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魏寿昆传

封面

作者:吴石忠,姜曦

页数:23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303227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魏寿昆院士是我国有名的冶金学家、工程教育家,是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奠基人和中国金属学会创建人。本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大型图书出版项目《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之一,为学部重点出版项目。魏寿昆先生为中国冶金乃至世界冶金领域增添了一座神奇宝藏;这位百岁院士用自己的游学科研经历,告诉读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翔实的资料描绘出了魏寿昆院士的世纪人生,使读者了解了北洋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发展史,领略中国钢铁工业光辉的发展历程。本书适合广大青年学生、科技工作者阅读。

目录

目录

总序(路甬祥)i

序(徐匡迪)/iii

第一篇寒门学海书作舟(1907~1936)

楔子十秩华诞同庆贺/3

一、人民大会堂河北厅/3

二、“魏寿昆科技教育基金”设立/6

三、《魏寿昆院士百岁寿辰纪念文集》问世/7

四、《师者如兰》出版/8

第一章贫家学子,求学路难/9

一、乱世家衰/9

二、不从商,要上学/11

三、难忘的三位启蒙老师/13

四、北洋大学才子/18

五、驱冯运动/20

六、刘仙洲校长新政/22

七、金钥匙会徽/25

第二章师夷长技,留学德国/27

一、捕捉机遇/27

二、依依别离行/30

三、苏联见闻/31

四、柏林,留学首站/32

五、直读博士/36

六、名师柯尼希教授/38

七、亚琛进修冶金学/42

八、重访联邦德国/44

第二篇漂泊西疆栽桃李(1936~1946)

第三章西迁流离,寻觅家园/49

一、重返北洋/49

二、西安临时大学/51

三、南迁路上的惊险/53

四、西北联合大学/55

五、汉中岁月/56

第四章康黔办学,尽己责任/60

一、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60

二、贵州农工学院/64

三、重庆矿冶研究所/66

四、重大兼职教授/68

五、从重庆回到天津/71

第三篇风卷残云开晴天(1946~1952)

第五章残破校园,重整北洋/75

一、狼藉的校园/75

二、北洋大学复校与李书田/77

三、校长“代理制”/79

四、复兴矿冶系/80

第六章北洋易名,诞生天大/85

一、北洋学潮迭起/85

二、反对北洋南迁运动/88

三、天津大学建校/91

第四篇经磨久砺结硕果(1952~1979)

第七章钢院创始,主管教学/97

一、建校元老/97

二、张文奇与魏寿昆/99

三、忙碌的教务长/100

四、创办冶金物理化学专业/103

第八章“文革”沉浮,荣辱自安/106

一、突如其来的浩劫/106

二、牛棚事件和干校生活/107

三、阅览室的孤“读”人/109

四、古稀教授重上讲台/110

第九章厚积薄发,自成一家/112

一、四位活度研究先行者/112

二、高温活度理论自成体系/114

三、炉渣脱硫离子理论/117

四、推广固体电解质电池定氧技术/118

五、包钢铌冶金/121

六、矿产资源综合利用/123

第五篇老树春深著新花(1979~)

