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眼科学(第2版)

封面

作者:管怀进

页数:34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303768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眼科学(第2版)(案例版)》重点介绍视觉器官的临床应用解剖,眼科常见检查方法以及眼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眼睑病、结膜病、角膜病、晶状体病、玻璃体病,视网膜病、眼眶疾病、眼外伤、屈光不正等,对疾病的论述清楚,重点突出,辅以典型病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学生从基本理论过渡到临床实践铺路。同时《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眼科学(第2版)(案例版)》也注重对眼科学最新科研成果的吸收,将一些临床实用性较强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编入书中,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眼科学(第2版)(案例版)》基本沿用前一版的格局,但增加一些新内容、新观点及有代表性的病例,疾病表述更加透彻,与临床实践结合更加紧密,实用性更强。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一节 眼科学及其与医学的关系(1)

第二节 眼科学的发展简史与现状(1)

第三节 学习眼科学的目的与方法(5)

第2章 眼的组织解剖与生理(7)

第一节 眼前表面结构与泪器(7)

第二节 眼球(10)

第三节 视路与瞳孔反射径路(17)

第四节 眼眶与眼外肌(19)

第五节 眼部血管与神经(20)

第3章 眼的胚胎发育(25)

第一节 胚眼的形成(25)

第二节 眼睑和眼表结构的发育(27)

第三节 眼球的发育(27)

第四节 眼外肌、眶脂肪和眶骨的发育(33)

第4章 眼科检查与诊断(35)

第一节 眼科病史采集(35)

第二节 视功能检查(35)

第三节 眼部检查(41)

第四节 眼科常规仪器检查(44)

第五节 眼科特殊仪器检查(47)

第六节 眼科影像学检查(52)

第七节 眼病的诊断与病历书写(53)

第5章 眼科治疗(57)

第一节 概述(57)

第二节 眼病的药物治疗(57)

第三节 眼病的手术治疗(63)

第四节 眼病的激光治疗(70)

第五节 眼病的其他治疗(74)

第6章 眼睑病(76)

第一节 概述(76)

第二节 眼睑炎症(76)

第三节 眼睑位置异常(81)

第四节 眼睑先天异常(85)

第7章 泪器病(87)

第一节 概述(87)

第二节 泪液排出系统疾病(87)

第三节 泪液分泌系统疾病(90)

第8章 眼表疾病(92)

第一节 概述(92)

第二节 眼表损伤性疾病(93)

第三节 干眼(95)

第四节 睑板腺功能异常(99)

第9章 结膜病(102)

第一节 概述(102)

第二节 细菌性结膜炎(105)

第三节 病毒性结膜炎(107)

第四节 衣原体性结膜炎(108)

第五节 免疫性结膜炎(112)

第六节 慢性结膜炎(114)

第七节 结膜变性与出血(115)

第10章 角膜病(117)

第一节 概述(117)

第二节 角膜炎总论(117)

第三节 感染性角膜炎(120)

第四节 免疫性角膜病(123)

第五节 神经源性角膜炎(125)

第六节 浅层点状角膜病变(125)

第七节 角膜变性(126)

第八节 角膜营养不良(127)

第九节 角膜先天异常(128)

第十节 角膜软化症(130)

第11章 巩膜病(132)

第一节 巩膜炎症(132)

第二节 巩膜其他病变(133)

第12章 晶状体病(135)

第一节 白内障(135)

第二节 晶状体位置异常(154)

第三节 晶状体异形与缺陷(155)

第13章 青光眼(158)

第一节 概述(158)

第二节 原发性青光眼(159)

第三节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高眼压症(166)

第四节 继发性青光眼(166)

第五节 先天性青光眼(168)

第六节 混合性青光眼(169)

第14章 葡萄膜病(170)

第一节 葡萄膜炎概论(170)

第二节 前葡萄膜炎(174)

第三节 中间葡萄膜炎(176)

第四节 后葡萄膜炎(177)

第五节 全葡萄膜炎(178)

第六节 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178)

第七节 葡萄膜先天异常(183)

第15章 玻璃体病(187)

第一节 应用解剖和生理(187)

第二节 玻璃体液化、后脱离与变性(188)

