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1:刑法总则

封面

作者:《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编写组编

页数:12,817页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97544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是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至五庭主办的业务指导和研究性刊物——《刑事审判参考》第96~124辑的合订精编本。《刑事审判参考》自1999年创办以来,秉承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权威的编辑宗旨,在编辑委员会成员、作者和读者的共同努力下,密切联系刑事司法实践,为刑事司法人员提供了有针对性和权威性的业务指导和参考,受到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和刑事法律教学、研究人员的广泛欢迎。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我们在已出版各集《刑事审判参考》的基础上,精心汇编出版《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

本书特色

◎刑事审判业务指导《刑事审判参考》(第96集至第124集)的合订分解集成本 ◎每册栏目设置【指导案例】【刑事立法、司法规范】【刑事政策】【审判释疑】【经验交流】【专题论坛】【实务探讨】【疑案争鸣】等 ◎所有指导案例逐一编加了具有归类意义的关键词

目录

目 录

  指导案例

一、刑法的适用范围

 耿三有受贿案[第1150号]

——二审期间因刑法修改及司法解释出台导致定罪量刑标准发生变化的,应如何适用法律

 朱港春、李俊乐诈骗案[第1371号]

——“单方欺诈型”虚假诉讼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和正确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张崇光、张崇荣虚假诉讼案[第1380号]

——虚假诉讼犯罪案件中如何正确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二、犯罪和刑事责任

 被告人李鹏盗窃案[第950号]

——如何审查智力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

 章国钧受贿案[第974号]

——如何认定国家出资企业中的国家工作人员

 何某强奸案[第978号]

——奸淫幼女案件中如何判断行为人“应当知道”被害人系幼女

 乐燕故意杀人案[第992号]

——具有抚养义务的人,因防止婴幼儿外出将婴幼儿留置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房间,为了满足其他欲求而放任婴幼儿死亡危险的,如何定罪处罚

 万道龙等故意杀人案[第993号]

——拒不履行扶养义务,将出生不久的女婴遗弃在获救希望渺茫的深山野林的,如何定性

 骆小林运输毒品案[第1015号]

——对当场查获毒品的案件,被告人拒不认罪的,如何把握有关被告人主观明知的证据要求

 李培光贪污、挪用公款案[第1016号]

——如何审查认定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

 卫建峰受贿案[第1018号]

——如何认定公司改制后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

 张静故意杀人案[第1045号]

——玩“危险游戏”致人死亡案件中行为人主观心态的认定

 王海洋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挪用资金案[第1055号]

——如何认定国家出资企业中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

 都某过失致人死亡案[第1079号]

——实施一般殴打导致特异体质被害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杨某某、杜某某放火案[第1117号]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

 李英俊故意伤害案[第1126号]

——在自家院内搜寻藏匿的不法侵害人时发生打斗,致人死亡的,构成正当防卫

 秦电志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放火、抢劫、盗窃案[第1222号]

——行为人短时间内实施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犯罪行为的如何认定

 陈君宏故意杀人案[第1285号]

——船舶碰撞发生船只倾覆、船员落水的后果,肇事责任人能够救助而不救助,逃离现场致使落水船员死亡行为的认定

 连恩青故意杀人案[第1286号]

——如何结合临床诊断证明和司法精神病鉴定意见准确认定被告人作案时的刑事责任能力

 高淑华、孙里海合同诈骗案[第1299号]

——签订合同并收取对方的保证金后挪作他用是否可以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三、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刘星抢劫案[第949号]

——在犯罪预备阶段单独停止犯罪,未积极阻止同案犯继续实施犯罪,也未有效防止共同犯罪结果发生的,能否成立犯罪中止

 郭春故意杀人案[第964号]

——如何认定故意杀人未遂情形下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习海珠抢劫案[第1063号]

——在拖欠被害人钱款情况下,以暴力、胁迫手段逼迫被害人书写收条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属于犯罪既遂还是未遂

 张正亮贩卖淫秽物品牟利案[第1086号]

——如何把握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既遂、未遂的认定标准

 孙佳英、蒋志诈骗案[第1321号]

——涉疫情诈骗犯罪未遂的认定和量刑把握

四、共同犯罪

 范裕榔等诈骗案[第951号]

——公司化运作的犯罪集团中各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区分

 陈垚东等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1152号]

——如何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员

 朱光辉等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1153号]

——如何准确把握和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骨干成员

 史锦钟等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1154号]

——如何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形成时间

 刘汉等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1158号]

——如何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如何认定组织者、领导者对具体犯罪的罪责

 牛子贤等人绑架、敲诈勒索、开设赌场、重婚案[第1160号]

——如何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标准,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认为涉黑罪名不成立的应如何依法处理

 林在清等人诈骗案[第1203号]

——无明确的犯罪意思联络,但为诈骗犯罪分子提取赃款并获利,是否构成诈骗共犯

 翟高生、杨永涛等盗窃、抢劫案[第1214号]

——共同预谋并实施盗窃后离开,对同伙的二次盗窃行为是否担责

 郭光伟、李涛抢劫案[第1224号]

