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培江
页数:216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62276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未成年人承载着祖国的未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底线要求,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促进我国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和矫治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书由从事未成年人司法审判经验丰富的优秀法官主编创作,紧随《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全新修改规定,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疑难及司法审判案例实践,从预防犯罪的教育、对不良行为的干预、对不良行为的矫治、对重新犯罪的预防等方面,作了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答疑和讲解,有助于进一步维护未成年人权益,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为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法治保障。
作者简介
孙培江,男,1965年1月出生,汉族,1982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一级高级法官。先后主持完成《独任制扩大适用案件质效管控体系研究》《电子商务平台的治理规则研究》《司法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相关问题研究》等多项上海市法院重点调研课题。
本书特色
☆精心挑选热点问题: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重点精选了100个问题,并附上解答,内容涉及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专门学校矫治教育、校园欺凌等多方面,紧跟社会关注热点问题,重点把握法律修改细节,角度全面,解答细致,具有全方位的参考价值。 ☆结合立法司法实践: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是我国少年审判的发源地,也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确定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本书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新修改规定,结合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中积累的司法执法经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专业的法律解答与阐释。 ☆语言表述通俗易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凝聚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结合具体问题给予全面分析解答,语言简练,表达清晰,循循善诱,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修订法律的内涵,进一步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目录
1.为什么要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哪些主体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负有重要责任?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体由哪些政府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职责有哪些?
4.学校如何开展性教育?如何预防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发生?
5.为何要建设校园法治教育专门队伍?应如何进行人员选拔?
6.如何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7.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减轻处罚?
8.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9. 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经验有哪些?
10.专门教育为什么要坚持行政化决定机制,是否可以通过修正刑法的方式来实现?
11.如何增强未成年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12.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矫治和心理干预,以及采取这些方式的必要性?
第二章 预防犯罪的教育
13.学校如何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14.学校如何配合社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5.如何预防未成年学生实施校园欺凌行为?
16.如何培养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以及呵护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17.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何积极意义?如何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18.预防留守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应当尤其注意什么?
19.教育行政部门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有哪些职责?
20.如何大力推进中小学“法治校长进校园”的普法教育工作?
21.学校可以通过何种渠道了解调查本校的校园暴力现状?发现校园暴力现象后,学校应当如何处理?
22.学校应如何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如果学校发现有未成年人辍学,应当如何处理?如何使其接受教育?
24.如果你发现所在的社区有未成年人被迫辍学,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做?
25.社会如何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6.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
27.开展法治教育课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何意义?
28.校园欺凌有何危害?
第三章 对不良行为的干预
29.未成年人有哪些不良行为值得重视?
30.什么是不良行为?应建立何种机制应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能否在未告知父母的情况下径自对有不良行
为的未成年学生采取管理教育措施?
31.未成年人犯罪经常涉及的类型是哪几种?
32.发现有未成年人 、 或赌博,学校应如何处理?学校应如何开展反“黄、赌、毒”教育?
33.如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受害人进行保护?
34.学校发现未成年人可能涉及或已经涉及犯罪,应当如何处理?
35.学校应该如何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36.寄宿制学校应当如何加强对学生安全管理?若遇未成年人无故夜不归宿,应当如何处理?学校应当如何促进寝室氛围和谐,室友间融洽相处?一旦发现同寝室的未成年人有矛盾摩擦,应当如何处理?
37.发现学生参与犯罪团伙或非法组织,学校应当如何处理?
38.学校在招聘教职员工时是否需要对其进行背景调查?是否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测评?
39.应当如何处理品行不良或有教唆、胁迫、引诱学生实施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教职工?
40.什么是“校园暴力”?什么是“校园软暴力”?它们分别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什么消极影响?
41.学校与家庭应如何加强合作,实现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家校共育?
42.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如何维护校园及校园周边治安,保障学生安全?一旦发现校外人员无故进入校园,应当如何处理?
43.社会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方面应当如何做?
44.学校因不良行为惩处未成年人前是否应当举行听证会?
第四章 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45.什么是严重不良行为?应建立何种机制处理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
46.什么是青少年网络欺凌?
47.学校应如何保证刑满释放和接受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受到平等的教育待遇?
48.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具体有哪些?
49.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50.如何界定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情节恶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以及“多次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51.如何预防青少年 犯罪?
52.当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严重不良行为的,哪些主体负有报警的义务?
53.未成年人受到教唆人或胁迫人的威胁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54.监护人如何消除或减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给他人或社会带来的后果?
55.针对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监护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管教未成年人?
56.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哪些矫治教育措施?
57.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可以采取哪些矫治教育措施?
58.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矫治教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负有哪些责任?
59.未成年人具有哪些情形的,可以将其送人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60.有权决定将未成年人送人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的法律主体有哪些?
61.为何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矫治教育措施?
62.什么是“专门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