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岭南著
页数:354 页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074255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刘岭南 男,本名刘岭蜂,幕阜山人氏。做过乡村教师、炼油厂工人、医生、茶商……现供职于广东某高校学报编辑部。1977年恢复高考后,两度求学,第一学历医学,第二学历政史。自幼酷爱文史,数十年笔耕不辍。这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为撰此书,作者多次行走于湘赣边,中央和地方各类文献档案室,纪念地,不断吸收文史学界成果,力图走文学创作学者化的道路,潜心经营,以求真实再现近代历史上发生在湘赣边的一段史诗般的革命。
相关资料
幕阜山像条巨龙逶迤北上,雄踞湘鄂赣三省边陲,莽莽原始森林绵亘千里。这里,山势险恶,土地贫瘠,民风强悍,历代三省吏治不易到达。
巨龙龙头位于湘境,主峰黄龙山云吞雾罩,虎啸狼奔。黄龙山山顶,建有晋朝的寺院塔林,常年伐鼓考钟,威严济济。唐代有高僧主持黄龙寺,举扬一家宗风。南禅临济宗下黄龙系发端于此,宋、元、明、清千余年间,香火不断。巨龙龙尾渐渐隐于鄂东南长江谷地,在它的尾梢上有一突兀奇峰——九宫山。这条巨龙臃肿的腹部则横卧于赣西北大地。
从主峰黄龙山下分出两条长长龙须,一条指向湘西,一条指向赣东,它们是闻名的汨罗江和义宁河。西去的汨罗江经汨罗古城注入洞庭湖,公元前二七七年楚国大夫屈原抛冠自沉,娟秀的汨罗从此悲歌不断。与汨罗江相对应,义宁河自澹崖间汩汩而下,一路上流过白沙岭,入竹潭里,在苍松峭壁间穿行,流经充满原始情调的田畴、村落,由庐山不远处的吴城口注入鄱阳湖,沉稳而抒情。
湖畔一座古城名浔阳。浔阳城内一条千年古巷唤督府巷。督府巷原名乌衣巷,也名明渊巷。明代督军府衙驻在巷内,这条巷便唤为督府巷了。有清以来二百多年,督府巷也一直为浔阳府衙所在地。
督府巷五十七号。一座精巧雅致的古别墅。古木参天,屋宇高大,点缀楼、台、亭、轩,颇有苏杭园林风韵。经过历任官员的修缮、扩充,遂成了城内仅次于烟水亭的一大景致。站在别墅北面的延支山上,浔阳城一览无遗。望得见滚滚浔阳江、云蒸雾绕的匡庐山,还有烟波浩渺的鄱阳湖。
清帝逊位,末代督军逃回北地,督府巷五十七号落入了革命军政府之手。后来军政府像走马灯似的更迭,这座别墅被隐居英租界的一位下野的中国将军买去。这个将军曾在清朝做过德、法、西、奥四国领事,见多识广,对西欧风格的建筑情有独钟。于是,又在别墅内大兴土木,添加了不少西洋景点。还辟出一隅,办了一个海员俱乐部,租界内的西方人、靠港的英国水兵都到这里来喝酒、跳舞。但好景不长,南北战争爆发,下野将军召集旧部反袁,这里便成了下野将军的行营。倒袁失败,下野将军在混乱中被仇家所杀。从此,人去楼空,一派萧条。
几经周折,废弃了十多年的别墅被来自幕阜山里的神秘茶商购得。精明的茶商将别墅内的西洋景点与海员俱乐部转手高价卖给了一位美国传教士,仅留下中式老园林。卖得的钱,刚好是买这座别墅的钱。这样,既免去了洋奴之嫌,又净赚了一幢古雅的中式庭院。住得久了,人们渐渐认识这位茶商。神秘茶商姓张,祖上曾是清廷显
本书特色
《幕阜山人的世界》:公元1927年秋,在中国南方湘、鄂、赣边境的莽莽大山中,爆发了一场被后来的史学家们称之为“秋收起义”的著名战争。这场史诗般悲壮的战争产生了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成就了一代人民英雄,成就了共和国元帅将军……。
《幕阜山人的世界》是一部描写秋收起义的小说,作者用抒情、考证的笔法再现了1927年秋收起义军在赣西北的幕阜山中酝酿、筹备起义的场景。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令人心旷神怡,不由得让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幕阜山是世上最美的风景区!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虽为虚构,但无一字无来处,足见作者对晚清和民初史料研究的广阔性和透彻性。最令人神清气爽的是:作者对清末民初中国政治、社会、文化问题的深入探讨,作者对涉及到的当时的著名人物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客观的评论,令人耳目一新。
