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陆建非
页数:71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475195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文化人类学的范畴。而在技术人类学形成之前,技术概念同样也归属于文化人类学范畴,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与元宇宙本来就沾亲带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文化基因,是族群的传承密码,是证明“我们是谁?”追踪“我们从哪里来?”预测“我们将向哪里去?”这三大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关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征”这一论断的重要证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大类别:民间(口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民间生产与生活知识和技能、民间仪式与节庆,以及其物质载体和空间,既是现实世界里的宝贵遗产,也应该成为元宇宙中人类的永恒财富。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宇宙,将是残缺不全的、无根无源的、僵化停滞的、单调乏味的。 元宇宙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积极融入元宇宙。元宇宙所依托的当代科技手段,极大地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播、传承、创新,能够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和具体路径。数字化、资源共享、应用场景创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人元宇宙的几个关键词,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元宇宙化”的三个步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研究者、管理者、爱好者都应该责无旁贷地参与到构建元宇宙中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必将在融人元宇宙中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永恒价值。
作者简介
陆建非,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的学术研究方向为现代英语语法、跨文化交际学。出版著作或作为主编的著述、辞书、教材9本,代表作有《跨文化交际随笔》、《新编英语语法词典》、《当代大学英语实用语法》、《当代研究生英语教程》等。参与编写并出版其他辞书和教材等9本。发表论文50余篇,随笔、散文等100余篇。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注重传承、联接基层、面向知音;影响生活、促成兴趣、变为实用
目录
法律法规 Laws & Regulations 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 实施意见》的解读 梅海涛 4
特稿 Feature 把建设非遗学大厦的第一层砖放正放稳放实 ——天津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写启动会上的讲话 冯骥才 10
调查与报告 Surveys & Reports同里宣卷艺人班社传承现状研究报告 黄亚欣 12对地方戏非遗传承人培养策略的调查研究 黄 昉 18
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y 非遗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及其价值实现 杜 臻 23 网络时代非遗传播伦理问题探析 ——基于传承人和政府的主体视角 何华湘 28 线下传统与线上传播 ——基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观察与思考 孙丰蕊 33 生产性保护视角下非遗产品的设计策略 ——以侯氏社火脸谱为例 毛晓帅 37
传承项目 Heritage Projects 论傩堂戏的文字记录与书面传承 ——以傩坛科本为考察中心 许钢伟 42 珠江流域龙母信仰的女性叙事 胡馨心 47荆楚地区传统纺织染缬技艺创新路径研究 王 妮 魏 新 董宇飞 52
传承人风采 Inheritors’Profile 从“武术”到“武艺” ——国家非遗项目“卢氏心意拳”传承人余江访谈 受访人:余 江 采访人:王朝鲁 56
非遗进校园 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 onCampus 书法篆刻在初中的发展范式研究和实践 ——以上海市园南中学为例 花 汇 60
非遗在社区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Community 让非遗之花扎根社区 夏侯蓝 65
轶闻口述 Oral Anecdotes回味无穷的苏州评话《唐三国》 周锡山 68
褚半农和他的沪语研究专著 封二FILLIN 非遗团队立足于向青年传承非遗 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