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守雪
页数:37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203999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学术谱系为纲要,系统研究中体西用派文论、国粹派文论、东方文化派文论、学衡派文论,现代新儒家文论,以历史的整体性,突出其文学理论的整体性。共八章,前三章总论,后五章分论。各章基本上是以范畴和命题为纲目展开的。论述的范畴有:中体西用;清真雅正;哀六朝;“三元说”与“三关说”;“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字重光坚”与“雅人深致”,国粹与国学;文、文言、文辞;文学、文章;文与笔;修辞立诚;文生自然;风骨,东方文化;文化调和论;新民说;国性论;新民文学;逻辑文学;美文,新人文主义;古典主义;模仿论;反进化论;文学与理性;文学批评与人生批评;儒家人文精神;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返本开新与心性之学;诗化人生与生命精神;文化心灵与人文精神;心灵境界与道德理性;中国艺术精神;心的文化与心的文学;中和之美与善美合一。本书在该领域具有创新意义,既有专业系统性,又有一定的工具性普及性,可用作大学文科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教学用书,或专业研究参考书。
作者简介
王守雪,1963年12月生,河南滑县人,文学博士,现任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重点致力于晚清民国时期传统思想与文学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有《人心与文学——徐复观文学思想研究》《两汉文论新释》等。
目录
略说中国文论与古今之争的思想整体性——《保守主义视域的中国文论》序
绪论
第一章 近代文化保守主义学术谱系
第一节 中体西用: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开端
一 张之洞与洋务派的区别
二保守与激进:“中体西用派”与维新派的对立
三保守主义的纲领——保国、保教、保种
第二节 国粹派与文化保守主义
一 “读书保国”的国学保存会
二 国粹派人物与晚清政治人物之关联
三 国粹派的“落伍”
第三节 东方文化派的世界眼光
一 杜亚泉与东西文化论争
二梁启超学术思想的多方关联
三 章士钊文化思想的“实践”
第四节 学衡派的中国文化渊源
一 与东方文化派并列而不同
二 精神上通于“中体西用派”
第五节 现代新儒家对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集成
一 梁漱溟:现代新儒家与东方文化派之间
二 熊十力与汤用彤
三 集合的学术共同体
第二章 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精神特征
第一节 坚持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一 守护民族精神
二“了解之同情”
三整合儒、释、道
第二节 坚持中国知识分子精神
一 道德意识
二书生本色
三文化精神
第三节 学术政治相互渗透
一 生命刚健任天下
二 以学干政,不合则止
三 以政辅学,立身成人
第四节 以道抗势,反对激进
一 坚持中国文化的根本,反对割裂学术
二 坚持中国文化的活性,反对割断历史
三 坚持中国文化的融通性,反对全盘西化
第五节 沟通中西文化
一 文化主体的挺立
……
第三章 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文学思想
第四章 “中体西用派”文论
第五章 国粹派文论
第六章 东方文化派文论
第七章 学衡派文论
第八章 现代新儒家文论
附录一 张之洞与文化“江南”
附录二 文化保守主义学术系统中的《文心雕龙》研究
附录三 论近代“龙学”研究之转型——以《国粹学报》为中心
附录四 梁漱溟、熊十力从生命论至文艺观的分歧
结语 超越“五四”的两种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绪论
第一章 近代文化保守主义学术谱系
第一节 中体西用: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开端
一 张之洞与洋务派的区别
二保守与激进:“中体西用派”与维新派的对立
三保守主义的纲领——保国、保教、保种
第二节 国粹派与文化保守主义
一 “读书保国”的国学保存会
二 国粹派人物与晚清政治人物之关联
三 国粹派的“落伍”
第三节 东方文化派的世界眼光
一 杜亚泉与东西文化论争
二梁启超学术思想的多方关联
三 章士钊文化思想的“实践”
第四节 学衡派的中国文化渊源
一 与东方文化派并列而不同
二 精神上通于“中体西用派”
第五节 现代新儒家对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集成
一 梁漱溟:现代新儒家与东方文化派之间
二 熊十力与汤用彤
三 集合的学术共同体
第二章 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精神特征
第一节 坚持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一 守护民族精神
二“了解之同情”
三整合儒、释、道
第二节 坚持中国知识分子精神
一 道德意识
二书生本色
三文化精神
第三节 学术政治相互渗透
一 生命刚健任天下
二 以学干政,不合则止
三 以政辅学,立身成人
第四节 以道抗势,反对激进
一 坚持中国文化的根本,反对割裂学术
二 坚持中国文化的活性,反对割断历史
三 坚持中国文化的融通性,反对全盘西化
第五节 沟通中西文化
一 文化主体的挺立
……
第三章 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文学思想
第四章 “中体西用派”文论
第五章 国粹派文论
第六章 东方文化派文论
第七章 学衡派文论
第八章 现代新儒家文论
附录一 张之洞与文化“江南”
附录二 文化保守主义学术系统中的《文心雕龙》研究
附录三 论近代“龙学”研究之转型——以《国粹学报》为中心
附录四 梁漱溟、熊十力从生命论至文艺观的分歧
结语 超越“五四”的两种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