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亚东
页数:369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355606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村与城、早期奠基、“火车头”时代、社区与“特楼”四篇。
本书特色
《中关村科学城的兴起(1953-1966)》:我们不知道它100多年前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它是50多年前在坟茔、农田和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中国的科学城。亲历者们向你述说一座座科研大楼是何时在这里出现的,一个个研究所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来龙去脉……毛泽东来这里参观跃进成果展览会时的谈笑风生梅兰芳遽然谢世前的最后演小在这里谢幕……在这里工作或居住过作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先驱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有秉志、钱崇澍、戴芳澜……更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二强、钱学森、赵九章、王淦昌还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叶笃正、刘东生。《中关村科学城的兴起(1953-1966)》是可以勾起亲历者怀旧思绪的鲜活“童话”;是讲给后人了解共和国科学事业基地打造过程的早年故事;列是留给历史研究者的细节史料——献给中国科学史,也献给当代中国史和北京社区史。
目录
节选
《中关村科学城的兴起(1953-1966)》选择亲历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史的中国著名科学家作为主要访谈对象,本求真之原则,记录其亲历亲闻的史实,并按大致统一的编例整理成书稿。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事业,除科学研究之外,还包括科学教育、科学组织、科学管理、科学出版、科学普及等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人物和专题皆可列入选题,而不只限于著名科学家。从学科的角度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凡与自然科学有交叉而互动发展的内容亦将收录。根据迄今实际情况,拟将书稿划分为5种体例:1.人物访谈录——以问答对话方式成文。2.口述自传——以第一人称主述,由访问者协助整理。3.自述——由亲历者笔达成文。4.专题访谈录——以重大事件、成果、学科、机构等为主题,做群体访谈。5.旧籍整理——选择符合《中关村科学城的兴起(1953-1966)》宗旨的国内外已有出版物重刊。形式服务于内容,还可视实际需要而增加其他体例。受访者与访问者双方同为各书的作者。忆述内容应以亲历者的科学生涯和有关活动为主线展开,强调要以人带史,以事系史,忆述那些自己亲历亲闻的重要人物、机构和事件,努力挖掘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鲜活细节。书中开辟“背景资料”栏,列入相关文献,尤其是未经披露的史料,同时还要求受访者提供有历史价值的图片。这些既是为了有助于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忆述正文的内容,也是为了使全书尽可能地发挥“富集”史料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