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时代立德树人策略

封面

作者:华建明

页数:336

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435904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讲述立德树人在学校环境下具体实施的策略,包括说服教育、榜样教育、修身自省教育、赏罚教育、体验教育等。

目录

第一章 新时代立德树人概论
第一节 对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认知理解
一、新时代立德树人概念的提出
二、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界定
第二节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原则规律
一、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二、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三、遵循思政工作规律
四、遵循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规律
第三节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意义
一、“引人大道、启人大智”的人的培养
二、“筑社会和谐,立社会稳定”的价值建构
三、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 说服教育
第一节 对说服教育的认知理解
一、说服教育的含义
二、说服教育的特征
三、说服教育方法的分类
第二节 以说服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路径
一、说服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二、以说服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原则
三、以说服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方法
第三节 以说服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策略
策略一:晓之以理
策略二:重复
策略三:礼貌
策略四:合理运用尺与戒
策略五:导之以行
策略六:自我教育
策略七:动之以情
策略八:合理怀疑、恰当反馈
策略九:报答
策略十:顺应

第三章 榜样教育
第一节 对榜样教育的认知理解
一、榜样的含义
二、榜样与偶像的关系
三、榜样教育定义的分类
第二节 榜样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一、榜样教育在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内涵
二、立德树人需要榜样教育的原因
……

第四章 修身自省教育
第五章 赏罚教育
第六章 体验教育

节选

  《新时代立德树人策略》:  二、体验教育的内容  体验根植于人的精神世界,着眼于自然、社会、自我之整体的有机统一。从当前的研究中,体验教育的内容主要聚焦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方面的关系向度上,并最终指向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自主性的健全发展。  (一)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向度  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情感共鸣的观念。岳伟和徐凤雏从自然体验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逻辑出发,提出了以自然为场所,通过有目的、系统的体验性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从而习得综合性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并与自然建立情感连接的自然体验教育形式。从自然观察、生态研学旅行、自然科学探究活动、园艺体验活动以及亲子户外游戏等方面构建了自然体验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与自然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的归属感教育和体悟自然价值的过程达成自然意义的建构与生命的成长,以及培养学生复杂的系统思维方式、亲生命性的关爱之心以及与万物共生的责任担当。黄宇和陈泽基于个体生态意识、生态能力和生态智慧的养成,搭建了直接面向自然且具有较少人工干预的自然体验学习课程,使学习者浸润其中并得到发展,从而获得身体、心灵、知识、技能、品德等方面的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体验课程开发的向度,具有情境性、行动性、反思性、感悟性、主体性的特征,它让学习者有机会与自然展开丰富多彩的交往,推动个体形成对自然的探究欲望、依恋情感、伦理精神、审美体验等自然意识。  (二)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向度  张华着眼于人的社会性之发展的体验课程开发,指出社会作为体验课程开发的向度不是为了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以有效控制与驾驭社会,也不是为了谋求社会的理性化,而是为了使人在精神上与社会融为一体,发展人的社会体验,形成人的合作、同情、理解、关爱等诸种类主体意识。③刘惊铎立足生活世界的回归,认为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体验教育反对在时空上局限于实体性道德教育样式,以及把道德教育从生活中抽离出来,变成一种相对封闭的、孤立和单向的学校——课堂道德规范知识传输体系,丧失了与生活世界的复杂性联系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思想,并强调体验教育要超越定向体验某种固定文本和既定道德规范要求的局限,积极关注和挖掘、利用带有体验价值的生活场景。  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体验课程开发的向度意味着:在课程目标上指向于人的社会性之发展;在课程内容上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强调在人与社会、他人的平等交往中形成交互主体的关系。  (三)表现人与自我的关系向度  孙俊三以人的生命体验为核心,指出体验教育立足于对人的自我生命的升华和超越,认为在以科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概念、判断、推理、原则、规律的掌握,却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察、领悟、想象、回忆等功能的发挥,扼杀了人的直觉、敏感、童心和灵性,并从入境入神、明心会意、神游怀想、移情忘怀、悦志畅神五个方面构建了体验教育的内容。张华认为,自我认同感、存在体验、自我价值感等诸种被传统课程忽略或漠视的自我意识,在体验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并指出着眼于人的自主性之发展的课程应信奉自由原则与选择原则,这是把自由视为人生来的权利,并为学习者的自由选择创造机会。  人与自我关系作为体验课程开发的向度,指向自我开放,尊重并提升人的个性差异,尊重人的个人知识。它关注人的体验能力,培养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人,使主体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  综上,对于体验教育内容的研究实质上是回答体验什么的问题。研究聚焦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层面的内容设置,分别体现在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环保等多个方面的思想。这实质上也是确立了动态生成的知识观,将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相整合,融对象世界与意义世界为一体。另外,体现这三个层面的关系向度的内容不能是相互独立的,它们相互交织,最终指向完整的人的培养。  三、体验教育的类型  关于体验教育的类型,是在探讨体验教育是如何体现和表征的问题。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依据,从当前的研究中提炼总结,其类型主要基于目标层次、手段性质与活动方式三个角度进行划分并展开论述。  (一)根据目标的层次划分:认知体验、技能体验和情感体验  吴敏按照教育者对教育目标侧重点的不同,将体验教育分为三类,即认知体验、技能体验以及情感体验。具体来讲,当体验教育的目标偏重于认知目标的实现时,教学的组织与设计将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强调学生认知的主动性,主动体验、主动认知;当体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时,其活动在于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技能并强调学生实践活动中创造性的培养;当体验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体验中获得情感的共鸣与震撼时,其活动在于让学生产生某种态度、感悟或价值观的改变,这实质上是一个情感、态度的塑造过程。  (二)根据手段的性质划分:成就体验和挫折体验  关尚敏指出体验教育是基于个体心灵维度的德育实践,它使个体心灵沉浸在内在的感动中,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情感与理性的升华。根据实践过程中手段的不同性质,体验教育的形式具体包括培养自信、自强精神的成就体验和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的挫折体验。冯永刚将成就体验与挫折体验视为某一特定的体验,揭示了两类体验的产生取决于认知评价、个体经历、倾向性、情绪状态、期望值和健康状态等,并且具体分析了挫折体验是指一个人在某种动机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无法战胜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进而产生紧张心理状态和消极情绪反应。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时代立德树人策略》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8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