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康廷国,闫永红主编
页数:18,532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32688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重点论述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 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 ; 中药的鉴定等内容。各论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中成药类四篇, 共收载中药 (药材, 中成药) 273种。全书附图469幅, 化学结构式88个。
作者简介
康廷国,博导,教授,国家中管局中药鉴定学科学术带头人,省中药学科、生药学科重点学科带头人,省攀登学者、省领军人才、省优秀专家,建立 “时间生药学”、“动物毛学”、“显微中药学”新理论和技术。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省市课题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近五年发表SCI论文50余篇。连续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 “十二五、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主编全国高校“十一五”、“十三五”研究生规划教材《中药鉴定学专论》。主编全国高校“十一五”成人教育《中药鉴定学》规划教材。 闫永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教务处处长,长期从事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实践工作。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定义
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一节 古代中药鉴定学知识
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一、产地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二、道地药材
第二节 中药的采收
一、采收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二、中药适宜采收期确定的一般原则
三、中药采收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一、产地加工的意义
二、产地加工的方法
第四节 中药材的贮藏
一、中药材贮藏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二、中药材的贮藏保管和变质防治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和程序
一、中药鉴定的依据
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方法
一、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
二、性状鉴定
三、显微鉴定
四、理化鉴定
五、生物鉴定
各论
第一篇 植物类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
第一节 概述
一、根类
二、根茎类
第二节 药材(饮片)鉴定
狗脊
绵马贯众
骨碎补
细辛
大黄
何首乌
牛膝
川牛膝
商陆
银柴胡
……
索引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定义
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一节 古代中药鉴定学知识
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一、产地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二、道地药材
第二节 中药的采收
一、采收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二、中药适宜采收期确定的一般原则
三、中药采收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一、产地加工的意义
二、产地加工的方法
第四节 中药材的贮藏
一、中药材贮藏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二、中药材的贮藏保管和变质防治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和程序
一、中药鉴定的依据
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方法
一、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
二、性状鉴定
三、显微鉴定
四、理化鉴定
五、生物鉴定
各论
第一篇 植物类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
第一节 概述
一、根类
二、根茎类
第二节 药材(饮片)鉴定
狗脊
绵马贯众
骨碎补
细辛
大黄
何首乌
牛膝
川牛膝
商陆
银柴胡
……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