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京都传

封面

作者:廖宇靖 著

页数:231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71400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京都,是一颗位于日本本州岛近畿地方京都盆地上的璀璨明珠。这片“湖底的盆地”从远古绳文时代开始,就印上了人类的足迹。漂洋过海的渡来人使京都盆地萌发了农耕文明的种子,先进的生产方式与文化和日本本土文化相遇、碰撞并最终融合。这片极具包容力的大地,在悠久的历史中酝酿出厚重而丰富的文明,在飞速奔跑的时间里,宛如一坛经年的老酒等待开坛那一刻的飘香。

作者简介

廖宇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民主党派人士,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曾为高原警察。著有长篇小说《边缘》《你的微笑》《疯子》《藏香: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川藏秘录》等。2012年9月,拜师好莱坞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2015年荣获第七届新锐艺术人物文学奖。

本书特色

京都是一座有生命力的城市,开放、包容,能够打开大门,吸收外界先进的文化思想。这种开放的基因,在迁都平安京前的更早时候就已经具备,而成为日本国都后,京都一方面继续如饥似渴地吸收外界优秀元素,一方面将其与自身文化结合,实现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兼收并蓄、与时俱进,这两种特质缔造了京都这座永远的古都。 于毁灭后重生,于废墟中复兴,这是千年来不屈且充满活力的京都市民亲手缔造的奇迹。翻开这本书,希望你能够在时光中穿梭,享受京都千载历史酝酿出的历史文化盛宴;读完这本书,希望你能解开经由时间之手设下的一道谜题——为什么是京都?

目录

第一章 沧桑之变
第一节 “湖底”的文明
第二节 右京区的过去
第三节 缩小版“长安城”
第四节 从平安京到京都
第五节 都市空间的巨变
第六节 丰臣秀吉的京都
第七节 二条城和高濑川
第八节 从“花之田舍”到现代之都
第二章 京都的主人
第一节 菊花王朝
第二节 武士与刀
第三节 町人的舞台
第三章 “京都八百寺”
第一节 王城的守护者:东寺与西寺
第二节 鬼门上的寺院:延历寺
第三节 皇家之寺:大觉寺与仁和寺
第四节 法师之争:清水寺
第五节 极乐净土:知恩院
第六节 建仁寺、兴圣寺、南禅寺与京都五山
第七节 北山东山之作:金阁寺与银阁寺
第八节 战乱中的迁徙:本愿寺
第九节 町众的信仰:日莲法华
第十节 从中国到日本:万福寺
第十一节 地藏的信仰:壬生寺
第四章 文字构建的城市
第一节 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分庭抗礼
第二节 《源氏物语》的连锁反应
第三节 登上舞台的武家文学
第四节 “残缺”之美的俳谐
第五章 艺术京都
第一节 行走在花街的日本古典文化
第二节 起源于京都街头的“奇怪”舞蹈
第三节 织布界中的“爱马仕”
第四节 佛教的艺术体现——佛像
第六章 寻味京都
第一节 茶道之美,千利休之创
第二节 日本料理的最高象征
第三节 代代相传的家庭料理
第四节 吃进嘴里的风雅——京果子
第七章 百年老店的集聚地
第一节 为什么京都能拥有众多百年老店?
第二节 纺织出的美丽
第三节 古都“美貌”的建设者与维护者
第四节 生存还是陨落
第八章 活力之都
第一节 和魂汉才
第二节 新风吹来
第三节 变与不变
后记

节选

第一章沧桑之变 文明之光很早就已降临京都盆地。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在绳文时代早期,京都盆地已经有古人类活动。如今京都市东北方向的北白川地区、偏西北方向的上贺茂地区和东南方向山科盆地的丘陵地区,都曾是绳文时代京都盆地古人类的聚居点。①公元前5世纪左右,当年的日本政权与同处亚欧板块的国家交往密切,大量的中国和朝鲜移民漂洋过海,将先进的农耕文化播种在日本的土地上。 在京都数千年来的历史中,渡来人贵族秦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在湿地广布的葛野地区大兴土木、累世经营,为京都后来的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也为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提供了可能。延历十三年(794),桓武天皇将都城迁到山背国葛野郡,并为新都取名平安京,此举既开启了平安时代,也赋予了京都始为日本国都的荣光。 平安京的营造,处处可见中国唐朝时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的影子。如果从空中俯瞰,平安京俨然一座缩小版的“长安城”。成为新都,平安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历经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南北朝时代、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等风雨洗礼,平安京华丽蜕变为京都,不断扩大城市规模,从四处是池塘、水洼、涌泉的湿地小城,进阶为一座在时代浪潮中屹立不倒的新型都市。 第一节“湖底”的文明 一万年以前,京都盆地还在湖底静静地沉睡。此时正值更新世向全新世过渡,整个地球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表面象征极寒的白色飞速从绝大多数地方褪去,象征生命的绿色仅在一些高海拔的山地和接近两极的地区前减缓了脚步。地球正从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冰期中“解封”,陆地上大量融化的冰雪水注入海洋,令海平面上升,使原本与陆地连接的“日本半岛”在时间魔力的作用下,渐渐变成漂浮海上的“日本列岛”。 在地球不断自转与公转期间,身处汪洋的京都盆地苏醒了,奋而抓住了文明的曙光。地壳运动使起伏的山脉在盆地的东边、北边和西边不断延伸,搅动了原本静谧的湖水。与此同时,围绕它的三面山脉带来了丰富的泥沙沉积,加上地壳在盆地的东北方微微隆起,清澈碧绿的湖水自“盆”中缓缓向外倾倒,顺势在山麓处创造了适宜人类居住的绿洲。京都的文明,就此被原始京都人牢牢地握在手中。 昭和三十六年(1961)八月,一处绳文时代的遗迹在京都北白川北的一乘寺向畑町被发现。科研人员怀着紧张、兴奋的心情,对遗迹进行了逐层发掘。褐色土层、黄色土层、黑色土层、白色砂层……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文物从黑暗的地底露出,仅从最表面的褐色土层,科研人员就发现了绳文时代的稀有土瓶,在更底层的黑色土层,还发现了属于绳文时代早期的新陶器。 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新陶器的主人大约是活动于七千年前京都北白川地区的绳文人。其实在这之前,北白川地区已有绳文时代中期的遗迹被发掘。这次早期文物的出土,使原本人们关于文明降临京都盆地的推测时间大大提前,宣示着京都的文明历史开启于更早的绳文时代早期。 那么,文明是如何降临京都盆地的呢?“湖底”的露出的确为文明诞生提供了温床,但日本列岛作为“后起之秀”,不可能像拥有悠久历史的陆地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复杂的人类演化,所以绳文人是从何处来到京都盆地,并在此打开文明的阀门呢? 日本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推测,大约在距今3.8万到1.8万年前,绳文人离开大陆来到日本,他们的足迹从北海道蔓延至冲绳,几乎遍布日本全境。①神奇的是,绳文人并非漂洋过海来到日本土地上繁衍生息,而是仅凭双腿就完成了这场“跨海迁徙”。 P1-3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京都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6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