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文学视阈下的井上靖西域题材小说研究

封面

作者:宋琳

页数:157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317550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视阈下的井上靖西域题材小说研究》再现井上靖一生的成长和创作经历,侧重于他的文学活动轨迹,以他所写作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探讨作家的创作思想、美学追求和艺术个性,尤其注重展现井上靖的中国情结、西域情结及对于中国历史文学题材的认同,对于读者了解井上靖和他的文学创作,解读和研究他笔下的西域题材的历史小说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中国文学视阈下的井上靖西域题材小说研究》在论证和阐述的过程中,注重拓宽学术视阈,借鉴和运用中国文学视阈下的一些观点,分析井上靖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创作中所蕴含的、通过小说的叙事得到彰显和弘扬的中国文化元素,尤其是儒家思想,进而以井上靖的西域题材历史小说研究作为契合点,切入文化研究层面,观照、挖掘和概括井上靖先生在审美追求、文化理论建构方面的独到成就,确证他在中日民间友好沟通、中日文学双向互动,以及两国文化、文学交流等诸多方面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宋琳,女,1984年出生于河南省孟州市。现为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和日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井上靖西域题材历史小说研究》、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历史主义视域下井上靖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研究》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井上靖文学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井上靖文学在中国的研究
第三节 井上靖文学在世界的影响

第二章 井上靖的成长历程
第一节 成长时期的文学培养与洗礼
第二节 青年时期的文学酝酿与发展
第三节 井上靖文学的全盛期

第三章 井上靖的文学视阈
第一节 井上靖创作中的“白色河床”
第二节 井上靖创作中的“诗与小说”
第三节 井上靖创作中的“传承与接受”

第四章 井上靖中国题材作品的创作
第一节 基于中国文化的创作
第二节 中国题材作品撷要
第三节 井上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第五章 井上靖的“西域情结”与中国题材历史小说
第一节 “西域情结”的代表——《敦煌》《楼兰》
第二节 西域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第三节 井上靖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影响
第四节 井上靖小说蕴藏的悲剧美学

第六章 井上靖与中国
第一节 井上靖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第二节 井上靖与中日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节选

  《中国文学视阈下的井上靖西域题材小说研究》:  实际上,“西域”这一概念本身是非常宽泛的,是中国古代史书上使用的概念。在中国的历史语汇中,起初是把中国疆域以西的空间笼统地称为“西域”,甚至可以包括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和西亚的波斯。后来不再把印度和波斯包含其中,西域的概念被限定于中亚地区的国家。当然,现今的中国境内在古代存续过的一系列独立的民族政权,如西域三十六国,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典籍中也属于西域的概念范围。西域即中亚地区,历史上多次遭到强大外敌的入侵,先有亚历山大大帝从马其顿率领罗马军团东征,后有阿拉伯人和蒙古人的铁骑侵入。在西域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历史留下的战争痕迹随处可见,漫长的岁月在沙土的尘封下掩埋了太多的历史残片。  一个民族的兴亡应该有无数可以传达其悲哀与喜悦的逸闻,何况从公元前到现在的悠长岁月中,应该有无数美丽的爱情与悲哀的别离,以及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快乐团聚、幸福与不幸,发生在天山深幽的山腰中或红沙漠的正中央、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河岸。可是,历史的巨流已把这些吞没得无影无踪。  正是这充满了“未知、梦、谜、冒险”的西域,引起了井上靖无限的遐想,激起了他对中国古代西域浩瀚无际的大漠戈壁和各民族交融而成的东方文化的向往。  恰如井上靖自己所说的,他从学生时代起就对中国及西域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憧憬和向往着古西域的文物风貌,格外关注当时日本学界对西域研究的成果和动向。早年对《史记》《汉书》等一大批中国古代典籍的涉猎与阅读,为其后续的西域小说及其他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与知识积累。  可以说,在井上靖西域题材的作品里,寄托着其从青年时代就萌生的“西域情结”。在其青年时代,井上靖屡次改变志向,调整转变生活方向,直至40岁凭借中篇小说《斗牛》一举登上日本文坛。在登上文坛的当年(即1950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西域题材小说《漆壶樽》。作品以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古代西域文物——漆胡樽为题材,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日本与古代西域之间的文化交流,表现出井上靖对西域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井上靖而言,撰写西域题材的小说就是其“西域情结”的一种具现。1977年,丝绸之路新疆段对外开放后,井上靖得以踏上梦中的西域。他无限感慨地说:“虽然小说的舞台被黄沙吞噬殆尽,荡然无存,但是我却觉得月光、沙尘、干涸的河道、流沙,从古至今,依然如故。每天夜间,我在呼啸的风声中,高枕无忧,睡得十分香甜、安稳。只有在倾注了青年时期心血的小说舞台上,我才能睡得如此香甜、安稳。”  创作于1950年的西域题材小说《漆胡樽》的问世,使井上靖成为日本战后文学中第一个写中国历史题材的小说家。这篇小说的发表对井上靖而言,是其“西域情结”的最初体现。  在1953年发表的短篇历史小说《异域人》中,井上靖满怀对中国西域地区独特风貌的憧憬和对主人公高风亮节的尊崇描写了班超的一生,表现出苍凉、孤寂的艺术风格,确立了井上靖中国题材作品,尤其是西域小说的审美基调。  《异域人》以虚构的故事结局表明人的行为活动的终极意义是徒劳和虚无。在小说叙事的底色中,班超孤独的身影与作者对孤独的思考叠合为一、轩轾难分。其后推出的《楼兰》和《敦煌》,标志着井上靖已经触到了其内在“西域情结”的核心部分。《敦煌》是井上靖西域小说创作的高峰,在情节设置、叙事手法上都达到了娴熟的程度。井上靖的创作活动从写诗起步,诗化风格是其叙事描写的一个重要特点,他的西域小说也洋溢着浓郁的诗意、诗情和诗的氛围,《楼兰》中关于楼兰古国周边环境的描写犹有田园诗韵味,《洪水》中关于索励率领大队人马同洪水搏斗的场面描写颇似叙事诗的铺排,而《敦煌》则不啻为一篇壮丽恢宏的纪战性史诗。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文学视阈下的井上靖西域题材小说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67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