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国学新知文库·第二辑 元代婺源胡氏易学研究

封面

作者:李育富

页数:38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1024054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就易学思想而言,元代是我国易学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对于元代易学人物和易学史的研究,目前学界有一定成果。不少易学通史著作如朱伯崑先生的《易学哲学史》,廖名春、康学伟、梁韦弦合著的《周易研究史》,林忠军先生的《象数易学发展史》等有所涉及;对元代易学人物如王申子、俞琰、胡一桂等人的易学专题研究学界也有一些。但总的来说,学界对朱子学与婺源地域文化研究偏重朱子理学的研究,对元代朱子后学易学的研究偏重于对单个易学人物的整理或概述。其中对婺源胡氏易学的研究,不仅数量有限,而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至今尚未出版一部系统的以元代朱子后学群体的易学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元代朱子一脉的易学和婺源地方易学特色的研究专著。本书的主要是以婺源为地域中心,以元代朱子后学胡方平、胡一桂、胡炳文的易学为研究对象,将婺源胡氏易学置于朱子学道脉性与地域性相融合的鲜明视界下,考察他们的生平著作、治易特点、易学观和易学思想,比较婺源胡氏易学与闽浙等同时代其它地方易学关系,从而阐明元代婺源胡氏易学对朱熹易学的传承发展和地方易学特色,揭示其易学影响和历史地位。

作者简介

詹石窗, 1954年9月生,中国厦门市人。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1983-1986年于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1994-1996年于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易经研究所教授、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现任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委员,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宗教史》首席专家之一,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中心专家委员等职。出版专著有《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道教文化十五讲》、《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道教文学史》、《南宋金元的道教文学研究》、《道教与女性》、《道教与戏剧》等二十多部著作,为《中国宗教思想通论》的主笔,《中国道教史》(四卷)第一副主编,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上发表论文近二百篇。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等十多项,著作先后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十多项。

目录

总序
绪言
第一章 元代婺源胡氏易学的思想渊源和学术背景
第一节 元代婺源胡氏易学的思想渊源
一、朱子易学
二、家学渊源
第二节 元代婺源胡氏易学的学术背景
一、易学流变
二、地域文化
第二章 胡方平:象数之学的阐明者
第一节 胡方平其人及其著
一、其人
二、其著
第二节 胡方平的易学特点
一、立于朱子易学
二、广引言论,会通诸说
三、对照比较,疏释异同
四、善于总结,不乏新见
五、形成已图,借图说理
六、突出象数中的理义思想
第三节 象数之学,体用兼备
一、理由象出,象由图书示
二、数衍于蓍策,而达于变占
第三章 胡一桂:古易之学的完善者
第一节 胡一桂其人及其著作
一、其人
二、其著
第二节 胡一桂的易学方法
一、丰富的易学文献、史料
二、经传易象相分的以象解易法
三、比较分析的解易法
第三节 古易之学,从卜筮推理义
一、《易》本卜筮之书
二、四圣之《易》与四圣之象
三、经传相分的历史考察与从筮占上推理义
第四章 胡炳文:义理之学的坚持者
第一节 胡炳文其人及其著
一、其人
二、其著
第二节 胡炳文易学态度和方法
一、折中是正的易学态度
二、多样化的易学诠释方法
第三节 义理之学,易与人生
一、扶阳抑阴与《易》为君子谋
二、通贯朱子之易理
三、易学人生论
第五章 元代婺源胡氏易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以朱子易学为宗
一、明旨
二、辨异
第二节 对朱子易学的发挥
一、理:阳尊阴卑,扶阳抑阴
二、象数:归纳、阐明、创绘
三、占:稽考古法,修正变占法则
四、体例:对比诠释的广泛运用
第三节 凸显从象占上推理义的易学特色
一、对象占上推理义的背景考察
二、胡氏对象占上推理义的推崇
结语 对元代婺源胡氏易学的总体评价
一、元代婺源胡氏易学的贡献
二、元代婺源胡氏易学的影响
三、元代婺源胡氏易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国学新知文库·第二辑 元代婺源胡氏易学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9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