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史诗华章-徐焰 将军谈毛泽东诗词

封面

作者:徐焰著

页数:195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025212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出生于湖南湘潭一务农之家。却与诗词结缘,终生乐此。早在1937年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在国内风行时,毛泽东的《长征诗》即开始为人所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逐渐传之天下,脍炙人口。尤其在“横扫一切”的动乱年代中,种种“四旧”皆破,惟有旧体诗词写作无人敢禁。至今谈到《毛主席诗词》,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是家喻户晓,尤其是中老年人大多耳熟能详,可以随口吟诵。毛泽东许多激动人心的诗句,已经融化到亿万人的精神血液中,成为几代中国人文化思维的一部分,其创作体例及风格为无数人所模仿,其影响所及可谓教化了几代国人。

作者简介

徐焰: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兼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连续三次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系“全军优秀教师”、“全军育才金奖”、“全军杰出科技人才奖”获得者。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军备控制中心、日本防卫大学做访问学者和讲学。
出版《第一次较量》、《金门之战》、《中国抗日战争史录》等学术著作十几部,部分作品获全军科研一等奖、中国图书奖和解放军图书奖,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日、英文出版。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十几部影视剧任撰稿、策划等。

相关资料

1.毛泽东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诗和写诗?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韶山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之家。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字顺生)终生务农,经商小有积蓄又开米店,却识字不多。毛泽东的母亲文氏(家人称七妹)为人善良,经常扶贫济困,对毛泽东的人格影响很大。韶山冲虽说是个对外相对闭塞的山村,却美丽而幽静,这种环境对俊秀人物的生长较为有利,即古语所说地灵人杰。
从8岁起,毛泽东就进入私塾就学,如他后来所说,小时候读的是孔夫子的书。他走上求学之路之初就相伴着学诗,直至晚年读书都总是兼顾读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是把学古文与学诗相结合,年幼的毛泽东从刚读书开始学习诗经,并从此进入古典诗词的殿堂。
把幼年毛泽东引入古典诗词殿堂的,则是私塾教师毛麓钟。作为毛泽东族叔的毛麓钟是清末秀才,曾在蔡锷手下做过事,既有古典文学造诣又接触过民主主义思想。毛泽东在私塾就读时,在他的引导下读过唐诗,看过《汉书》《通鉴纲目》等古籍。此外,毛泽东还听过家乡的一些民歌和戏剧,由此接触到一些写民间诗歌的知识,据说他小时候也经常编一些顺口溜性质的小诗。私塾老师也教幼年毛泽东作对子。有一次因学童在池塘玩水影响上学,老师生气了,还罚毛泽东等人对对子,结果还对得不错。古时练习作对子是作诗的基本功,韶山的私塾老师正是以作对子教蒙童们如何学作诗,这为毛泽东后来的诗词创作打下了最初功底。
在那个封建末世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山乡里,毛泽东目睹了残酷的压迫,养成了倔犟的性格和反抗意识,同时当地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景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也注入了对美的追求、对劳动的礼赞及对贫苦农民的同情。田园诗般的山村景色,在幼年时陶冶了他的气质和情操,不仅影响了他成年时的诗词之作,也给他后来的政治实践活动打下了终生不灭的烙印。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美学蕴涵,于其青年时对故乡风光的礼赞中即可见一斑。1916年6月他写给当时的密友萧子升(萧瑜)的一封信,即描绘了回乡途中所见:
“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画图。”
毛泽东虽意志坚强,却又始终是感情丰富之人。观家乡田园,由此充满了诗的气息,足见生长环境的影响。在后来的生涯中,与身边学人特别是诗友的交往,更成为催化他创作灵感的动力。
毛泽东成为中国人民的领袖后,他的手迹成为珍贵的文物。由于毛泽东十几岁便离家,后来国民党政府曾将

本书特色

毛泽东的诗词已经融入亿万中国人的精神血液;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文化思维和重要思想财富、语言习惯。

