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

封面

作者:夏春锦

页数:384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561282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木心生前很在乎读者对自己作品的反应,他看重读者,也对他们寄予厚望。木心以卓尔不群的才识与风度被广大读者注目。这里所汇集的主要是一批专业的读者,如陈子善、孙郁、童明等,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谈了对木心其人其作的看法,其中多有可观者。此外,还有在木心晚年的艺术生涯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三位当事人陈英德、陈丹青、陈向宏的文章,读者借此可以看到久违的相遇与相知。本书辑收入对木心往事的回忆与解说,第二辑收入孙郁、李静等人对木心的综合性评述,第三、四辑收入对木心具体作品的学术性,第五辑收入对其画作与音乐作品的解析,第六辑收入关于木心纪念馆与美术馆的篇什,对于读者理解木心不无裨补。

作者简介

夏春锦 青年学者,阅读推广人,供职于桐乡市图书馆,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中美木心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入选浙江省“新荷计划”人才库。著有《木心考索》《文学的鲁滨逊:木心的前半生》《木心先生编年事辑》等,主编和策划有“知新文丛”“蠹鱼文丛”及《爱木心》《谷林锺叔河通信》《书信(辛丑卷)》等。 唐芳 木心读者,桐乡市振东中学语文教师。

本书特色

木心逝世十周年之际,再看三十五位学者笔下的木心展示木心研究成果,回顾木心生平细节陈子善、陈丹青、孙郁、林少华等众多大咖专业评点胡晓申、陈向宏、夏烈等倾情回忆木心生平往事从生平、专业评点、画作、音乐作品、美术馆和纪念馆,展示木心的不同侧面

目录

1 编者的话

辑 一

3 风啊,水啊,一顶桥——我所认识的木心 | 王琪森

12 追忆父亲与木心先生 | 胡晓申

19 礼遇之约 | 陈向宏

24 与木心先生的下午茶 | 夏烈

31 “我是一个远行客”

——木心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 | 李平

40 “无愧于艺术对我的教养”

——木心人生中的几次抉择 | 夏春锦

辑 二

53 在京、海之间的木心 | 孙郁

62 木心: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 李静

67 木心:带根的流浪诗人 | 孙萌

77 木心:清雅慵懒的顾影水仙 | 丰云

88 领略汉语之美 | 林少华

91 木心三帖 | 马家辉

98 木心册页 | 胡竹峰

辑 三

123 木心论 | 郑明娳

131 现当代文学中汉语审美之新变与古韵

—— 木心的语言之趣 | 刘茉琳

145 木心笔下的张爱玲 | 陈子善

148 周氏兄弟之于木心 | 子张

163 木心诗歌与周作人散文的互文性解读 | 甘宇慧

辑 四

179 《豹变》序 | 童明

205 木心作品中的“我与你” | 李静

213 木心:“我是日本文艺的知音” | 林少华

217 诛心看木心 | 胡赳赳

223 一个少年虚构的诗人 ——谈木心的诗 | 廖伟棠

230 自我完成的诗人木心 | 赵鲲

244 寂寞猛于虎——评木心先生《竹秀》 | 徐小斌

247 “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大自由”

——解码木心《洛阳伽蓝赋》 | 赵思运

辑 五

263 看木心的超自然风景画 | 陈英德

275 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木心形上转印画 | 陇菲

285 木心绘画里的精神世界 | 肖小兰

291 米修与木心:幽灵的交遇 | 陈丹青

297 木心自度曲——谈木心遗乐及其整理改编 | 陇菲

辑 六

319 今晚对月亮说的话 | 陈向宏

321 乌镇的倒影 | 张抗抗

329 “没有天空,可也没有翅膀”

——访木心故居随想 | 周立民

337 记木心美术馆 | 廖伟棠

343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 李娟

节选

我在《岁月留香访巴老》一文的开头写道:“如果和大师相处在同一时代而无缘相识或相见的话,那也许是一种人生的遗憾。但仔细想想,只要能承受到大师的思想光泽和人文精神,也就算是人生幸事了。”年来,那位“横空出世”、颇受文学艺术界关注的木心,据说他的散文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一起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他在我国宝岛台湾地区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大师。他的故居和美术馆也已成为江南古镇乌镇一道的人文风景。我与木心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一起办展览相识共事一年多,天天相见,现在看来也算是幸事了。 1980年初,当时的上海市手工业局在上海工业展览中心搞了个上海市工艺美术展销会。这是一个规模甚大且常设性的以外销为主的会展,将展览中心的西二馆全了下来,展出面积达三千方米,集中了上海及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精品,如玉雕、牙雕、木雕、瓷器、漆器、铜器、珠宝、首饰及书画、篆刻、文房用品等,共计有三万多种,在当时的上海乃至颇有影响,有“东方艺术宫”之称。为了设计布展,手工业局从当时的工艺美术系统中抽调了一部分会画画写字的人员成立了设计组。我也忝列其中,来到了西二馆二楼夹层的工作室。 木心那时叫孙牧心,他是设计组的负责人,工美展销会那三个环形的会标就是他设计的。他当时已五十五岁,中等身材,面容清癯,眼睛很大,且微凹而带有稍黑的眼晕,嘴巴也大,嘴角微微向上翘起,显得颇为自信之外貌有些洋气。他说话的语速缓慢,声调不高,是那种带有浙江乡音的老派上海话。他当时正在装牙齿,全口牙拔得仅剩门牙两颗,因此说话也有些漏风。只是他的穿着给我的感觉很另类,如在深秋,我们都已穿着外套长裤,他却是上身一件大红短袖T恤,是一条西短裤。 那时对人的了解大都是背后议论或小道消息,有人说他是大地主出身,曾去过台湾地区,后来在1949年又回来了。他不仅会画画,而且钢琴也弹得不错。新中国成立后吃过几趟官司(坐牢),一直在厂里(上海创新工艺品一厂)监督劳动,现反了。他从未结过婚。当时手工业局的局长胡铁生是一位喜欢书画篆刻的老干部,对他颇赏识,不仅请他参加工美展销会的筹备,还让他担任了设计组负责人。那时,他正在申请美国。在此我也纠正木心“百度”介绍中两个不确切之处:一是说他曾任上海市工艺美术中设计师,应是上海工艺美术展销会,后改为上海工艺品展销公司;二是说他在1977年至1979年间遭遇,其实他1978年就出来工作了。 尽管老孙是设计组的负责人,但他却没有什么架子,对人友善,讲话客气,布置工作也是用商量的语气,而且颇幽默,喜欢讲“死话”(玩笑)。因此,设计组里的几个年轻人比较喜欢和他接触。那时我是文艺青年,也时常和他聊聊文学,如的雨果、左拉、巴尔扎克、莫泊桑、福楼拜等。他说他喜欢梅里美,他文字好,干净。福楼拜也不错,他擅长结构。如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哈代、夏洛蒂·勃朗特等,他说莎士比亚有些不可思议。 P4-5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67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