第三节 玻璃体积血(190)

第四节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92)

第五节 眼内炎(193)

第16章 视网膜病(195)

第一节 概述(195)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变(198)

第三节 黄斑病(208)

第四节 视网膜脱离(213)

第五节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15)

第17章 神经眼科学(217)

第一节 视神经病(217)

第二节 瞳孔反应异常(224)

第三节 颅神经损害的常见眼部表现(225)

第四节 视路及视中枢疾病(227)

第18章 眼视光学(232)

第一节 眼球光学与屈光(232)

第二节 屈光不正(234)

第三节 老视(237)

第四节 屈光检查方法(238)

第五节 屈光不正矫治(241)

第19章 眼外肌病与弱视(248)

第一节 概述(248)

第二节 斜视(248)

第三节 弱视(253)

第四节 眼球震颤(254)

第20章 眼眶病(256)

第一节 概述(256)

第二节 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256)

第三节 眼眶感染性炎症(258)

第四节 眼眶特发性炎性综合征(259)

第五节 眼眶慢性炎症(261)

第六节 眼眶先天性畸形(262)

第21章 眼肿瘤(264)

第一节 眼睑肿瘤(264)

第二节 结膜肿瘤(267)

第三节 角膜肿瘤(268)

第四节 葡萄膜肿瘤(269)

第五节 视网膜肿瘤(272)

第六节 视神经肿瘤(276)

第七节 眼眶肿瘤(278)

第22章 眼外伤(285)

第一节 概述(285)

第二节 眼球钝挫伤(286)

第三节 眼球穿孔伤(291)

第四节 眼异物伤(294)

第五节 眼附属器外伤(296)

第六节 眼化学伤(297)

第七节 其他类型的眼外伤(299)

第23章 常见全身病的眼部表现(302)

第一节 内科疾病的眼部表现(302)

第二节 外科疾病的眼部表现(307)

第三节 妇产科疾病的眼部表现(307)

第四节 儿科疾病的眼部表现(308)

第五节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眼部表现(308)

第六节 口腔科疾病的眼部表现(309)

第七节 皮肤病与性病的眼部表现(309)

第八节 神经科疾病的眼部表现(311)

第九节 药源性眼病(314)

第24章 眼保健与防盲治盲(316)

第一节 眼保健与眼病预防(316)

第二节 防盲与治盲(317)

第三节 常见致盲性眼病的流行病学和群体防治(321)

第四节 低视力及其康复(324)

主要参考资料(328)

进一步阅读资料(330)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31)

附录 眼科有关正常值(337)

