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琳琳著
页数:302页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426761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一方面从理论出发, 论证了资本、空间、权力三者的有机联系, 将资本空间定义为一种以无限增殖为目的的权力关系空间, 指出资本空间绝不是“价值无涉”的, 其中包含着新自由主义的霸权逻辑 ; 另一方面, 理论联系实际, 将资本空间的概念与乡村城镇化、城市空间规划以及全球经济贸易相联系, 探讨了其中的空间正义等伦理问题及其相应对策。并指出资本空间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人才是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们应当将资本空间及其生产置于社会主义的框架之内严加管理, 从而将两极分化置于可控制的范围内 ; 我们不应逃避, 而应直面资本空间, 将其增长方式从“无意识”增长转向“有意识”增长, 让其走上服务于民的轨道上来。
作者简介
曹琳琳,1988年生,博士研究生,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空间正义问题研究” 1项,市厅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获得2020年省级微课大赛一等奖1项,2019年被评为常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优秀教师。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道德与文明》发表论文10多篇,参编论著2部。
目录
绪论
一、资本空间的理论缘起
二、资本空间引发的空间伦理问题
三、国外学者对资本空间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四、国内学者对资本空间的研究历程
五、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空间、资本与资本空间
第一节 空间及其若干维度
一、传统空间观
二、社会空间
三、狭义的社会空间
四、空间生产
第二节 资本与资本的空间性
一、资本的概念
二、资本的运动及其空间本性
三、资本积累中的空间性
第三节 资本空间的概述
一、资本空间的概念
二、资本空间的类型及其生产过程
三、资本空间的不平衡发展理论
第二章 资本空间的伦理内涵
第一节 资本空间的道德本性
一、资本空间“价值中立”的假象
二、资本空间的矛盾特质及其伦理悖论
三、资本空间对人的批判理性的剥夺
四、资本空间形态变迁中的德性与人性
第二节 资本空间的正义问题
一、空间正义的提出
二、相关空间正义理论的考察
三、资本空间正义的具体内涵
第三节 资本空间中的权利问题
一、空间权利的内涵
二、城市权利理论
三、从空间完善走向权利保障
……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及相关研究者对资本空间的分析
第四章 资本空间的扩张形式及其伦理批判
第五章 当代资本空间发展的新趋势及其伦理探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资本空间的伦理研究》: (三)土地及其空间的资本化 土地与资本结合可以产生巨大的权力,使工人没有属于自己的容身之处。土地“这种土地所有权一旦和产业资本结合在一个人手里,便会产生巨大的权力,使得产业资本可以把为工资而进行斗争的工人从他们的容身之处地球上实际排除出去。在这里,社会上一部分向另一部分人要求一种贡赋,作为后者在地球上居住的权力的代价,因为土地所有权本来就包含土地所有者剥削地球的躯体、内脏、空气,从而剥削生命的维持和发展的权力。”因此,土地资本化是资本侵占土地空间的必然形态,因为它在此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土地及空间资源,还通过资本的雇佣劳动的规则,无偿占据了统治地位和劳动力。换言之,土地资本化无偿占有了不断增殖的价值。 第一,土地资本化。土地资本化本质上是地租资本化,地租资本化是地租形式长期变迁的结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地租经历了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的转变,其中支付地租的分别是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产品、剩余货币——它们均是资本的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其中货币地租作为封建地租的最高级形式,已初步具备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雏形,使得地租资本化成为可能。马克思说:“随着农产品作为价值(商品)而发展的条件和它们的价值的实现条件的发展,土地所有权在这个未经它参与就创造出来的价值中占有不断增大部分的权力也发展起来,剩余价值中一个不断增大的部分也就转化为地租。”2土地的买卖与土地的价格的出现便是必然的了。这样,一个没有价值而具有价格的商品也就形成了。 土地价格与土地所有权资本化。土地价格并不等同于地租,而是地租的资本化,地租则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形式。换言之,地租是以地价形式投入土地的资本的利息,能产生平均利润之上的超额利润。地价就是地租的集中表现,“土地价格不外是资本化的因而是提前支付的地租”因此,先有地租并经过货币地租而出现地租资本化后才形成土地价格。可以得出结论:土地价格并不是土地的价值,而是地租资本化后购买地租的价格。影响土地价格变化的因素比较多,不能从土地价格的增加直接得出地租增加的结论,也不能从地租的增加直接得出土地产品增加的结论。马克思说:“土地的购买价格,是按年收益若干倍来计算的,这不过是地租资本化的另一种表现。实际上,这个购买价格不是土地的购买价格,而是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它是按普通利息率来计算的。” 第二,土地及其空间的资本化。土地及其空间的资本化指,土地空间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土地作为固定资本在资金投入时得到了物理、化学甚至社会性质的提升,从而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将土地视为固定资本,因此对土地的连续投资会持续带来收益。“土地的优点是,各个连续的投资能够带来利益,而不会使以前的投资丧失作用。不过这个优点同时也包含着这些连续投资在收益上产生差额的可能性。”在此,土地空间不仅仅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结果,经过人类再生产后的土地更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强大助力。一是,提高土地农业生产力。土地原有自然力总有耗尽的一天,为了农产品丰收的目的,必然需要对土地人为注入资本以提升土地生产力。二是,提高土地的社会特殊性和市场竞争力。人们可以对拥有一般自然属性的土地顺应市场需求进行人为的改造,并赋予其新的社会属性,从而快速提高土地的市场竞争力。譬如,农家乐、森林公园等都是建立在土地自然属性之上的市场性改造。 可见,土地资本化中土地是作为静态的原材料而存在。土地及其空间的资本化则将土地视为劳动产品、生产工具和固定资本……总而言之,将其视为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一个动态环节而存在。土地资本化作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形式,主要涉及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土地及其空间资本化不仅涉及前三种地租,还更倾向于建筑地段地租与矿山地租等非农用地租等工业领域和服务业领域。“不仅人口的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住房需要的增大,而且固定资本的发展(这种固定资本或者合并在土地中,或者扎根在土地中,建立在土地上,如所有工业建筑物、铁路、货栈、工厂建筑物、船坞等等),都必然会提高建筑地段的地租。”在农业中,如果将土地视为农业生产工具,那么各个连续的投资总会获得收益的。而一旦仅将土地视为操作的空间基地起作用,那么,相应的投资是否能获得收益就不一定了。进一步来说,若将建筑作为土地空间的资本化,将建筑空间视作可供出租和买卖的商品,此时租金的增长规律相较农业土地投资而言就更为复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