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清代格调派研究

封面

作者:王玉媛著

页数:433页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64245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格调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格调”范畴的确立与发展、格调派的诗歌理论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时间为序,对格调派的主将、前后期的代表、羽翼和余响作了深入的个案研究,全面梳理了该流派在清代的发展脉络;还与同时代的其他流派,如性灵派、肌理派等作了比较研究,总结了格调派消歇的原因。

作者简介

王玉媛,文学博士,安徽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元明清文学。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乾嘉复古诗学研究”。在《江苏社会科学》《苏州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编著《清代闺秀诗话丛刊》《文化六尺巷》等。

目录

第一章 清代格调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康乾盛世概貌
第二节 康乾文化背景及士人心态
第三节 格调派产生的诗坛背景
第二章 “格调”范畴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节 “格”与“调”
第二节 《沧浪诗话》《唐诗品汇》对格调说的贡献
第三节 从李东阳到前后七子——格调范畴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节 公安派、钱谦益等对格调说的批判
第五节 清代格调派的理论先声——毛先舒、王士稹、叶燮对格调说的修正
第三章 清代格调派的诗歌理论
节 诗主性情——格调派的诗论旗帜
第二节 重才学
第三节 诗品与人品 结合
第四节 从师法唐诗到转益多师
第五节 清代格调派对明代前后七子复古诗论的修正与完善
第四章 格调派主将沈德潜
节 沈德潜的家世、生平及个性特征
第二节 乾隆与沈德潜君臣关系的实质
第三节 “温柔敦厚”说的三个层次及其严重局限
第四节 格调说的三重内涵、新变色彩及其与“温柔敦厚”说的关系
第五节 沈德潜的诗
第五章 格调派前期代表
节 格调派分期依据
第二节 格调派雏形——城南诗社、北郭诗社
第三节 沈德潜前期友人:李果、翁照、许廷铼
第四节 沈德潜前期弟子:盛锦、周准、顾诒禄
第六章 格调派后期代表——吴中七子
节 《七子诗选》的编选背景
第二节 格调派副将王昶及其《湖海诗传·蒲褐山房诗话》
第三节 “死因殉国名逾烈,诗已成家世共传”——赵文哲
第四节 才情之美——王呜盛的诗
第五节 从江左才子到宫廷诗人——曹仁虎
第六节 史家诗人钱大昕
第七节 “作诗大旨一本渔洋”——吴泰来
第八节 诗名 弱的黄文莲
第七章 格调派后期羽翼
节 后起之秀顾宗泰
第二节 “恬和醇粹,一本唐人”——钱塘诗人朱彭
第三节 “诗画兼长”——王廷魁
第四节 “吾侪结诗课,要使大雅存”——竹溪诗社
第五节 褚廷璋与张熙纯
第六节 格调派前期与后期之比较
第八章 格调派余响
节 “奉归愚为准则”——潘瑛及其《国朝诗萃》
第二节 “梦传文悫,学并《春融》”——王豫及其《群雅集》
第三节 “归愚老去宗风坠,又见吴中七子才”——吴门后七
第四节 “归愚《别裁集》之嗣响”——符葆森及其《国朝正雅集》
第九章 格调派与清代诗坛
节 格调派与性灵派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清代格调派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9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