第十章立言传世,精品育人/131

一、春回大地/131

二、新任图书馆馆长/133

三、《冶金过程热力学》出版/134

四、选择性氧化理论/136

第十一章学术群体,继往开来/139

一、桃李成林/139

二、魏门传人/141

三、自有后来人/147

第十二章社会兼职,建言献策/149

一、九三学社常委/149

二、中国金属学会创始人/150

三、高级咨询学者/154

第六篇静水深流显本真

第十三章师者如兰,人民之香/159

一、最喜爱当教师/159

二、学无止境/160

三、贵在创新/163

四、实事求是/165

五、28门课程/167

六、悦者远来/168

七、行为世范/171

八、师爱情暖/174

第十四章兰室桃林,颐养天年/178

一、珍爱生命/178

二、持守四则/180

三、动静相宜/182

四、长寿之道/185

五、温馨家庭/187

六、夕阳依旧美丽/190

余声百岁未了冶金情/192

一、新旧社会,沧桑巨变/192

二、科教兴国,民富国强/194

三、寄语后学,继续奋进/196

附录A魏寿昆活动年表/198

附录B魏寿昆著作目录/204

一、专门著作/204

二、学术论文/204

三、其他论著/213

附录C魏寿昆重要文稿两篇/216

谈德国之大学教育(节选)/216

提高钢质量和推广新技术的几点建议(节选)/217

后记/219

节选

第一篇 寒门学海书作舟(1907~1936) 贫寒家庭出身的魏寿昆一进人学校,便显示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聪慧天资。他惜时如金、好学不倦,每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北洋大学学习期间屡次获得奖学金。蔡元培先生说 『知识者,人事之基本。』魏寿昆有幸得到多位良师的教导、鼓励。在他求学期间正逢军阀混战,进步书籍和爱国运动,使他立志:用知识来报效国家、振兴中华,使祖国不受列强欺侮,这为他铺就了一条人生之路。 楔子 十秩华诞同庆贺 一、人民大会堂河北厅 2006年9月6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河北厅高朋满座,欢聚一堂,庆贺魏寿昆院士百岁华诞暨从教77周年。 魏寿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冶金学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教务长、副校长,北京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 此前,罗干、刘淇、路甬祥、韩启德、黄孟復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魏寿昆先生发来贺信;国务委员陈至立于9月4日下午在教育部部长周济的陪同下亲临北京科技大学看望了魏寿昆先生,祝他生日快乐、健康长寿。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教育部部长周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两院资深院士师昌绪、邵象华,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邵鸿,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殷瑞钰院士等贵宾,以及中国金属学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欧美同学会、兄弟院校、冶金企业等单位和北京科技大学师生、校友代表180余人参加庆祝活动并出席座谈会。 罗干同志于9月6日发来的贺信写道: 尊敬的魏寿昆先生: 喜迎先生百岁华诞暨从教77周年,我谨以一名北京科技大学校友的身份,向先生百岁华诞暨从教77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先生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先生自青年时代求学海外,归国后一直致力于我国冶金科学与教育事业,胸怀祖国,追求真理,虽处逆境而毅弥坚,遇曲折而志不挠。作为我国近代冶金学的开拓者和学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先生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中国冶金科技和教育事业,为我国冶金工业和科技教育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勘。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先生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蝉精竭虑,呕心沥血。77年来,先生曾先后任教于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并参与组建北京钢铁学院。先生教课程之精细,导研究之巅峰,育品格之健全,师德风范,殊为楷模。70多年来,先生培养教导了大批优秀人才,声誉四海,桃李天下。我本人也为曾在母校聆听先生的教诲而深感荣幸和收益颇丰。 见证一世纪,耕耘七十载。先生是中国冶金工业界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中国科技教育界的光荣和骄傲。今先生虽年届百岁,仍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心系学校发展,关注国计民生,实为世人敬仰。 “大德必得其寿。”衷心祝愿先生生日快乐、福寿安康! 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贺信中写道:“先生作为冶金领域的一代宗师,为我国的钢铁冶金工业的许多重要发展领域做了大量的奠基性工作,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家资深专家,先生积极参与我国冶金、港口等大型项目建设,深人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为我国现代冶金工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参与组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为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呕心沥血。先生从教77年来,严谨治学,严格治教,积极倡导‘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办学方针,为我们国家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和管理人才。我有幸于母校聆听先生的教诲,先生的学问道德,使我受益终身。”