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百花散文书系 新现代部分 师陀散文选集

封面

作者:范培松编

页数:338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306531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将它们串成珠联,但它们在这里总已不再是散珠而更便于阅读、欣赏了吧。  所选篇章侧重于抒情、叙事性散文;题材大至社会、人生,小至离情、花草;风格既有雄浑、酣畅,亦有委婉、含蓄;广采博取、兼容并包,《百花散文书系》不说是“聚珍”本,但所收作品总还不乏光彩可供借鉴吧。百花散文书系包括《古代散文丛书》、《现代散文丛书》和《当代散文丛书》,都按不同作者选集分册出版。

作者简介

师陀,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作家。河南杞县人。曾参加反帝大同盟。后任上海苏联广播电台编辑、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剧。建国后,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后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门人事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谷》,长篇小说《结婚》、《马兰》。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作者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品43篇,表现了小说手法的散文风采。
师陀称不上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散文创作巨匠,他在文坛上的成名也得力于小说而非散文。但他的散文诚如他为第一本散文集《黄花苔》命名时说的那样,“是野生植物”,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执拗地充满生气地开放着。
师陀散文中,除了写故乡农村的一些篇章之外,最多的当推人物小品了,它们也应受到我们的重视。师陀散文创作的基本方法是属于把散文当小说一样的写。他的前期散文创作成果《黄花苔》、《江湖集》和《看人集》就已基本定型,大多是采用小说笔法来写的。

目录

序言

风铃



蛙鸣

劳生之舟

乡路

失乐园

这世界

娜拉的下落

索龙

谷之夜

轿车

山店

过岭

夜间

劫余

风土画

假巡案

老抓传

《黄花苔》序

一片土

《落日光》题记

程耀先

行脚人

除夜的虹庙





《看人集》题记

旧事

铁匠



生命的灯

鹪鹩

前言

一、本套书是《百花散文书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选收一九一七至一九四九年期间散文家的名篇佳作,按人专集分册。

     二、入选的作者均是这一时期的散文名家,所选作品尽可能照顾到作者散文创作的发展脉络。

     三、每集作品前均冠以万字以上的评论性序言,简单介绍作者生平,并结合本书所选散文,分析评介其艺术特色及创作发展的道路和影响。

     四、所选作品,尽量注明原书发表的出处和时间;对于个别难理解的地方亦加以必要的注释。

节选

……

    “没有睡吗?”用鼻子发声的嗅着,他说,“有股霉腐味……很暗呢。” “是黑色的夜。” 我望着他又踏着迟重的脚走出去。因为空洞更觉不安。干什么来的呢:我问。但真实的我并不曾问。我知道在这样的夜里许多人将做着美满的梦,然而我不能睡。

     我睡过,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了。孩子的梦是绛色的,在彩色的虹与霞的上面。自己是否做过那样幸福的梦,记不得了。所能记得的是狗在追赶我,鬼神和死尸威吓我……鬼神和死尸的恐怖。从梦里醒来,我满身出满了冷汗。我并不哭,因为我没有泪;我无力叫喊,也不敢叫喊,因为鬼神和死尸还在左近徘徊:只是黑色而恐怖的梦。少年的梦应该是槿色的,开遍肥大的牡丹,那象征着美满富贵。我的梦却充满着人的尖爪,枪杀的呻吟:是黑色而恐怖的梦。

     我不再需要梦了,即使是美满的,还能补缀旧的创伤吗?黑色的夜,我坐着,在旧的圈椅里,向夜索求什么呢。

     更手的柝声,古老而且沉浊,一遍一遍从墙外踯躅走过,给夜留下了永不消灭的声音,而后又渐渐的远去……恰说明了夜的沉寂和辽阔。我还是坐在我的旧圈椅里,没有移动,也没有想。一个人跋涉着,跋涉着,经过不算少的荒原,也经过不算少的旷野,宜觉想和梦的无用。我有过不少朋友,因为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只能说——大约被埋的是已经埋进土里,有些已远远的离开,有的依旧和我同样活着。死了的已拉不起来,离开的也觅到了幸福的宝库:让他们安乐吧。活着的在大量饮他的苦杯,安慰是寻不到的。况且也无意找安慰。生命似乎只适于跋涉,迟重的脚步也许是可耻的,然而还是跋涉着吧。

     我不是不能够愤怒,反而因为更多的悲愤麻木了。我明白我是在怎样的一块地上生活着。我也有我的白天,那些只能有妓女脸上的笑的白天… …人还止是人呢。尽管哄笑着,然而我的白天,其寂寞却远在言语所能诉说的以上。真是古老的声音哩:我这样形容它。偏它又是如此悠长,在那单调的光下煎熬着,一定还有什么东西磨得我心里发痛。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百花散文书系 新现代部分 师陀散文选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