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谢春红著
页数:25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0100792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伴随信息技术革命、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学习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学则退、不学则亡”已然成为当今时代的一条铁的生存法则。本书认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面对日益变化和发展的世界,面对世界政党政治的变革潮流,对如何才能适应与超越这种变化,并在这种纷繁复杂的变化中保持本色、立于不败之地的深刻思考。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通过在全党开展新的学习活动。不断拓展党适应社会变化的各种能力,以使党成为一个能持续学习、不断创新进步的政治组织,一个能引领社会不断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组织。
作者简介
谢春红,女,1988年入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工作系学习,2004年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毕业,2005年入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学习,2008年6月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近年在《高校理论战线》、《毛泽东思想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理论探讨》、《学术论坛》、《山西师范大学学报》、《黑龙江高教研究》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
相关资料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新的阐释——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的逻辑起点
学习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命题。随着时间的流动和社会的变迁,随着学习的性质及其与个人的关联的变化以及当代人对学习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体悟、认识的加深,学习日益凸显为当下的重要话题。学习是本书最简单、最一般的概念,也是本书研究的逻辑起点,因而对学习作出符合时代气质和现代风格的新阐释就成为本书研究的重要前提。
第一节 中西“学习”的追本溯源
人生下来就需要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人类,人类是在学习中成长的。由于与人类生活的关联度,从词源上对学习进行探讨就会发现,不管中国还是西方,聪明的人类先哲们很早就创造了“学习”这个词,并一直沿用至今。
一、中国“学习”的词义源流
在中国,学习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商朝甲骨文中已有“学”、“习”二字。最初学习二字是分开的,具有稍稍不同的差异。
“学”与教同源,象形文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部符号代表知识的积累;下部代表一个小孩在屋里受教育。“学”的本义指①教;进行引导,使觉悟;②学;学习,接受教育;后引申为③模仿;由学的成果引申为④学问;又进而引申出⑤学科;又引申出⑥学校。“习”的象形文字也由两部分组成:上部符号代表鸟之两翅,下部代表太阳。本义指①鸟反复练习飞翔;后引申为②学习、练习、复习;由反复接触引申为③熟悉、了解;又引申出④习惯;由多次练习又引申为⑤经常;由反复练习又引申为⑥重复、相同。
“学习”二字联结在一起,最早见于中国古籍《礼记·月令》,“命乐正入学习舞”、“又命乐正入学习乐”,“鹰乃学习”等处,但还未真正联结起来组成一个复合词。稍后有孔子《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传(学、教)而不习(练习)乎”等。到了《史记·秦始皇本纪》,则有“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一语,其词义为知道、理解、效法、实习,“学习”二字在此具有复合词的意思,其含义已接近现代的意义。我国古代是非常重视学习的,有着《学记》、《劝学篇》、《进学解》等关于学习的典籍,基本上完整地表达了现代“学习”的词义。
中国的文字不单表形,而且表意。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知,学习是一个包含着极为丰富内涵的词。一是学与教。学与教本是同源,从词源来看,古代的教和学原为一字,后来才分为两种字形和词意,但始终这两者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讲学必有教,讲教必有学。二是学与习。即强调知与行的关系,学与习联在一起的本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新的阐释——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 中西“学习”的追本溯源
一、中国“学习”的词义源流
二、西方“学习”的词义源流
第二节 学习研究的学科演进
一、学习研究的哲学认识论基础
二、学习研究的多学科发展
第三节 当代学习理念的新阐释
一、关于学习理念
二、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学习理念
三、当代学习理念的新阐释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内涵特征——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含义理析
第一节 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二、政党政治理论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
四、学习型社会理论
第二节 学习型政党的三层含义
一、基础规定:学习型政党是以新的学习为基础的政党
二、现实规定:学习型政党是以新的学习促能力的政党
三、价值规定:学习型政党是以新的学习求发展的政党
第三节 学习型政党的主要特征
一、学习型政党的学习特征
二、学习型政党的组织管理特征
三、学习型政党的文化特征
第三章 时代方位与学习诉求——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内容架构
第一节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方位及其学习诉求
一、世界发展新变化及其学习诉求
二、国内发展新变化及其学习诉求
三、党自身发展新变化及其学习诉求
第二节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现实方位及其学习诉求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实践科学发展观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三节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发展方位及其学习诉求
一、政治合法性的视角
二、现代治理与善治的视角
三、公民社会的视角
第四章 传统资源与现代借鉴——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资源整合
第一节 中西学习传统及其当代价值
一、对学习的基础要求:重视学习、勤于学习
二、对学习的现实诉求:增强能力、学以致用
三、对学习的价值追求:修缮品德、学优则仕、学以报国”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学习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二、中国共产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宝贵经验与优良传统
第三节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衰败的教训与启示
一、思想僵化引发的理论学习问题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启示
二、经济危机引发的执政能力问题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启示
三、政治腐败引发的价值认同问题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启示
第五章 理念更新与行动策略——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的逻辑旨归
第一节 现状分析与思路转换
第二节 更新学习理念
一、当前学习存在的问题
二、当前学习的障碍因素分析
三、学习理念的更新艺术与策略
第三节 建构行动模式
一、建构学习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建构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管理模式
三、培育学习型领导(领导集体)与学习型党员(党小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节选
伴随信息技术革命、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学习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学则退、不学则亡”已然成为当今时代的一条铁的生存法则。《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认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面对日益变化和发展的世界,面对世界政党政治的变革潮流,对如何才能适应与超越这种变化,并在这种纷繁复杂的变化中保持本色、立于不败之地的深刻思考。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通过在全党开展新的学习活动。不断拓展党适应社会变化的各种能力,以使党成为一个能持续学习、不断创新进步的政治组织,一个能引领社会不断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