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

封面

作者:逄增玉,包学菊主编

页数:203页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57310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视域, 围绕孔子学院建设发展中涉及的若干问题, 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一带一路”倡议对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影响、孔子学院汉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类教材编写、孔子学院信息资源建设等, 并结合我们在创办、管理孔子学院中的实践经验, 予以对策性分析和阐述。在此基础上, 还对中国文化跨语际传播中的价值论与方法论、当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与路径、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与文化书写及国内外传播、中华文化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策略等, 进行历史性和理论性的总结与论述, 以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有所神益。

作者简介

逄增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2007年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先后担任文学院院长、教师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等职。2007年调入中国传媒大学,先后担任汉语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后改为汉教中心)、文法学部副部长、图书馆馆长等职。
迄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8部,合著与编著多部。主持完成教育部项目数十项,获中宣部、教育部及其他部门优秀成果奖励40次。 包学菊,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东亚汉学研究会会员。现主要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地域文学与文化、汉语教学与教师职业发展。先后在《文艺评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十余篇论文及评论文章,另出版专著1部,参与教育部项目两项。

目录

序 言 / 1

上编 / 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传播模式研究

第一章 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 3

第一节 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内涵 / 4

第二节 中华才艺教学内容与文化 / 19

第三节 文化讲座课程及其他传播内容 / 34

第四节 对孔子学院教师文化素养的要求 / 41

第二章 “一带一路”倡议对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影响 / 47

第一节 “一带一路”构想及实施的主体:经济发展的“走出去”与国家战略 / 47

第二节 “一带一路”经济背景下的文化“走出去”与传播的国家战略 / 55

第三节 孔子学院在经济与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 61

第四节 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孔子学院自身传播能力建设 / 75

第三章 孔子学院汉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类教材编写问题 / 85

第一节 中国文化类教材简述 / 85

第二节 中国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87

第三节 中国文化类教材难题的解决之道 / 89

第四章 孔子学院信息资源建设 / 91

第一节 孔子学院信息资源现状 / 91

第二节 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信息资源建设 / 95

第三节 新时期孔子学院的信息资源建设 / 105

第四节 孔子学院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 117

下编 / 近现代视域中的中国形象书写与文化传播

第五章 中国文化跨语际传播中的价值论与方法论问题 / 127

第一节 西方世界的跨文化传播 / 127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跨文化传播 / 131

第三节 当代中国跨文化传播的应有策略与模式 / 133

第六章 孔子学院与当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与路径 / 138

第一节 教育传播方式及内容 / 138

第二节 活动与场馆传播方式及内容 / 142

第三节 以新闻媒体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及内容 / 147

第七章 现代文学中的国家与地方形象及其空间表征 / 152

第一节 “五四”时期文学的中国形象书写 / 152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中国形象叙事 / 157

第三节 都市书写中的中国形象 / 162

第四节 20世纪40年代文学视域中的中国形象 / 169

第八章 林语堂“入西讲中”的现代启示 / 174

第一节 林语堂在英美的文化传播活动 / 174

第二节 林语堂的海外文化传播策略 / 178

第三节 文化传播中的“林语堂经验” / 188

第九章 中华文化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 191

第一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 / 191

第二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文化交流 / 193

第三节 中华文化与文艺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 / 196

参考文献 / 199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8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