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封面

作者:王英伟,刘君杰

页数:22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227017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世界正在迈入生态时代。新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保持着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强烈问题意识,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与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文明建设并行的特殊时空顺序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了特殊的要求,也面临着众多其他国家不曾经历过的现实难题。这需要理论工作者尝试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给出中国式的回答,通过植根于中国国情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来阐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命题、新理论,尽力彰显出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巨大优越性。

作者简介

王英伟,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博士、东北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生态哲学。近年来,主持省社科基金等课题22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编写教材2部,先后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理论探讨》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刘君杰,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主持辽宁省社科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辽宁省高校党建课题等4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5篇,参编著作2部。2015年荣获辽宁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2014年荣获辽宁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生态文明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 现代化建设的生态转向
第二节 中国生态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进程
第三节 中国生态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第四节 中国生态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五节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统领生态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学技术支撑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科技关系解析
第二节 科技生态负效应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两种技术的融合与生态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应用策略

第三章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产力生态化转向
第一节 生态文明维度的技术理性批判
第二节 传统生态力的生态化转向
第三节 发展生态生产力的路径选择

第四章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正义秩序构建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共建共享
第二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不正义困境
第三节 基于生态正义的生态文明制度创新
第四节 促进生态正义共同体的觉醒与生成

第五章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第二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及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路径

第六章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消费方式
第一节 美丽中国及其对生态消费的诉求
第二节 中国当前生态消费问题现状及分析
第三节 推广生态消费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第七章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命运共同体思维
第一节 生态危机全球化及其根源
第二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向度解析
第三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生态危机全球化的解决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 科技人员环境伦理观念与意识的淡薄  科学家和其他的技术研发人员作为科学技术的先驱和引导者,在发展绿色技术,推进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责任心对于科技人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一)缺乏生态价值观念  科技人员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影响,而一个人的价值观又能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人的好坏。科技人员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对其言行举止和思想产生一种倾向性作用。从这个角度看,科技人员对自然、对环境所持有的正确价值观和伦理观,对科学研究及应用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科技人员的作用,在发展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体现,因而科技人员的生态价值观就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生态价值观是科技人员对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看法,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评价和理解。合理的生态价值观在确保长远的效益的前提下,才会进一步考虑当前短期的效益。这种价值观不仅表现出科技人员严谨的科学决策,也进一步体现出对于生态环境的高度关注。科技人员具有的生态价值观则是至关重要的。科技人员对技术的生态环境效应采取哪一种标准和指导准则,对于生态环保的具体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  伦理学是以人类的善恶观来召唤人类自身的良知,使其能通过对事物是非的判断作为人类自己判别美丑的标准,其道德行为的准则和基础是相互之间平等对待、相互宽容、相互尊重。人们会按照自己的伦理价值观来处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科技人员具有怎样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就会按照这个环境伦理价值观开发技术,或者是将已经开发出来的技术用于服务于这个环境伦理价值观。如果科技人员的环境伦理价值观不正,就会对这个自然资源有限、环境资源也有限的地区进行无休止、无止境的开发,这将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生态负效应。所以,科技人员生态价值观缺失会很大程度上导致生态负效应。  (二)缺乏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人员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弱化是造成当今社会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一些人为了不断追求自身的利益,肆意破坏环境和滥用自然资源。一些人过分地功利化,盲目追求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让更多人有了攀比心理和消费的欲望,这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不同程度污染。中国工农业污染和科技人员缺乏环保意识有着紧密联系,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唤醒全民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全面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决定因素之一,环保意识应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科技人员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群体,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环境意识的主流,也预示着环保工作的强度。科技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考虑环保的问题,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当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信息对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科学高效的分析和利用;另一方面是通过智力资源开发现有的这些自然资源,进而创造新的资源,替代工业时期短缺的一些自然资源,保护日益减少的自然资源。如果科学技术人员不能具备这些环保意识和能力,那么他们不仅不能做出贡献,反而会形成一种新的盲点控制区,片面的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进而污染和破坏自然资源,给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甚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7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