节选
《幕阜山人的世界》是一部以这场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
清朝皇帝的统治崩溃之后,中国大地狼烟四起,群雄逐鹿。政治风云跌宕,战争连年不绝。经济凋零,民不聊生。一位进步青年,秘密地潜回老家幕阜山中;一支骁勇善战的中央军劲旅,悄悄扎进幕阜山腹地;于是,中央政府要员向幕阜山赶来,省府大员向幕阜山赶来,唐军长派来说客,蒋司令派来密探,民团、农民义勇军、黔军连长、湘省省防军排长、矿警队、商团、船帮、工人赤卫队……纷纷向幕阜山集结、集结。当地豪强土著,农会各种力量在短暂的惶恐之后,惊喜登场,宁静秀丽的幕阜山一下子变得诡秘变幻,生机勃勃……
一位进步青年,一群年轻的共产党人,一支骁勇善战的北伐劲旅,一场惨烈的战斗,一幅鲜为人知的民国初年湘、鄂、赣边风俗民情画。
幕阜山山脉横亘在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地方,绵延八百里。源自幕阜山的汨罗江蜿蜒西去,欢畅扑进洞庭湖;同样源自幕阜山深处的修水河则静静东行,绕过庐山,跌入鄱阳湖;
在幕阜山莽莽原始森林里,隐藏着无数古老小镇。这些古老而宁静的小镇里,居住着像溪流一样清澈从容的山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酒、唱戏、赌钱;娶妻生子打冤家,吟诗作对考功名;将山里的野味、毛竹、桐油、苎麻卖到山外,再将山外的花布、瓷器、洋火洋皂、玻璃镜子、自鸣钟、盐、见闻与传说带回山里,欢乐与怨恨,善良与欺骗,凶残、豪情、侠义忠孝,相伴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史就这么积淀,就这么变得深厚起来;
那山那人那小镇,因为千年皇室突然倒塌,中国大地狼烟四起,而在有意无意之间卷入了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革命风暴;
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革命思想,在中国农村首次发生立体碰撞的地方,就在幕阜山!就在这里的田野、山水、祠堂、村落中……党、革命、麦喀斯先生(马克思)、苏维埃政权、合作经济、自由恋爱社、安其那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舶来字眼,在第一时间,到达被汉儒文化淫浸的湘鄂赣边境这块狭长地带。新的道德观念与革命行为,对古老的社会秩序与生活方式,对东方社会基层政治结构造成的冲击,巨大而深远。民间由此产生了震荡、惊愕、彷徨和欢喜,影响了当时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所有中国人!
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的时代认知和时代感觉里去!去触摸我们敬重的先人的脉搏,屏息聆听祖先喃喃细语;还有,还有小心翼翼发掘祖先深埋地下,来不及表达的思想;
让我们把我们伟大民族辉煌记住,把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与努力记住,把当年那些发生在远东,震撼世界的故事记住!
把他们记住:北伐时期的中下层军官和士兵、贫穷的农民、煤矿工、失意的旧官吏与失落的文人、乡村豪强、形形色色的革命党;
还有,把他们也记住:在千年皇朝体制的崩溃与共和新政的初生之间徘徊无所适从的士族阶层!对于我们祖国与民族前途命运,他们也表达过自己的声音!
这里,作者希冀通过文学样式把您带回当年,再现那可歌、可叹、可哭、可点的历史;
让远离那段真实的今人、后人,一起感动、一起心跳、一起无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