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启蒙晚期德语文学中的时间诗学

封面

作者:张珊珊

页数:329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7640424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启蒙晚期德语文学中的时间诗学 张珊珊 德语文学中的时间问题和历史意识 文化学视角》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批准号17YJC752042)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是一个契机,让我把在写作博士论文时关于西方时间观念,尤其是启蒙以来时间意识的一些未能完全展开的想法继续付诸实施。  时间的问题,是神秘又切近生活的问题。对时间的感知是人与世界之间非常基础的关系,人类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是历史的、动态的,它参与着人类生活对世界意义的建构,同时也不断被建构和想象。海德格尔在《时间概念史导论》里曾言明:“时间概念的历史,即时间之发现的历史,就是追问存在者之存在的历史。”时间观的历史,是思想史变迁的写照,也从根本上反映出人在定位自我、理解世界时的观念演进。  具体谈论文学中的时间,它可以涉及一种明确的概念性探讨,也可以是一定程度的现实模拟,更多则是一种凌空蹈虚的艺术性塑造,有多少文学叙事,就有多少种时间塑型。我选择时间这样一个研究题目的缘起,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当时的我在学习和阅读过程中接触到了诸多知识、理论和学术成果,受其启发,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意志精神思想领域中显见的时间话语产生了兴趣。不管是作为前奏的尼采之“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还是后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胡塞尔对内时间意识的现象学研究,以及海德格尔对时间性的阐发,这些理论思考无一不围绕时间这个主题展开。在文学中,托马斯·曼更是写出了一部“时间小说”。德意志人对时间的敏感与沉思,让彼时的我感到值得一探究竟。

作者简介

张珊珊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研究所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学者。 从事现当代德语文学和美学思想研究。 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若干。

目录

导论
一、时间中的人·人的时间
二、文学作为时间的艺术

第一章 西方启蒙晚期历史“时间化”现象
一、18世纪西方现代时间意识的崛起
二、虚构与认识:文学在历史洪流中的反思

第二章 前进与迟滞
一、叙事主线:对目的论的戏仿?
(一)卢卡奇与他的历史哲学视角
(二)修养作为个体的时间化进程
(三)启蒙时间伦理
(四)威廉内心图像的逐渐展开:克罗林德——马利亚娜——娜塔丽亚
二、叙事对偶然性的时间构型:延宕
(一)魔力
(二)迷娘·竖琴老人
(三)延宕:马利亚娜作为图像·肥大的想象域
(四)延宕:命运主题与哈姆雷特
三、散漫的游戏

第三章 突然性
一、“突然性”、惊恐以及法国大革命的时代情绪
二、特定一刻的细写:地震与暴徒私刑
三、驴叫的启示?克莱斯特与“偶然性”
四、地震:18世纪的偶然性讨论与克莱斯特的美学融合
五、无历史的人

第四章 “无尽的重复”——早期浪漫派与时间性
一、早期浪漫派的时间与历史意识
二、向内之路
三、向内之路的“深邃”与反时间性
四、无时间性,或对时间性的反叛
五、关于历史的讨论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启蒙晚期德语文学中的时间诗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9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