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心脏病学实践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评估与治疗

封面

作者:Ragavendra R. Baliga

页数:504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046922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引进自以出版学术性读物而ZM于世的 Springer 出版社,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
斯纳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学教授 Ragavendra R. Baliga 博士及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心脏中心Kim A. Eagle 博士倾力打造。目前本书已更新至第 3 版,一直在心脏医学领域广受好评。本书著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并紧跟临床试验的新进展,将心血管疾病按照症状及预防综述、疾病分述、疗法概述的思路进行了完整的梳理,涉猎广泛的同时兼具专业深度和广度,对读者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础病理生理机制,理解其相关的外化表现,进行准确诊断及鉴别,给予合理治疗和干预的临床思路有一定的指引作用,适合广大心脏医学领域医务工作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刘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克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血管内超声博士后。美国心脏病学院(FACC)、欧洲心脏病学协会(FESC)等国际学会专家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循证及精准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组副组长。专业特长为冠心病的诊断和综合性治疗,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特别是针对高龄且合并复杂疾病的高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致力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和血管生理学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国自然重点、国自然面上项目、北自然面上、首都卫生发展科研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基金支持。发表 SCI 收录文章及国内核心期刊文章 100 余篇。

本书特色

心血管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一直是临床诊疗的重点与难点,推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规范化仍然是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一部系统介绍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同时,汇集各类心脏疾病特点的临床工具书对广大心血管领域,乃至内科学领域医师都是十分有价值的。Ragavendra R. Baliga 和 Kim A. Eagle 两位主编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与多位ZM心血管专家联合编写本书并已更新至第 3 版。本书内容丰富、层次清楚,贴近临床实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参考译著。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够深化我国临床医师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提升心血管疾病诊疗规范化和合理化,进一步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整体诊疗水平。

目录

目 录

第1 章 胸痛

一、定义和范围

二、主要病因

三、体格检查

四、诊断性检查

五、早期治疗方案

第2 章 呼吸困难

一、定义

二、常见病因

三、病史要点

四、体格检查

五、有效的诊断性检查

六、何时转诊

七、结论

第3 章 心悸

一、定义

二、主要病因

三、病史中的关键点

四、体格检查中的有用体征

五、诊断性检查

六、治疗注意事项

第4 章 水肿

一、定义

二、水肿形成原理(Starling 力)

三、临床评估的关键

四、治疗

五、何时转诊

六、何时入院

第5 章 晕厥

一、定义

二、主要病因

三、病史关键点

四、体格检查中有意义体征

五、诊断性检查

六、何时入院、何时转诊,以及收入者

七、晕厥和驾驶

八、结论

第6 章 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级预防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

二、危险因素和危险标志物

三、危险分层

四、危险标志物

五、危险因素的矫正

六、饮食及营养补充

七、结论

第7 章 冠状动脉疾病的二级预防

一、概述

二、冠状动脉疾病二级预防的原理

三、临床危险分层

四、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二级预防治疗策略

五、血脂治疗

六、心脏疾病预防性干预

七、高血压

八、体育活动

九、戒烟

十、饮食

十一、减肥

十二、糖尿病管理

十三、流行性感冒

十四、心理社会学

十五、激素替代疗法

十六、结论

第8 章 稳定型心绞痛

一、常见病因

二、表现症状和体征

三、病理生理学

四、辅助检查

五、鉴别诊断

六、并发症

七、治疗

八、预后与随访

第9 章 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一、常见病因

二、体征与症状

三、辅助检查

四、并发症

五、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预后及随访

第10 章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一、常见病因

二、症状和体征

三、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

五、并发症

六、治疗

七、预后

八、随访

第11 章 原发性高血压

一、定义及鉴别诊断

二、高血压的常见病因

三、辅助检查/ 症状及体征

四、临床管理

五、结论

第12 章 继发性高血压的管理方法

一、一般临床方法

二、外源性药物的使用

三、肾实质疾病

四、肾动脉狭窄

五、肾上腺疾病

六、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异常

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八、主动脉缩窄

九、结论

第13 章 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所致心力衰竭

一、常见病因

二、心力衰竭的特定病因

三、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机制和疾病进程

四、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

五、鉴别诊断

六、并发症

七、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所致心力衰竭的治疗

八、随访和疾病管理系统

九、临终规划的建议

第14 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病因及机制

二、症状和体征

三、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

第15 章 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一、常见病因

二、症状和体征9

三、辅助检查

四、并发症

五、治疗

六、控制心律与控制心率

七、预后

八、随访

第16 章 室性心动过速

一、常见病因

二、症状和体征

三、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

五、并发症

六、治疗

七、预后和随访

第17 章 心动过缓

一、常见病因

二、症状和体征

三、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

五、并发症

六、治疗

七、预后和随访

第18 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定义

二、常见病因

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分型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

七、治疗

八、预防

第19 章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一、常见病因

二、症状和体征

三、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

五、并发症

六、治疗

七、预后

八、随访

第20 章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一、常见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

五、并发症

六、治疗

七、预后

八、随访

第21 章 二尖瓣狭窄

一、常见病因

二、症状和体征

三、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

五、并发症

六、治疗

七、管理决策的制订

八、预后

第22 章 主动脉瓣狭窄

一、定义

二、常见病因

三、症状

四、体征

五、相关检查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预后和随访

第23 章 三尖瓣/ 肺动脉瓣疾病

一、常见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

五、并发症

六、治疗

七、预后与随访

第24 章 急性心包炎/ 心包积液

一、急性心包炎

二、心包积液

第25 章 缩窄性心包炎

一、常见病因

二、表现症状和体征

三、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

五、并发症

六、治疗

七、预后与随访

第26 章 腹主动脉瘤

一、定义

二、病理学及发病机制

三、治疗

四、外科手术治疗

五、EVAR 与开放手术修复:结果比较

六、AAA 治疗后的随访管理

七、结论

第27 章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一、常见病因

二、症状和体征

三、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

五、并发症

六、治疗

七、预后

八、随访

第28 章 下肢缺血

一、流行病学和常见病因

二、症状和体征

三、辅助检查

四、治疗

五、预后及临床结局

六、长期随访

第29 章 肺栓塞

一、流行病学和常见病因

二、体征和症状

三、影像学检查

四、诊断流程

五、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八、复发

第30 章 肺动脉高压

一、定义

二、PH 的常见症状及体征

三、肺动脉高压的分类及诱因

四、肺动脉高压的评估与诊断流程

五、诊断PH 的辅助检查方法

六、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第31 章 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疾病

一、房间隔缺损

二、室间隔缺损

三、主动脉缩窄

四、动脉导管未闭

第32 章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一、法洛四联症

二、大动脉转位

三、单心室心脏病和Fontan 手术

第33 章 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评估与管理

一、紧急程度及风险的定义

二、风险预测

三、评估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围术期心脏风险

四、特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

第34 章 补充与替代医学

一、补充与替代医学疗法的分类

二、二、针灸

三、草药

四、分子调整疗法

五、螯合疗法

六、鱼油

七、心血管患者常用草药补品和正分子疗法的不良反应

八、结论

第35 章 心脏肿瘤学

一、癌症治疗药物的心脏毒性

二、心肌疾病和心力衰竭

三、心肌缺血

四、高血压

五、低血压

六、心律失常

七、Q-Tc 间期延长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心脏病学实践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评估与治疗》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6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