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以“十秩荣庆,千秋师表”为题发表了深情的谈话。他说:“作为魏先生的一名学生,我更要深深感谢魏先生的培育之恩。先生从事教育工作%年,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先生讲授过28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我国培养了四五代冶金科技人才,他们奉献社会,卓为英才,堪称栋梁。我也为得到先生的栽培和教诲而深感荣幸。正是在先生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悉心栽培和母校‘学风严谨,崇尚实践’优良传统的熏陶之下,我们这些毕业生才能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品格、素质,以及钢铁般的意志和体魄。在这里,我要再次代表所有的毕业生向魏先生和母校说一声‘谢谢’!”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先生为了表达他对魏寿昆先生的崇敬之情,特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作的周大民同志画了一幅中堂,编写一副对联,中堂画的是金光闪闪的大寿桃;对联写的是:“德仁启瑞寿,昆仑蕴翘楚。”师昌绪先生解释说:“品德高尚才有天寿,有昆仑高山大的学问才可培养出学术大师&上联之‘寿’接下联之‘昆’——寿昆。”这幅中堂及楹联意蕴深丰,情深意切。 教育部部长周济、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在座谈会上相继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北京科技大学教师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国治教授畅谈了他在魏先生既作为父辈又作为导师的双重关怀、指导和鼓励下,从一个物理化学教师逐渐成长为院士的学术之路。他说,一个好的导师不仅要会“教书”,而且还要会“育人”。每位教师天天都在做这两件事,只是做法不同而已。至于怎样“育人”可分为两类’一是“言传”,二是“身教”。魏老不善于长篇大论的“说教”,却身体力行,作榜样,影响年轻的一代。他治学严谨是出了名的,他对那些在实验上马马虎虎、概念上稀里糊涂的人尤为反感,他以他的论文说明了这一切,他以他的行动赢得了全体师生的尊敬! 最后,魏寿昆先生做了长篇答谢发言。他说:“我们可以说新中国现在已经到了太平盛世,我们可以说党已经领导我们从过去的烂摊子进人了民富国强的康庄大道!现在在座的同志都感谢我们党,我们可以说已经到了黄金时代,以后我们要更加努力,加快完成全社会小康化,我们学校的老师、同学和校友,大家要共同努力,努力为民富国强好好地工作。” 座谈会由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维东主持,徐金梧校长介绍了魏寿昆先生的生平、学术成就及对冶金理论和工程教育的贡献。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科学时报》、《中国冶金报》、中国新闻网等15家中国主流媒体登载了各界人士的庆贺文章或座谈会的消息、特写、言论。 二、“魏寿昆科技教育基金”设立 “魏寿昆科技教育基金”启动于2006年4月,基金筹资工作开展以来得到全国各钢铁公司、校友会、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广泛响应、热情关怀和鼎力支持。魏寿昆先生个人捐款10万元。截至2006年9月6日,基金管理委员会已接受31家捐赠单位、11位捐赠个人的捐款,总额达1010万元。 在庆祝魏寿昆院士百岁华诞暨从教77周年座谈会上,徐匡迪和周济共同为基金揭牌,标志着“魏寿昆科技教育基金”正式启用。 “魏寿昆科技教育基金”是我国冶金系统首次以个人名字设立的奖励基金,一定会对冶金科技创新、优秀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9年9月11日,由10位两院院士及鞍钢、首钢等国内几家大型钢铁企业高层主管组成的评委会评出的首届“魏寿昆科技教育奖”颁奖典礼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魏寿昆院士亲自为张寿荣院士颁发“魏寿昆冶金奖”、为朱鸿民教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利同志颁发“魏寿昆青年冶金奖”的奖金及奖章。 三、《魏寿昆院士百岁寿辰纪念文集》问世 《魏寿昆院士百岁寿辰纪念文集》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作序。他写道: 人生百年,非人力所求,实乃修养使然。魏寿昆先生对我国”冶金科学及工程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先生的治学之道、做人之本、育人之贤,风范照人。《魏寿昆院士百岁寿辰纪念文集》的出版,将教育年轻学人严谨治学、创新报国,对促进冶金、材华料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师者如兰》出版 《师者如兰》一书是北京科技大学团委为庆祝魏寿昆院士百岁华诞活动而编著出版的传记体著作。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徐金梧教授怀着浓浓的师生情谊为《师者如兰》作序。他写道: 先生育人一生,恩泽和影响的学子不胜枚举,多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等领域的栋梁和中坚力量,先生的事业可谓后继有人。先生教龄之长、恒心之坚、树人之丰,实为世人敬仰。先生志行诚笃、勤奋探索的态度,讲信修睦、磊落光明的好品格,求真务实、严谨好学的学风,爱国奉献、拼搏创新的精神,仁和关爱、诲人不倦的德行,为我校注入了深厚的文化血液,为我校形成“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传统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使得无数睿智的思想得以交流、碰撞出创意的火花,这就是大师的独最魅力。“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古人常用“兰”比喻君子之风,又用“兰德”来比喻“师德”。先生就是兰的化身:空灵而恬静、高贵而内敛,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赤诚报国的道德情操,不求名利的高洁品质,儒雅淡然的为人处事,简洁平淡的生活作风。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魏寿昆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7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