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岳永逸
页数:471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087766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土著”之学:辅仁札记》的姊妹篇。作者选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燕京大学关于民俗学研究的数篇本科和硕士毕业论文,包括李素英的歌谣学、薛诚之的谚语学、杨文松的故事学、虞权的空间民俗学、邢炳南的民具学等,这些并非出之于名家巨匠的优质论文,勾勒出了当时我国民俗学学科发展的断代史,也为民俗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留下了清晰的掌纹。
作者简介
岳永逸,四川剑阁人,民俗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兼任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土著”之学:辅仁札记》《以无形入有间:民俗学跨界行脚》《朝山》《都市中国的乡土音声:民俗、曲艺与心性》《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和《忧郁的民俗学》等。主编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表演艺术卷》《中国节日志·苍岩山庙会》《中国节日志·妙峰山庙会》等。荣获“腾讯·商报华文好书” 2015年度社科类好书奖、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本书特色
历史之眼,是诗情,更是写真。一个历史的切片、剖面,实乃“历史的厚瞬间(thick moment)”。它汇聚、显现着全部的历史,并赋予历史以清晰纹理和蓬勃生机。这即“历史的掌纹”本意。不以英雄为轴,而以常人抑或说“英雄性”为轴的学科史,也即搜索遗忘在故纸堆里无名呼声的学科史,必然是复数、多声部而饱含张力和五彩斑斓的。以此观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李安宅的语言民俗学和文化社会学、黄石的社会学的民俗学都掷地有声。不仅如此,在燕京大学名不见经传、常年在图书馆一角蒙尘的诸多质优的毕业论文中,李素英的歌谣学、薛诚之的谚语学、杨文松的故事学、虞权的空间民俗学、邢炳南的民具学等,都使得现代中国民俗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有着丰富、饱满的位相和品位。
目录
壹 歌谣,文学的与社会的071 贰 谚语,俗所传言
131 叁 故事,流变的江河
171 肆 语言,魔障与通胀
203 伍 礼、文化及边民
235 陆 礼俗、节期与信仰
265 柒 自治,平郊的青苗会
307 捌 混搭,物之学
357 玖 生不生?生育革命与学科传统
405 拾 Folklore和Folkways,两条路径
434 主要参考文献
457 索引
466 后记

![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单色]-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3/20131004/B551633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