节选

第1章 绪论 学习要点 1. 熟悉眼科学的研究范畴和主要目标。 2. 了解眼科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 3. 了解眼科学的发展简史与现状。 4. 掌握眼科学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第一节 眼科学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一、眼科学的研究范畴和目标 眼科学(ophthalmology)是研究眼球及其附属器以及视路等视觉器官的生物学、组织解剖、生理功能、胚胎发育,尤其是眼部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流行病学、预防保健、护理和康复的一门医学科学。由于视觉器官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精细性和复杂性,眼部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手段的特殊性,使得眼科学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课程和临床专科。 眼科学是医学科学特别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眼科学的研究范畴(表1-1)是在整个医学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眼科学不但要研究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而且还要研究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转归与预后。 表1-1 眼科学的研究范畴 视功能是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眼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用于接受外界光线的刺激,并将光冲动传送到大脑视中枢而形成视觉。人从外界环境接受各种信息时,大约80% ~90%的信息是由视觉通道输入的。视觉质量的好差显然与个体的生活、学习、工作能力密切相关。由于眼的结构精细,即使轻微病损,都有可能引起视觉功能减退,从而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目前,仅盲人全球有3800 多万,我国就有500 多万,加上低视力患者和视力轻度受损者就更多。因此防治眼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眼科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保护人类的视觉器官、促进人类的视觉健康,使人人享有眼保健,享有看见的权利。 二、眼科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 眼科学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各学科都相互渗透并紧密联系。 眼科学与基础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迅速发展,基础医学各学科和眼科学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推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遗传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和影像医学等所取得的成就,有助于阐明眼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提高眼病的防治水平。而眼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又丰富了上述基础学科的内容。正是由于眼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相互促进,使眼科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和边缘学科,如眼分子生物学、视觉生理学、眼遗传学、眼病理学、眼免疫学、眼流行病学等,促进了眼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共同发展。 眼科学与临床其他学科的关系更为密切。视觉器官病变与全身其他系统疾病常有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视觉功能的减退或丧失会影响到人的生理、心理和其他系统的功能,导致其他心因性、病理性疾病,影响到人的生存质量甚至寿命。许多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在眼部有特殊表现,应用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等可直接观察到眼部血管和病变,应用荧光素血管造影还可了解眼底血管的循环状况,从而为全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十分有益的帮助。 第二节 眼科学的发展简史与现状 眼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医学的不断进步。我国中医眼科学历史悠久且成就辉煌,曾领先欧美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早在殷武丁时代,就有包括“疾目”的甲骨文卜辞。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中,已有70 多种眼科用药的记载。隋代的《诸病源候论》记载了不少眼病。唐代编辑了第一部眼科专著《龙树眼论》。隋唐以后,中医针拨内障的手术已屡见于史籍。宋代设立的太医局已将眼科独立,成为9 个医学专科之一。元朝的《原机启微》是一部眼病专著,介绍了眼病病原及治疗。明清的《审视瑶函》、《目经大成》等眼病专著的内容更为丰富。 西医眼科学始于16 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眼科学最早起源于法国。17 世纪认识了眼的屈光成像原理,18 世纪有了白内障摘除术。不过,直到19 世纪,眼科学才真正脱离外科而独立。1851 年, 德国的Helmholtz 发明了检眼镜,引起了眼科划时代的进步。而瑞典的Gullstrand Allvar 发明了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双目间接检眼镜、简约眼相关参数等,开启了现代眼科学的百年辉煌并获得眼科界迄今唯一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19 世纪,一些眼科学家还相继研究了调节、屈光、色觉和色盲的机制。20 世纪生物医学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眼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相继发明了多种诊治眼病的器械和方法。如眼压计,开展了外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角膜移植术等;50 年代开始了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巩膜灼瘘术;60 年代发明了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和电生理诊断技术,并应用超声波进行眼部测量和诊断眼病,应用激光治疗多种眼病,开展了眼显微手术如标准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70 年代出现了自动视野计,开展了玻璃体手术;80 年代开始了角膜屈光手术;而90 年代已应用图像分析技术、超声生物活体显微镜、像差检查技术等。近年来,角膜共焦生物显微镜、OCT、视网膜视神经分析、飞秒激光等新技术新疗法不断应用于眼科(图1-1~图1-6),明显提高了眼病诊治水平,使众多以往难以治愈的眼病患者得以重见光明(表1-2)。 表1-2 眼科学发展简史 现代西医眼科学是在19 世纪初由传教士从西方传入我国的。1835 年美国Parker 医生在广州开设广东眼科医院(后更名为博济医院),我国最早的西医眼科医师关竹溪就任职于该院。1918 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将眼科与耳鼻喉科分开,成立了眼科学系。1924 年,李清茂教授翻译出版《梅氏眼科学》,开始系统地介绍现代眼科学,培训眼科医生。1929 年,华西协和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所眼耳鼻喉科医院。