目录


《水调歌头·重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前言
第一章 诗情并茂
 1.毛泽东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诗和写诗?
 2.人东山小学的毛泽东为什么对日本诗歌记忆深刻?
 3.毛泽东在什么时候开始写旧体诗词?
 4.青年毛泽东同罗章龙有着什么样的友谊和诗交呢?
 5.青年毛泽东留下过哪些婉约的爱情词作?
 6.《贺新郎》到底有几个稿本?
 7.毛泽东晚年又是怎样追忆“骄杨”的?
 8.为什么毛泽东同意发表的最早一首词是《沁园春·长沙》?
第二章 井冈豪气
 1.为什么从1927年起毛泽东的诗词创作风格发生变化?
 2.为什么说《西江月·秋收暴动》是毛泽东脱险后的作品?
 3.在怎样的形势下毛泽东写下《西江月·井冈山》一词?
 4.毛泽东在井冈山为什么要用四言诗来发布宣言呢?
 5.为什么井冈山斗争前后的毛泽东诗词中总是出现“旗”字?
 6.毛泽东身处逆境时为什么反而勃发诗兴?
 7.为什么毛泽东后来又重上井冈山并写下词作?
第三章 马背诗人
1.为什么艰苦的转战环境反而能激发毛泽东的诗兴?
2.毛泽东在马背上哼成的词作中哪些有跳跃感和节奏感?
3.毛泽东诗词中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战争观?
4.长征路上的毛泽东在什么时候写诗词?
5.为什么取得娄山关大捷后毛泽东作词仍心情沉郁呢?
6.为什么过了岷山.毛泽东的心情就“豁然开朗,,?
7.为什么毛泽东称丁玲由“文小姐”变成“武将军”?
第四章 词坛笔战
 1.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创作过哪些诗词?
 2.从悼戴安澜的诗作看,毛泽东是否真不擅长五律?
 3.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时为什么同柳亚子赠送《沁园春·雪》一词?
 4.《沁园春·雪》是怎样在重庆公诸于报端的?
 5.围绕着《沁园春·雪》的诗坛笔战有什么意义?
 6.进步人士怎样用诗词来反击国民党御用文人?
 7.同国民党的诗坛大战最后以哪首诗画上了句号?
第五章 以诗会友
 1.进城后毛泽东主要同哪些人有诗词交往?
 2.毛泽东同柳亚子有过怎样的“饮茶粤海”和“索句渝州”的友情?
 3.柳亚子为何一度“牢骚太盛”,毛泽东又是怎样劝解?
 4.党外人士周世钊与毛泽东有着怎样的诗友情呢?
 5.毛泽东是怎样为秘书胡乔木修改大量诗词的?
 6.陈毅为什么能成为党内高层领导中唯一同毛泽东保持诗交的人?
 7.毛泽东同郭沫若在解放后有哪些诗词唱和?
第六章 日月换新天
 1.在出兵朝鲜的紧要关头毛泽东怎样与柳亚子唱和?
 2.毛泽东是什么时候前往北戴河并在那里写下《浪淘沙》的?
 3.《水调歌头·游泳》是在武汉游泳后写下的吗?
 4.为什么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会使毛泽东如此兴奋?
 5.毛泽东回故乡的诗作有什么特点?
 6.怎样看待毛泽东晚年的“反修”诗作?
 7.毛泽东怎样看待诗歌改革?
 8.毛泽东为何提倡新诗却又喜欢旧体诗词?
结束语

节选

《史诗华章(徐焰将军谈毛泽东诗词)》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字润之,出生于湖南湘潭一务农之家。却与诗词结缘,终生乐此。早在1937年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在国内风行时,毛泽东的《长征诗》即开始为人所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逐渐传之天下,脍炙人口。尤其在“横扫一切”的动乱年代中,种种“四旧”皆破,惟有旧体诗词写作无人敢禁。至今谈到《毛主席诗词》,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是家喻户晓,尤其是中老年人大多耳熟能详,可以随口吟诵。毛泽东许多激动人心的诗句,已经融化到亿万人的精神血液中,成为几代中国人文化思维的一部分,其创作体例及风格为无数人所模仿,其影响所及可谓教化了几代国人。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史诗华章-徐焰 将军谈毛泽东诗词》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