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陈寅恪画传

封面

作者:徐卫红

页数:374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408673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陈寅恪画传》以时间为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陈寅恪的生命历程、学术思想和教育实践,客观平实,凸显出他独特的文化情怀和精神风骨。  《陈寅恪画传》适合广大教育工作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文史爱好者阅读。  陈寅恪(1890-1969),历史学家。早年留学日、美、欧洲各国。1926年回国后,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清华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组(历史组)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受聘牛津大学汉学教授,因故未能成行,滞留香港,任香港大学教授。香港沦陷后,回内地任广西大学教授、燕京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回清华大学任教授。1949年初,南下任岭、南大学教授。1952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遂改任中山大学教授。  清华时期,陈寅恪利用佛教文献各语音文本的不同,研究印度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后来研究隋唐政治史,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晚年双目失明,居岭南,伤时感事,著《论》《柳如是别传》。

本书特色

教育家群体的出现需要有适宜的制度与社会环境,要让有教育家天赋的敢想、敢干,能想、能干,这种社会条件往往不是一个人、一个机构、一个政策所能创造的。从现实状况看,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确是现有教育管理体制的缺陷,而改变现有体制使更多的人能遵循教育内在规律更高效地工作,就是应该尽陕解决的实际问题。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突出传主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育家精神,希望真正激励一批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教育家办学进程。这一想法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陈寅恪画传》讲述了陈寅恪的成长故事和教育历史。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
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
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
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
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
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
办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
传》丛书突出传主的教育
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实
践,尤其凸显传主的教育
家精神;强调以史料为依
据,对传主的教育贡献作
客观评价,实事求是,还
原历史。这本身即是教育
家精神的具体体现。
——顾明远
希望《20世纪中国教育
家画传》丛书可以激励一
批有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
家,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国
的教育家办学进程。
——储朝晖

目录

一 王谢门第嗜书郎
家世
童年
启蒙
游学

二 国学导师宏阔张
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比较语言研究
大礼送别王国维
慎聘研究院导师
集研究院事务于一身

三 平生所学宁堪赠
兼授北大课程
俞曲园先生病中呓语跋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历史纽主任
中文、历史合聘教授
不参加国难会议
国文试题风波
谨订课程要旨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四 无用笔铭园兴亡
因结同心悟夙缘
散原老人来北平养老
《四声三问》探古音
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
南逃——长沙临时大学
继续南逃——转道香港
蒙自——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五 战乱不与学人便
牛津大学汉学教授
滞留香港
《唐代政治史略稿》
傅斯年催促北上
香港沦陷和努力营救

六 辗转无妨著述忙
逃离香港
史话所的傅、叶之争
丰山小筑讥颂德
修中诚来访与“高级中国研究计划”
任教成都燕京大学
托傅斯年延安索《中国通史》
……

七 眼盲心郁更寒苦
八 根留岭南预见长
九 贵人相助硕果累
十 朋辈凋零业不荒

把教育办得更好(代跋)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陈寅恪画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6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