进195
第四节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204
第五节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的优化策略213
第五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妇女职业发展与培训220
第一节农村妇女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221
第二节农村妇女职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228
第三节农村妇女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234
第四节促进农村妇女职业发展的培训策略238
第五节农村妇女职业发展的培训案例244
第六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老年教育发展247
第一节我国农村老年教育研究概述249
第二节我国老年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256
第三节农村老年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向263
第四节跨越数字鸿沟:智能时代农村老年教育的价值向度281
第五节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个案研究300
第七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304
第一节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304
第二节农村成人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构成307
第三节发达国家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经验311
第四节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突破路径322
第八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成人教育课程开发330
第一节意义生成:农村成人教育价值的新取向330
第二节农村“成人”教育与“成人”课程341
第三节农村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策略351
后记362
节选
加强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先明晰农村成人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构成,如此才能做到精准施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农村成人教育教师区别于其他类型教师的、完成农村成人教育教学与培训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独特素质,它既具有一般教师素质的共同性要求,同时又要体现农村成人教育所需的独特性的素质要求。综合来看,农村成人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知识方面 (一)广博的农村生产生活知识 由于面对的教育对象主体是农民,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首先要拥有广博的农村生产生活知识,这是其和农民进行沟通的基础。其次,需要具备一定的农村生活生产经验,这可以帮助农村成人教育教师根据农村和农民的实际状况开发适合农民学习的教材,从而为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提供更可行的方案。务实是农民所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如果感受不到参加学习对自己有帮助、跟自己的生活有联系,他们就宁愿把这些时间花在田间地头。 (二)一定的法律和市场经营管理知识 掌握一定的法律和市场经营管理知识,对于非法律和经济专业的农村成人教育教师来说,可以在课堂之外在和农民的交往中,作为谈资从农村常见的民事纠纷等人手,教育农等。农村成人教育教师在专业情意方面包括以下内容。 (一)坚定的专业理想和高尚的专业情操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合理的教师专业理想是建立在正确的教育观基础上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还要有正确的学习观和知识观等。对于农村成人教育教师来说要做到正确地认识农民,充分地尊重农民,秉持为农民服务、为农村奉献的思想,踏实工作,坚持学习,立志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专家。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等。农村成人教育教师应该具备“坚定”的专业理想和“高尚”的专业情操,是因为农村成人教育教师工作任务的繁重、工资待遇的微薄、工作学习条件的艰苦等,是其他教师所不能比拟的。若没有对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追求,没有对所从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很难维持其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献身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恒心。 (二)完美的专业性向和正确的专业自我 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是适合教育工作的人格特征和成功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是教师发展的心理素质基础。优秀的、创造力强的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的人格特征应该包括:有奉献精神、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有自主性,性格耿直、坦率、不拘小节,诙谐、幽默等。农村成人教育教师若能充分展示人格魅力、树立自己的教师威信,教育教学工作将会事半功倍。正确的专业自我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方面。自我认识是指能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做出综合的评价,对专业的兴趣度、适应度做出合理的评价;自我体验是指农村成人教育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体验到的价值感和幸福感;自我调控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进展中根据任务、情境和问题进行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以期使教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