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弗拉基米尔·费多罗夫斯基
页数:244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3002369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强势复兴、重振旗鼓,而这其中,一切都与有关。本书详细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仕途起步阶段,重点叙述了新世纪以来以来的俄罗斯政治进程以及他的政治贡献。作者在书中对的政治生涯做了初步小结,评述了他在近年发生的多个靠前重大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并向读者展现了独特的个人魅力。
作者简介
[法]弗拉基米尔·费多罗夫斯基,1950年生于莫斯科,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通晓英语、法语及阿拉伯语,1972年起担任苏联驻西非毛里塔尼亚大使馆专员,后转任苏联共产第一第一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的翻译。1995年定居巴黎,致力于写作,取得法国国籍,荣获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并获选为法国图书沙龙协会荣誉主席,曾获得路易·鲍威尔文学奖、安德列·卡斯特洛历史文学奖等,是在法国出版著作多的俄罗斯裔人。
本书特色
★在捍卫俄罗斯国家利益上,普京比其他任何人做得都好。
——戈尔巴乔夫
★我直视普京,正如我所料,我看到了一个冰冷的杀手。
——罗伯特·M.盖茨 美国前国防部长
目录
历史影响
孩子王
年轻时代: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
精神导师
克格勃人
戈尔巴乔夫时代
克格勃握权不放
民主德国间谍
成功转型
“共产主义的终结”
“后共产主义”初期
叶利钦时代
“我被任命为亿万富翁”
“普京的方法”
叶利钦治下
重返情报机构
金钱、关系网和腐败
私有化的人
克里姆林宫的教父
秘密军团
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的决斗
车臣
普京成功背后的故事
政治支持
多面人物
沙皇和政要们
把玩恐惧
库尔斯克号的悲剧
普京和索尔仁尼琴
生活中的普京
预测普京的政策
重建影响力
恐惧重来
普京的俄罗斯
附录一 要点回顾
附录二 主要人物
附录三 大事记
节选
大选胜利之后,塔季扬娜权倾朝野。她的个人工作室——克里姆林宫262号办公室——凌驾于其他所有行政部门之上,从各部委到总理办公室,还包括总统办公厅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有点像以前的中央政治局对国家和党的机关行使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一相似性是如此突出,以至于人们将这个年轻妇人汇集的一群幕后顾问——6名成员,其中年纪最大的只有40岁左右——称为“新政治局”。 任何规则都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50多岁的别列佐夫斯基。他不正是这群人中的资深者吗? 他身边最受宠信的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总裁罗曼·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bramovitch),该公司是尤克西石油公司的主要企业。作为优秀的管理者,他的任务是组成一个“并行的金融集团”来强化罗格瓦茨公司,以平息那些对他们侵吞国家财富的指控。据说他负担了叶利钦家族大部分的日常开销。 铁路工程师亚历山大·沃洛申(Alexandre Volochine)曾在罗格瓦茨集团下属的不同公司工作。1997年被“借调”到克里姆林宫,从1999年3月开始,他领导总统办公厅这个控制着俄罗斯联邦最重要机关的“国中之国”,旨在为叶利钦家族牟利的对大企业的分别控制行动就是由他协调指挥的。 阿纳托利·丘拜斯从1991年开始掌管几个重要部委,甚至还担任过副总理,是个西方人评价较高的自由主义人士。他主持了1998年之前的俄罗斯私有化运动。当时他刚刚被任命为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的一把手。他在政治方面主要有两大资本:一是筹划了叶利钦1996年的再次当选,二是把弗拉基米尔·普京推到了一线。我们之前已经提过,普京担任了克里姆林宫情报机构的负责人(普京并不是“政治局”成员)。 记者出身的瓦连京·尤马舍夫先当过叶利钦的笔杆子,为他写过《回忆录》和很多讲话稿。接着,他又成了塔季扬娜最亲近的顾问,以至于在莫斯科人们用他们名字的昵称合称其为“塔妮雅一瓦利亚夫妇”。1997-1998年,他被任命为总统办公厅主任。 塔季扬娜的姐姐艾莱娜·奥库洛夫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且姐妹俩并不和睦。 先后被任命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CEI)执行秘书的别列佐夫斯基断定,叶利钦第二个总统任期最刻不容缓的问题是车臣停火协议(1996年7月先由列别德[ Leb-ed]将军签署)。 在叶利钦总统病情多次告急、最终不得不接受五处心脏搭桥手术这段时间,他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1997年,这位克里姆林宫的教父又再次发起了私有化运动,他将其阐释为在俄罗斯社会内部构建“大型利益中心”的手段,用以抗衡过去的领导团体所遗留的体制。然而,他寻求解决的主要是短期问题。也许这也正是他性格中最深层的特征。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操纵者,他懂得不断地考量力量对比关系的演变和局势的翻来覆去,以及各种新方法,但目的只有一个:保护眼前的既得利益,不顾一切地继续安坐于体制的获利者群体的金字塔尖。 在那个时期,别列佐夫斯基喜欢把自己与20世纪美帝国主义的大亨们相比,但这种比较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和福特或洛克菲勒不同的是,他没有创造或发明任何东西。他只是成功地当上了一个腐败集团的头领,处于国家权力的顶峰,创立了自己的帝国。 经济领域未发生任何转型。他掌控的企业并没有变得更有竞争力:他的俄罗斯社会电视台(ORT)制作的节目拙劣,他的俄罗斯航空公司服务日渐糟糕,他的首都储蓄银行(SBS-Agro)不幸倒闭,甚至他的帝国的花冠、石油巨头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管理也没有得到改善。 然而,他的对手们在一个根本问题上犯了错误,他们以为别列佐夫斯基只是一个像其他那些操纵政治的有钱人一样,一旦形势不对,就会带着二三十亿美元的积蓄跑到蓝色海岸隐居。这个寡头是一个懂得运用金钱的幕后人。他不仅是叶利钦统治时代的战略家之一,还想做总统的继任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