——共同致一人死亡的案件中,如何认定罪责最严重的主犯

 白云江、谭蓓蓓故意杀人、抢劫、强奸案[第1256号]

——共同故意杀人犯罪中各被告人地位、作用的区分

 张菊、王福贵、周道会贩卖、运输毒品案[第1265号]

——重大毒品犯罪中,共同犯罪人及上下家之间如何适用刑罚

 方斌等组织卖淫案[第1268号]

——组织卖淫共同犯罪中的主犯认定及组织卖淫罪与协助组织卖淫罪的区分

 杨恩星等组织卖淫案[第1269号]

——如何区分组织卖淫罪的从犯与协助组织卖淫罪

 张礼琦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1359号]

——如何准确把握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主客观方面、罪数处断及追诉时效

 吴强等人敲诈勒索、抢劫、贩卖毒品、故意伤害案[第1360号]

——如何区分恶势力犯罪集团和普通犯罪集团

五、单位犯罪

 苏州市安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庞美兴、罗正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第1284号]

——如何认定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开票单位未到案时能否认定受票单位构成犯罪

 周长兵非法经营宣告无罪案[第1337号]

——未经许可经营保安服务业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以及如何把握“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的情形

六、罪数

 张志明故意杀人案[第1243号]

——概括故意下实施的连续行为可认定为一罪

七、刑罚

 尹宝书故意杀人案[第1022号]

——如何理解和适用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一般不判处死刑的法律规定

 周爱武、周晓贪污案[第1139号]

——贪污特定款物的司法认定以及新旧法选择适用时罚金刑的判处

 张成建等贩卖毒品案[第1194号]

——贩卖毒品案件中上下家的罪责区分及死刑适用

 林清泉制造毒品案[第1228号]

——制造毒品案件中,缴获的毒品系液态毒品,判处死刑应当特别慎重

 陈恒武、李祥光贩卖、运输毒品案[第1229号]

——共同贩卖毒品的死刑政策把握

 张士禄故意杀人案[第1240号]

——对于依法可以不核准死刑但被害方强烈要求核准死刑的案件如何裁判

 张保林故意杀人案[第1241号]

——民间矛盾引发的死刑案件中,如何做好民事调解工作化解矛盾

 张洁清故意杀人案[第1258号]

——故意杀人犯罪事实清楚,但不能排除其行为具有防卫性质的,能否适用死刑

 刘宏伟故意伤害案[第1273号]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且被告人有多次前科的,如何正确适用死刑

 牛旭旭、张延明、郭华涛等人绑架案[第1275号]

——对多人共同致死一人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如何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死刑政策

 高洪雷等贩卖、运输毒品,介绍卖淫案[第1279号]

——共同犯罪中作用相对较大的主犯因具有法定从轻情节而未判处死刑的,对其他主犯能否适用死刑

 刘传林故意伤害案[第1287号]

——对采用灌、泼硫酸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如何把握死刑适用标准

 唐立新、蔡立兵贩卖毒品案[第1290号]

——如何把握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未遂标准与毒品犯罪上下家的死刑适用标准

 常茂、吴江运输毒品案[第1307号]

——对毒品共同犯罪案件如何准确把握死刑政策

 高某某故意伤害案[第1369号]

——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案件“情节恶劣”的把握

八、量刑

 黄志坚故意杀人案[第994号]

——逆向情节并存时如何把握量刑的一般原则以及因民间纠纷激化行凶杀人,既具有杀死纠纷一方成年人,杀死、杀伤无辜儿童等从重处罚情节,又具有自首等从轻处罚情节的,如何准确把握量刑尺度

 关盛艺盗窃案[第1012号]

——误将非债务人的财物作为债务人的财物加以盗窃的如何定性以及刑事审判中民事纠纷的基础事实严重影响到量刑的是否有必要审查确认

 王新明合同诈骗案[第1020号]

——在数额犯中,行为既遂部分与未遂部分并存且分别构成犯罪的,如何准确

量刑

 沈青鼠、王威盗窃案[第1027号]

——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漏罪,判决作出时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的情况如何处理

 王雲盗窃案[第1028号]

——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漏罪,判决作出时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的情况如何处理

 石加肆盗窃案[第1082号]

——前罪原审判决被撤销后的刑罚适用若干问题

 沙学民容留他人吸毒案[第1085号]

——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犯新罪被抓获,应如何计算前罪余刑

 杨德林滥用职权、受贿案[第1089号]

——滥用职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及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如何认定,受贿既、未遂并存的如何处罚

 袁某某信用卡诈骗,张某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第1095号]

——“亲亲相隐”情形如何量刑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罪名的

适用

 潘光荣、赖铭有抢劫案[第1127号]

——保外就医期限届满后未归监又重新犯罪的应如何计算余刑

 邓统文等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1161号]

——组织者、领导者通过赔偿经济损失取得被害人家属谅解的,量刑时应当如何把握

 吴亚贤等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第1162号]