1937 年,我国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现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图1-1 眼前段图像处理系统 图1-2 Octopus 视野计 图1-3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 图1-4 同视机 图1-5 眼科显微器械 图1-6 前房注射黏弹剂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眼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1950 年,我国眼科界重组了中华眼科学会,创办了《中华眼科杂志》。不过,20 世纪50年代初期,全国眼科医师仅有百余人。著名眼科学家毕华德、林文秉、周诚浒、高文翰、陈耀真、罗宗贤、石增荣、郭秉宽、毛文书、张晓楼等,积极开展眼科教学和眼病防治工作,编写《眼科学》教材,培养了大量眼科人才。到1959 年,眼科专科医师的人数已比新中国成立初增加了10 倍。1955 年,我国汤飞凡和张晓楼教授最次成功分离和培养出沙眼衣原体,为沙眼防治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全国范围内的沙眼防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我国已有眼科医师22 000 名。除了在大城市的医院设立眼科之外,各省、市、自治区及各地区医院都设立了眼科和/ 或眼科医院、眼库和眼病防治研究机构。全国大多数的县级医院设立了眼科,甚至一些更基层的医院也配备了眼科医师。 1978 年我国改革开放后,眼科学发展更为迅猛。先后有大量眼科书刊编辑出版,如高等院校教材《眼科学》、《眼科全书》(《中华眼科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眼科学》以及眼科各个专业的几十种专著,定期出版了15 种眼科期刊(图1-7,图1-8)。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陆续成立了防盲、青光眼、白内障人工晶状体、角膜病、眼底病、眼免疫学、眼病理学、眼视光学、斜视与小儿眼科、视觉生理、眼外伤眼眶病和眼整形等学组,眼科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 图1-7 出版的眼科专著 图1-8 出版的眼科杂志 近10 多年以来,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的领导和全国广大眼科工作者的共同参与下,我国的眼科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国眼科学会加入了国际眼科组织,国内外眼科学术和技术交流进一步加强。全国眼科学术会议规模空前。较多医院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了如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除术和准分子激光手术等,国产眼科显微手术器械、手术显微镜、人工晶状体、激光机、超声检查仪等设备和眼科用药也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图1-9~图1-12)。我国眼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已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眼科的基础研究工作也得到了重视,在眼的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发育、超微结构、免疫学、病理学等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 图1-9 多焦电生理 图1-10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图1-11 超声乳化仪及玻璃体切除仪 图1-12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防盲、治盲方面,1984 年,国家卫生部成立了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制定了全国眼保健和防盲规划,进行了盲和视力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了以大规模白内障手术复明工作为中心的防盲、治盲,白内障年手术量由1988 年前的10 万例提高到2009 年的104. 3 万例,2012 年已达到135 万例(图1-13)。 当今生物医学科技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类基因组学的成就。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使人类第一次从分子水平阐明了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它也必将给眼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细胞工程学,特别是干细胞的保存、增殖及应用,也将引发眼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虽然我国眼科学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差距,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显然,眼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包括医学生在内的人才培养。我们需要积极培养高质量的眼科专业人才,提高眼科医师的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 图1-13 我国白内障的年手术量变化 第三节 学习眼科学的目的与方法 一、学习眼科学的目的 高等院校的医学生除眼科及眼视光学专业外,大部分医学生将成为其他专科的医师或从事其他与医学有关的专业。然而,无论将来从事哪种专业,学习眼科学都可为今后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学习眼科学主要是为了掌握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能够熟悉常见眼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急、重眼病进行初步处理;熟悉哪些眼病应当转给眼科治疗;了解全身疾病在眼部的表现及其对全身病诊断、治疗的可能帮助。所以,即使将来成为非眼科专业医师,掌握眼科学知识也有助于自身的医疗实践和医疗安全。 二、学习眼科学的方法 学习眼科学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局部联系全身。当然还要树立科学的动态发展观。 1. 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学风 医学生学习眼科学,在掌握理论,熟悉教材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眼球模型、组织标本、眼病图谱和影像资料,理解和记忆视器的组织解剖、生理功能、疾病表现;在此基础上,全面综合分析本教科书特别提供的眼病案例,基础理论联系眼病患者的临床实际,生动而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在思考典型案例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常见眼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了解先进的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此外,通过临床见习和实习,进一步巩固和融会贯通眼科学基本知识。 2. 眼局部和全身统一的观念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眼部是整体的一部分。眼与全身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视觉器官与全身其他系统关系密切,相互影响。许多全身疾病常有甚至最先有眼部的表现,临床上常可根据眼部的一些特征如眼底微动脉瘤、角膜K-F 环等,协助其他临床学科做出正确诊断和预后估计。有 些疾病如糖尿病的最发症状出现在眼部,忽视眼部表现可能会导致漏诊、误诊。另外有些眼病常常伴有全身表现,例如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可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会误诊为神经科疾病、胃肠道疾病,而延误青光眼的治疗,导致患者丧失视功能。有些其他临床专科疾病的诊治可能对眼部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胃肠道疾病、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眼科学(第2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63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