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汪经昌
页数:230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326577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编者陈安娜,原美国纽约昆曲研习社社长兼秘书长。作者汪经昌,曲学专家,幼时随吴梅先生学习戏曲,深得吴氏曲学真传,擅长律谱之学。曾任台湾师范大学、东吴大学、文化大学等校中文系教授,讲授曲学课程,是陈安娜女士大学时期的元曲教授,也是把陈安娜女士领进昆曲艺术和文化殿堂的启蒙老师。
本书为汪经昌先生亲笔手书昆曲曲谱,由其学生陈安娜女士编辑整理。收录了汪经昌先生抄录的十五出折子戏曲谱,有《琵琶记》《还魂记》《西厢记》《长生殿》《渔家乐》《孽海记》等名剧名段。另外还收录了汪经昌先生撰写的《吴梅生平及学术研究》以及为台湾昆曲社蓬瀛曲集出版的《蓬瀛曲集》作的序。陈安娜女士也写了一篇怀念恩师汪经昌教授的长文,讲述在台湾求学期间汪老师言传身教对自己昆曲唱念表演学习的深刻影响。编者陈安娜老师希望能借这套曲谱的出版,展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界前辈先贤们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及诲人不倦的传承精神。
作者简介
汪经昌,(1913–1985)台湾曲学专家。字守言,号薇史,湖北武昌人。上海光华大学政治系毕业。幼时曾跟随吴梅先生学习戏曲,深得吴氏曲学真传,尤擅长律谱之学。1958年任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曲学课程,兼任台湾东吴大学、文化大学教授,著有《曲学例释》《南北曲小令谱》《中原音韵讲疏》。1966年任教新加坡义安书院,不久转任香港新亚书院教授。汪经昌先生任教多年,培养造就了许多曲学人才,如李殿魁、王熙元、黄丽贞、梁冰栅、金梦华、陈安娜、赖桥本等人。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期间,还参加夏焕新、焦承允等人发起的蓬瀛曲集,教授昆曲艺术,对台湾的昆曲发展有很大贡献。
编者简介:陈安娜,原美国纽约昆曲研习社社长兼秘书长。早年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初从汪经昌教授学唱昆曲。1967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当年9月到美国,在联合国教育机构工作。业余时间师从项馨吾、张充和习曲吹笛。1987年曾到北京向周铨庵学习《思凡》等戏。现大部分时间在家整理历年所发表的文章,包括在美国居住55年来的人与事以及纽约昆曲社30年来的教学和表演活动,并编写与昆曲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本书特色
编者陈安娜老师一直致力于海外昆曲艺术的教学与推广传播,在她与昆曲艺术结缘的一生里,一直思念、感恩于两位老师。一位是张充和女士,亦师亦友;一位就是本书曲谱的手书作者汪经昌先生。汪经昌先生是陈安娜老师在大学时期的元曲教授,也是把陈安娜老师领进昆曲以及戏曲文化艺术殿堂的启蒙老师。汪先生自幼师从曲学大家吴梅先生学习戏曲,填词、打谱、唱曲、吹笛,样样皆通。之后博览群书,严谨治学,孜孜以求,致力于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这些手抄曲谱是汪老师去世后,安娜老师无意中从师母珍藏的老师遗物中发现的。从汪先生的一笔一划中,无不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热爱。
汪先生曾說:“一代有一代的音樂,一代有一代的文學。我們做研究工作的人,就是要研究、探索,儘量保存音樂和文學的真面目。”上海辞书出版社也希望通过这种对于具有一定普及传播中国古典传统文化意义的手稿进行抢救性的出版,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艺术的传承尽一份微薄之力。
另外本书书名是由一直致力于研究和保护台湾昆曲艺术传习推广、继承发展的曲学专家洪惟助教授题写。在台湾,洪惟助教授主持开展了影响深远的昆曲传习计划,并创办了台湾昆剧团、昆曲博物馆,编纂了昆曲辞典,目前正编写昆曲在台湾的发展史。
本书为四眼线装,一函四册,限量印制。内文用手工单宣纸四色印刷,封面为米驼色纸面,函套为驼色布简套,白色洒金宣签条,清雅大方,书香宜人。
目录
曲學名師汪經昌
惜緣惜福
——懷念恩師汪經昌教授
吳梅
《蓬瀛曲集》題字及序
琵琶記·賞荷
琵琶記·盤夫
第二册
牧羊記·望鄉
金雀記·喬醋
還魂記·尋夢
還魂記·拾畫叫畫
第三册
西廂記·佳期
鐵冠圖·刺虎
長生殿·定情賜盒
長生殿·絮閣
慈悲願·認子
第四册
療妒羹·題曲
漁家樂·藏舟
義妖記·斷橋
孽海記·思凡
霓裳戲舞千秋歲——介壽曲
汪經昌詩詞手稿
傳字班爨弄腳本存概
記乾媽汪余之芸
——《汪經昌手抄崑曲譜》
出版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