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景安主编
页数:15,263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0303237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国内外创新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一套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与编制,并以此体系对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当代科技创新的趋势í
11 科学的现代特征与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模式í
111 把握科学前沿,调整学科方向í
112 依据学科方向,调整学科布局í
113 正确处理科技结合与科技差异的关系,改革科研体系的ぷ橹模式í
114 正确处理科学社会化与科学固有规律的关系,改革科学ず旯鄣骺鼗制í
115 正确处理科学全球化与国际科技竞争的关系í
12 当代技术创新的主要特点í
121 “无形的知识”创造财富í
122 有科学原理指导的高技术开发蓬勃发展í
123 周期短、快节奏的技术创新模式í
124 技术创新中价格递减规律í
125 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新方式í
126 研发全球化í
127 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至关重要í
13 创新全球化的主要态势í
131 从“位空间”到“流空间”í
132 智力资源的全球开发得到高度重视í
133 从“零和博弈”向“非零和博弈”转移í
134 从实体到虚拟í
135 新兴国家崛起í
14 美国推动经济增长的科技政策í
141 里根应对经济滞胀的政策及成效í
142 克林顿执政的美国经济“黄金时期”í
143 为经济增长服务的科学技术í
144 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í
15 产学研合作的促进í
151 产学研合作工作取得重要进展í
152 充分认识产学研合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ぷ饔锚í
153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开创产学研合作新局面í
16 创新方法的推广
161 我国创新方法的现状和问题í
162 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意义í
163 推进创新方法工作í
17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í
171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系统工程í
172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í
173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途径í
18 科技园区的发展í
181 中国高新区成效显著í
182 清华科技园构建创新体系
第二章 科技创新评价的背景和意义í
21 科技创新评价的背景í
22 创新评价是重要导向í
23 开展科技创新评价的意义í
231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í
232 有利于改革以地区生产总值为考核标准的导向í
233 有利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í
234 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第三章 创新评价的内涵í
31 创新评价的概念í
32 创新评价的分类í
33 基数评价方法í
331 合成指数的优缺点í
332 合成指数构造方法í
34 序数评价方法í
35 创新评价的质量控制体系í
351 基础数据的质量í
352 构造方法质量
第四章 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研究综述í
41 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理论研究综述í
411 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方法概述í
412 单指标测评í
413 多指标测评í
42 国外区域创新体系评价方法与指标í
421 测度方法í
422 测度指标í
43 国外创新指数体系应用现状í
431 欧盟创新指数í
432 英国城市知识竞争力指数í
433 国家创新能力指数í
434 全球综合创新指数í
435 全球竞争力报告í
436 加拿大大西洋省创新指数í
437 美国区域创新指数í
44 国内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现状í
441 国内区域创新体系评价研究现状í
442 国内创新指数体系应用现状í
45 现有创新指标体系的评价í
451 现有的创新指数更多的是反映创新能力,而非景气ざ态状态í
452 动态性、时效性不足í
453 创新的概念界定与范围不明确,指标太宽泛í
454 特色指标缺乏
第五章 科技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í
51 区域创新体系评价指标体系í
511 区域创新绩效评估í
512 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的构建í
513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实证分析í
514 结论与展望í
52 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í
521 指标体系测度的原则í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内容í
52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í
524 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í
53 深圳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问卷调查í
531 数据来源í
532 问卷统计企业知识产权现状分析àB
第六章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与编制í
61 景气分析及景气指数í
611 景气指标的基本概念í
612 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定义、意义与特征í
613 景气分析流程í
62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标筛选í
621 创新景气指标数据库的建立í
622 科技创新景气指标筛选的基本原则与方法í
623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标的初选í
624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标的二次筛选í
63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编制í
631 基准循环模式的确定í
前言
第一章 当代科技创新的趋势í
11 科学的现代特征与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模式í
111 把握科学前沿,调整学科方向í
112 依据学科方向,调整学科布局í
113 正确处理科技结合与科技差异的关系,改革科研体系的ぷ橹模式í
114 正确处理科学社会化与科学固有规律的关系,改革科学ず旯鄣骺鼗制í
115 正确处理科学全球化与国际科技竞争的关系í
12 当代技术创新的主要特点í
121 “无形的知识”创造财富í
122 有科学原理指导的高技术开发蓬勃发展í
123 周期短、快节奏的技术创新模式í
124 技术创新中价格递减规律í
125 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新方式í
126 研发全球化í
127 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至关重要í
13 创新全球化的主要态势í
131 从“位空间”到“流空间”í
132 智力资源的全球开发得到高度重视í
133 从“零和博弈”向“非零和博弈”转移í
134 从实体到虚拟í
135 新兴国家崛起í
14 美国推动经济增长的科技政策í
141 里根应对经济滞胀的政策及成效í
142 克林顿执政的美国经济“黄金时期”í
143 为经济增长服务的科学技术í
144 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í
15 产学研合作的促进í
151 产学研合作工作取得重要进展í
152 充分认识产学研合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ぷ饔锚í
153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开创产学研合作新局面í
16 创新方法的推广
161 我国创新方法的现状和问题í
162 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意义í
163 推进创新方法工作í
17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í
171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系统工程í
172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í
173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途径í
18 科技园区的发展í
181 中国高新区成效显著í
182 清华科技园构建创新体系
第二章 科技创新评价的背景和意义í
21 科技创新评价的背景í
22 创新评价是重要导向í
23 开展科技创新评价的意义í
231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í
232 有利于改革以地区生产总值为考核标准的导向í
233 有利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í
234 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第三章 创新评价的内涵í
31 创新评价的概念í
32 创新评价的分类í
33 基数评价方法í
331 合成指数的优缺点í
332 合成指数构造方法í
34 序数评价方法í
35 创新评价的质量控制体系í
351 基础数据的质量í
352 构造方法质量
第四章 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研究综述í
41 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理论研究综述í
411 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方法概述í
412 单指标测评í
413 多指标测评í
42 国外区域创新体系评价方法与指标í
421 测度方法í
422 测度指标í
43 国外创新指数体系应用现状í
431 欧盟创新指数í
432 英国城市知识竞争力指数í
433 国家创新能力指数í
434 全球综合创新指数í
435 全球竞争力报告í
436 加拿大大西洋省创新指数í
437 美国区域创新指数í
44 国内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现状í
441 国内区域创新体系评价研究现状í
442 国内创新指数体系应用现状í
45 现有创新指标体系的评价í
451 现有的创新指数更多的是反映创新能力,而非景气ざ态状态í
452 动态性、时效性不足í
453 创新的概念界定与范围不明确,指标太宽泛í
454 特色指标缺乏
第五章 科技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í
51 区域创新体系评价指标体系í
511 区域创新绩效评估í
512 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的构建í
513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实证分析í
514 结论与展望í
52 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í
521 指标体系测度的原则í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内容í
52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í
524 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í
53 深圳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问卷调查í
531 数据来源í
532 问卷统计企业知识产权现状分析àB
第六章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与编制í
61 景气分析及景气指数í
611 景气指标的基本概念í
612 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定义、意义与特征í
613 景气分析流程í
62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标筛选í
621 创新景气指标数据库的建立í
622 科技创新景气指标筛选的基本原则与方法í
623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标的初选í
624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标的二次筛选í
63 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编制í
631 基准循环模式的确定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