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夏秋
页数:204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64252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随着信息通信、现代金融、专业科技等现代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全球的服务贸易不断增长,服务经济快速发展,服务生产网络逐步形成。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手段。本书从制造业服务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文献综述、现状分析、影响机制探讨、经验分析等几个方面,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统性分析服务化模式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试图从当前制造业领域最重要的生产方式变革中寻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思路。
作者简介
夏秋,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制造业服务化、产业升级;在《南方经济》《南开经济研究》《当代财经》《国际经贸探索》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
本书特色
▲制造业服务化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方向▲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服务化转型是传统制造业拓展盈利空间、重塑竞争优势的一条正确途径 广大制造业企业要努力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规模经济等提高传统制造活动效率,也要放眼整个产业链条,通过增加服务要素、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服务型制造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经参头版评论
“十四五”期间,各地要实施制造转型升级规划,就不能给制造业设定一个占比,而是放手让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同时培育新的生产性服务业。
——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刘志彪
服务型制造是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 于晓东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制造业服务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理论综述
第一节 制造业服务化相关研究
第二节 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造业服务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指标构建和定量测算
第二节 产业结构升级现状:指标构建及定量测算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造业服务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分析
第一节 制造业服务化影响产业发展的机制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造业服务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跨国面板 数据的经验分析
第一节 计量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第二节 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制造业服务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的经验分析
第一节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经验分析
第二节 基于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对中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节选
制造业服务化的经济影响 尽管制造业服务化往往被认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现象,但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迎头赶上。中国、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正在大幅提高,制造业服务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正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学界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经济效应研究愈发重视,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制造业服务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相关理论分析认为,在传统产品生产中融入差异化服务是一种有效竞争策略,不仅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消费需求,提升产品使用体验,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并且差异化服务能够降低产品被模仿与复制的概率,从而起到阻碍竞争者、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作用。因此服务化被视为一种新型企业竞争策略。国内部分实证研究证实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竞争力有积极影响。 其二,尽管理论分析认为制造业服务化有助于提高经营绩效,但相关实证研究发现服务化模式对企业绩效和利润提升存在不利影响(服务化悖论)。研究认为服务化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导致生产过程非效率,因而出现服务化程度提高,企业绩效反而降低的结果。Neely等(2009)对25个国家10028家上市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的经验研究表明企业绩效与服务化程度负相关。Neely等(2011)进一步证实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有不利影响。这类分析认为服务化生产模式会伴随某些负面影响,如核心技术、资源、利益、权力机构重新配置导致的政治成本;大量资金和资源投入导致生产经营非效率;组织模式冲突、战略分散等造成管理难度、不确定性和转型失败风险提高;市场对服务产品的价值和生命周期认知有限,导致产品交付难以达到双方预期。此外,管理层缺乏重视,组织设计和信息技术落后及管理能力不足,都可能导致“服务化悖论”问题出现。 其三,制造业服务化能提高产品性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从而减少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产生环境改善效应。White等(1999)指出服务化生产模式促使企业采用耐用的材料与设计,同时提供售后维修等服务,从而提高产品使用寿命,降低材料和能源消耗;而回收、循环利用等产品处置服务能够降低废弃物污染。Fishbein等(2000)认为服务化模式对耐用品的生产和消费能够缓解经济增长的环境影响。Brouillat(2009)指出维护、修理、修复等服务能够延长产品使用寿命,降低产品生产使用的环境影响。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实践也证明服务化生产模式可以提高产品的环境性能。例如,化学化工品制造企业通过提供化学品安全管理服务显著降低了有害污染物排放。 总之,现有制造业服务化经济影响分析多集中于实施服务化战略的制造业企业本身,有部分环境经济学研究文献探讨了服务化对创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但是制造业服务化作为当前全球制造业生产模式的重大变革之一,既是制造业实现高端化、复杂化、多利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制造业与服务业互补性融合、实现“产业软化”的过程。此外,通过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本质与典型特征的剖析发现,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改善需求水平与需求结构,甚至影响制造商全球生产网络参与决策和路径,因而随着制造业服务化变革范围的日益扩大和服务程度的不断提高,其经济影响极有可能突破制造业企业本身,或者进一步超出制造业产业范围,对国家(地区)宏观经济产生作用。在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结构调整成为各国政策关注重点的背景下,本书认为从这种以产业互补性融合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变革出发,探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新思路,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