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国际日本研究述论

封面

作者:贺平 著

页数:353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2081772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日本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视角出发,较为全面和深入地评析国际日本研究,特别是欧美英语学界的日本研究。书稿分为三个部分,共19个篇章:第一部分为学术史回顾。第二部分关注译介,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分析国内出版的国际日本研究译著,从正反两个方面探究其第三方镜鉴的意义。第三部分为书稿的主体,聚焦国际日本研究经典作品析论。书目的甄选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考量:其一,作品本身具有较高质量,在国际学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目共睹;其二,中国国内对其关注或了解相对较少,或在日美等不同学界境遇迥然,值得探究其背后的褒贬臧否;其三,作品反映出较强的典型性和样本意义,能够尝鼎一脔,透视不同学科在特定时期的发展脉络和学术风格。在行文中,着意以下几点。首先,“以点带面”,以一部作品为借力点或切入口,进而引发对该研究领域或某一类主题的讨论。其次,“时空延续”,将这一作品问世之后的反响争鸣、学术进展亦纳入介绍,因此,各篇的注解亦非虚饰,力争起到补充说明、文献提示的作用。再次,“史论结合”,将该作品置于学科史和学术史的背景下,着力解析其在国际日本研究中的理论价值与方法论意义。

作者简介

贺平,国际政治博士,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外交学系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关注贸易政治学、东亚区域合作、国际日本研究,著有《区域公共产品与日本的东亚功能性合作:冷战后的实践与启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贸易与国际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贸易政治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等。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本书值得推荐的理由有三:一是视野宏富、结构完整。本书由“文献与数据”“译介与出版”“理论与方法”三大部分组成,又细分为18个章节,分别从中、美、日等国别的研究机构、著名学者、代表作品、文献梳理、衍变流程、理论剖析、方法评述和学术争鸣等多种角度展开论述,条分缕析,详实持正,且举例精当。本书中作为案例的作品,多有享誉国际的名声和众多评述,值得按图索骥,一一展读。
二是论述持正、语言精当。作者显然具有很好的学术修养与语言功力,对于所举事例与发展流变,胸有成竹、持论公允,且行文论述言必有据、附注细致,更配用大量成语典故,言简意赅、干净利落。
三是资料丰富、蔚为大观。全书资料齐全,涉及中、日、英三大语言和中、美、日三个主要国度等,丰赡宏富。仅以书稿而言,共220页,而其中,光中、英、日文的“参考文献”条目,就占有40页,还不包括正文中随处可见的大量页下注等注释说明。充沛的资料信息,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学术“含金量”。

目录

第一部分别境集益:文献与数据

第一章中国的日本研究:学科梳理与资料盘点003

第一节中国日本研究的整体状况003

第二节中国的日本研究机构与人员006

第三节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与译著007

第二章美国的日本研究:基础资料与文献汇编011

第一节美国的日本研究:英语学界的文献梳理011

第二节美国的日本研究:日本国内的文献梳理018

第三章美国的日本研究:世代更替与学术流变022

第一节美国日本研究的代际更替024

第二节美国的日本研究:演变脉络与核心争论030

第三节反思“区域研究”与“学科研究”之争:

兼与美国的中国研究比较039

第四节结语047

第四章以数论政:若干日本政治研究数据库简介050

第一节相对早期的调查与数据库建设050

第二节近年来的调查与数据库建设056

第三节数据的存储、开放与整合061

第四节数据与数据库对日本政治研究的意义063

,,5诙部分异域求声:译介与出版

第五章国际日本研究的中文译介:第三方镜鉴的意义069

第一节译介的主体意义:通过三方比较看待日本070

第二节译介的路径启示:日本研究的方法论借鉴075

第三节从中文译介看“日本研究的国际化”083

第六章国际日本研究的中文译介:

基于样本数据的分析

(1993—2016)089

第一节国际日本研究中文译介的整体特征089

第二节国际日本研究中文译介的时间向度:分期、高潮与时滞095

第三节结语102

第七章国际日本研究的中文译介:除了《菊与刀》,还有什么?105

第一节译介的热点:再思《菊与刀》的重译106

第二节问卷调查:《菊与刀》,天下谁人不识君?108

第三节译介的空间:除了《菊与刀》,还能译什么?110

第八章国际日本研究的转译与对译121

第一节转译的挑战121

第二节转译的便利124

第三节对译的参照125

,,5谌部分他山攻错:理论与方法

第九章日本研究是否有章可循:两部方法论佳作的评介131

第一节《在日本做田野》132

第二节《研究日本:研究设计、田野调查和方法手册》136

第十章“本土书写者”的困境与呐喊:评《学术世界体系与本土

人类学》142

第一节“学术世界体系”中的“本土人类学”142

第二节“中心”与“本土”之辨148

第三节学科语境下的内外评论154

第四节反思与启示158

第十一章“日本异质论”眼中的日本:评《日本权力结构之谜》161

第一节“待解的密码”与“皇帝的新装”162

第二节“系统”究竟为何物?163

第三节“日本异质论”的高峰之作166

第四节日本变了吗?——跨越平成后的“重返现场”167

第十二章日常莫辩,理论何为:《生成自我》的价值与启示171

第一节家庭工厂的琐碎日常172

第二节后现代的理论抱负与写作策略175

第三节“自我”何为,如何“生成”?180

第四节作为国际日本研究的学术意义184

第五节结语189

第十三章学术研究如何雅俗共赏:《筑地》介评193

第一节经济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的有机结合194

第二节“问询式观察”的方法论特征199

第三节“传统主义”与“文化决定论”的平衡取舍203

第四节学术研究与流行写作的共融与切换208

第五节结语210

第十四章“理性选择理论”的南橘北枳?《寡头政治》的争论与受容211

第一节原著的基本观点与理论取向212

第二节查默斯·约翰逊:“无稽之谈”216

第三节伊藤之雄:“强引理论的典型”222

第四节学界批评与争鸣228

第五节结语230

第十五章柯蒂斯的日本政治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以《日本式选举

运动》为中心233

第一节《日本式选举运动》与佐藤文生:相辅相成的

“标签意义”235

第二节《日本式选举运动》的写作风格与叙事特点240

第三节《日本式选举运动》的文献意义与方法论启示244

第四节结语252

第十六章“政治民族志”与“局外知情人”:再论柯蒂斯的日本政治

研究254

第一节“政治人类学”与“政治民族志”的光与影254

第二节“柯氏弟子”的方法论传承260

第三节“政治人类学”与“政治民族志”在日本的实践262

第四节“局外知情人”:柯式日本政治研究的意义268

第五节余论273

第十七章如何用数理分析阐释日本特质:《世袭与民主》介评275

第一节突破既有研究:在国际比较下考察日本特质276

第二节构建分析框架:“世袭政治”的成因与后果281

第三节可能的不足与后续的发展286

第四节结语293

第十八章多重方法与国际比较下的概念论证:丹尼尔·奥尔德里奇的

灾难叙事295

第一节《构筑韧性》的方法论启示296

第二节《黑潮》:单一案例中的比较研究301

第三节过犹不及:对概念论证的再思考303

第四节结语307

参考文献308

后记354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国际日本研究述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9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