——组织者、领导者检举揭发构成立功,量刑时应如何把握

 陈菊玲非法进行节育手术案[第1191号]

——判决宣告前犯有同种数罪但被分案起诉,后罪判决时能否与前罪并罚

 朱韩英、郭东云诈骗案[第1217号]

——刑罚执行完毕后对以前未能依法并案处理的犯罪行为如何裁判

 王海旺非法经营案[第1237号]

——特殊情况下减轻处罚的理解与适用

 被告人胡方权故意杀人、非法拘禁案[第1239号]

——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应慎重把握被告人亲属代为赔偿情节对被告人量刑的影响

 陈锦国故意杀人案[第1254号]

——对暴力抗拒行政执法致死案件,如何判定被害人是否有过错

 陈春莲贩卖毒品案[第1280号]

——先前被羁押行为与最终定罪行为并非同一行为时,羁押日期可否折抵刑期

 郗菲菲、李超、蒋超超、林恺盗窃案[第1302号]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司法认定

 应鑫迪诈骗案[第1322号]

——疫情防控时期利用疫情实施诈骗犯罪的,应从严惩处

 谢益波、邵颖妨害公务案[第1326号]

——如何准确把握妨害疫情防控犯罪中的“依法严惩”

 余正希故意伤害案[第1368号]

——被害人过错的认定标准

 岳德分盗窃案[第1370号]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在执行期间发现漏罪,应当如何处理?

九、累犯

 姚某贩卖毒品案[第1034号]

——不满18周岁的人因毒品犯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其再次实施毒品犯罪的,是否能够认定为毒品再犯

 周崇敏贩卖毒品案[第1068号]

——二审裁判文书生效后,发现被告人在因一审判处的有期徒刑届满被取保候审期间又犯新罪的,在对新罪进行审判时不应认定该被告人构成累犯

 钟某抢劫案[第1173号]

——被告人前次犯罪跨越十八周岁且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否构成累犯

十、自首和立功

 冯维达、周峰故意杀人案[第943号]

——行为人对其主观心态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的成立

 张芳元故意杀人案[第944号]

——如何区分“形迹可疑人”与“犯罪嫌疑人”

 孟令廷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第965号]

——在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向司法机关主动如实供述本人真实身份及所犯不同种余罪的,对余罪能否认定为自首

 杨治山内幕交易案[第1019号]

——如何理解内幕交易犯罪案件中的“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主要罪行”

 李梦杰、刘辉贩卖毒品案[第1035号]

——立功等从轻处罚事实的认定是适用严格证明标准还是优势证明标准

 朱莎菲贩卖毒品案[第1036号]

——被告人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同案犯,但同案犯未被作为犯罪处理的,能否认定被告人构成立功

 杨文博非法持有毒品案[第1037号]

——因形迹可疑被盘查时发现持有可疑物品,在被带至公安机关接受调查时如实供述了非法持有毒品事实的,是否成立自首

 黄光故意杀人、诈骗案[第1044号]

——打电话报警但未承认自己实施犯罪行为的是否认定为自首以及如何审查判断经鉴定属于被害人真实签名的保证书等书证的真实性

 台州市黄岩恒光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周正友污染环境案[第1050号]

——如何认定行政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执法案件中的自动投案

 韩永仁故意伤害案[第1059号]

——“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情形的具体认定

 徐勇故意杀人案[第1078号]

——关于自首情节中“确已准备去投案”的认定

 吴某强奸、故意伤害案[第1081号]

——行为人在取保候审期间犯新罪而逃跑,被公安机关依法通缉后又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是否认定全案构成自首

 李虎、李善东等故意伤害案[第1125号]

——故意隐瞒自己参与共同犯罪的事实而以“证人”身份按照司法机关安排指认同案犯的行为是否构成立功

 曹显深、杨永旭、张剑等故意伤害案[第1170号]

——被告人投案后,委托家属动员同案人投案的,能否认定为立功

 孟庆宝故意杀人案[第1212号]

——作案后逃往他处自杀被救起后主动交代罪行的,能否成立自首

 刘哲骏等诈骗案[第1216号]

——积极救助同监室自杀人员的能否认定为立功

 王宪梓故意杀人案[第1223号]

——亲属主动报案并带领民警抓获被告人的如何量刑

 张才文等抢劫、盗窃案[第1225号]

——检举本人与他人共同盗窃中他人超出犯意致人死亡的行为是否构成立功

 金复生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故意杀人案[第1236号]

——不同犯意支配下实施的连续行为定性及现场待捕型自首的认定

 许涛故意杀人案[第1244号]

——自动投案后将性质恶劣的故意杀人行为编造为相约自杀,能否成立自首

 张杰、曲建宇等故意杀人案[第1259号]

——虽然现场指认同案犯,但对抓捕未起到实际作用的,不构成立功

 被告单位成都主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被告人王黎单位行贿案[第1282号]

——“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以及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构成立功的认定

 潘平盗窃案[第1303号]

——取保候审期间脱逃又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1:刑法总则》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9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