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豆星星著
页数:400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024741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制宪权一般理论、修宪权的正当性、修宪权的性质与地位、修宪权的界限、修宪权的归属与存在方式、修宪权的构成与修宪程序以及修宪权的回顾与反思的逻辑顺序展开,对修宪权的基本理论和中国修宪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与梳理。本书可供法学研究者、学习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豆星星,汉族,1968年5月生,1999年6月毕业于湘潭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江西一阳律师事务所律师。秉守“公平与正义”的法治理念,一方面在高校从事法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从事法律实践业务和服务工作。近年来,在《学习与探索》《江苏社会科学》《政治与法律》《现代法学》和《当代法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1项、江西省人文社科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规范实证分析方法,主要以青岛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世界宪法全书》里的宪法文本为材料,对世界各国的宪法修改规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归纳和总结,从而从规范层面上把握各国宪法在宪法修改和修宪权方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本书也运用社会实证分析方法,从修宪权的角度对中国、英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宪法修改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考察。其中重点归纳与总结中国修宪权的实际运作情况和中国的宪法修改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性地提出完善中国宪法修改制度的一些建议。
目录
导论
一、论题的缘起与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基本内容与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制宪权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制宪权概念与起源
一、制宪权的概念
二、制宪权的起源
第二节 制宪权的思想渊源
一、根本法思想
二、人民主权思想
三、立宪主义
第三节 制宪权的性质
一、制宪权的至上性
二、制宪权的政治性
三、制宪权的不可替代性
四、制宪权是“始源性”的、最为基础性的权利
五、制宪权的制约性
第四节 制宪权的宪政价值
第二章 修宪权的正当性
第一节 修宪与宪法适应性
一、宪法修改的两种理论
二、修宪的必要性
三、修宪与宪法适应性
四、修宪权的正当性基础之一:确保宪法适应性
第二节 修宪与宪法基本价值
一、法的价值概述
二、宪法价值
三、修宪权正当性基础之二:确保宪法基本价值的延续性
第三节 修宪权与宪政秩序
一、宪政的概念与特征
二、宪法与宪政的区别与联系
三、修宪权正当性基础之三:稳定与发展宪政秩序
第三章 修宪权的性质与地位
第一节 修宪权与制宪权
一、“区别说”与“无区别说”
二、修宪权与制宪权的区别
第二节 修宪权与释宪权
一、宪法解释概述
二、修宪权与释宪权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修宪权与一般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概述
二、修宪权与一般国家权力的关系
第四节 宪法修改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四章 修宪权的界限
第一节 修宪权界限的两种理论
一、修宪权界限否定论
二、修宪权界限肯定论
三、两种理论的简要评价
第二节 修宪权的界限
一、宪法基本精神与原则的约束
二、自然法精神的约束
三、国际法的制约
四、实定法上的限制
第三节 超越修宪权界限的处理
第五章 修宪权的归属与存在方式
第六章 修宪权的构成与修宪程序
第七章 修宪权在中国:回顾与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一、论题的缘起与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基本内容与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制宪权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制宪权概念与起源
一、制宪权的概念
二、制宪权的起源
第二节 制宪权的思想渊源
一、根本法思想
二、人民主权思想
三、立宪主义
第三节 制宪权的性质
一、制宪权的至上性
二、制宪权的政治性
三、制宪权的不可替代性
四、制宪权是“始源性”的、最为基础性的权利
五、制宪权的制约性
第四节 制宪权的宪政价值
第二章 修宪权的正当性
第一节 修宪与宪法适应性
一、宪法修改的两种理论
二、修宪的必要性
三、修宪与宪法适应性
四、修宪权的正当性基础之一:确保宪法适应性
第二节 修宪与宪法基本价值
一、法的价值概述
二、宪法价值
三、修宪权正当性基础之二:确保宪法基本价值的延续性
第三节 修宪权与宪政秩序
一、宪政的概念与特征
二、宪法与宪政的区别与联系
三、修宪权正当性基础之三:稳定与发展宪政秩序
第三章 修宪权的性质与地位
第一节 修宪权与制宪权
一、“区别说”与“无区别说”
二、修宪权与制宪权的区别
第二节 修宪权与释宪权
一、宪法解释概述
二、修宪权与释宪权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修宪权与一般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概述
二、修宪权与一般国家权力的关系
第四节 宪法修改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四章 修宪权的界限
第一节 修宪权界限的两种理论
一、修宪权界限否定论
二、修宪权界限肯定论
三、两种理论的简要评价
第二节 修宪权的界限
一、宪法基本精神与原则的约束
二、自然法精神的约束
三、国际法的制约
四、实定法上的限制
第三节 超越修宪权界限的处理
第五章 修宪权的归属与存在方式
第六章 修宪权的构成与修宪程序
第七章 修宪权在中国:回顾与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