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美容应用解剖学(第2版)

封面

作者:徐飞,应志国

页数:38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304328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的编写是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强化人体美学解剖学内容。全书分为总论、系统解剖学和人体美学解剖三篇,阐述了人体美学解剖学这一新兴医学交叉学科的新概念、新体系及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本书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材,既可供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美容医务人员及教学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1章 美容应用解剖概述 (1)

第一节 美容应用解剖的学习内容和目的 (1)

第二节 学习美容应用解剖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1)

第2章 人体的黄金分割律与比例 (3)

第一节 人体美与黄金分割 (3)

第二节 人体的比例美 (4)

第3章 人体各部位美的观测 (6)

第一节 头面部的观测 (6)

第二节 体部的观测 (10)

第4章 皮肤美容学基础 (19)

第一节 皮肤 (19)

第二节 皮肤的美学观察标准 (24)

第三节 皮肤的老化 (25)

第二篇 系统解剖学

第1章 绪论 (28)

运动系统

第2章 骨学 (31)

第一节 总论 (31)

第二节 中轴骨 (33)

第三节 附肢骨 (43)

第3章 关节学 (50)

第一节 总论 (50)

第二节 中轴骨连结 (52)

第三节 附肢骨连结 (55)

第4章 肌学 (63)

第一节 总论 (63)

第二节 头肌 (66)

第三节 颈肌 (68)

第四节 躯干肌 (69)

第五节 上肢肌 (75)

第六节 下肢肌 (80)

第七节 体表的肌性标志及骨性标志 (86)

内脏学

第5章 总论 (90)

第6章 消化系统 (93)

第一节 口腔 (93)

第二节 咽 (99)

第三节 食管 (100)

第四节 胃 (101)

第五节 小肠 (102)

第六节 大肠 (104)

第七节 肝 (107)

第八节 胰 (110)

第7章 呼吸系统 (112)

第一节 鼻 (112)

第二节 喉 (114)

第三节 气管与支气管 (119)

第四节 肺 (120)

第五节 胸膜 (122)

第六节 纵隔 (124)

第8章 泌尿系统 (127)

第一节 肾 (127)

第二节 输尿管 (129)

第三节 膀胱 (130)

第四节 尿道 (132)

第9章 男性生殖系统 (134)

第一节 内生殖器 (134)

第二节 外生殖器 (137)

第三节 男性尿道 (138)

第10章 女性生殖系统 (141)

第一节 内生殖器 (142)

第二节 外生殖器 (145)

附:乳房 (146)

附:会阴 (147)

第11章 腹膜 (152)

脉管系统

第12章 心血管系统 (158)

第一节 总论 (158)

第二节 心 (161)

第三节 肺循环的血管 (168)

第四节 体循环的血管 (169)

第13章 淋巴系统 (193)

第一节 概述 (193)

第二节 人体各部的淋巴引流 (195)

第三节 脾 (199)

第14章 感觉器概述 (201)

第15章 视器 (202)

第一节 眼球 (202)

第二节 眼副器 (205)

第三节 眼的血管和神经 (206)

第16章 前庭蜗器 (208)

第一节 外耳 (208)

第二节 中耳 (209)

第三节 内耳 (210)

第17章 内分泌系统 (214)

第18章 神经系统总论 (218)

第19章 中枢神经系统 (220)

第一节 脊髓 (220)

第二节 脑 (224)

第三节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245)

第四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252)

第20章 周围神经系统 (260)

第一节 脊神经 (260)

第二节 脑神经 (269)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276)

第三篇 人体美学解剖

第1章 头颈部的美学解剖 (281)

第一节 头型和面型分类 (281)

第二节 头面颈部的软组织结构 (287)

第三节 头面部容貌器官的美学解剖 (300)

第四节 颈部形态及美学 (330)

第2章 躯干的美学解剖 (335)

第一节 概述 (335)

第二节 胸部 (336)

第三节 腹部 (343)

第四节 背腰部 (346)

第五节 会阴部 (348)

第3章 四肢的美学解剖 (355)

第一节 概述 (355)

第二节 上肢 (355)

第三节 下肢 (363)

第4章 组织移植的应用解剖 (370)

第一节 皮肤移植 (370)

第二节 筋膜(瓣)移植 (372)

第三节 肌肉移植、肌皮瓣和肌腱移植 (373)

第四节 骨移植 (374)

第五节 软骨移植 (374)

第六节 神经移植 (375)

第七节 复合组织移植 (375)

第八节 脂肪移植 (375)

节选

第一篇 总论 第1章 美容应用解剖概述 学习目标 1.了解美容应用解剖的学习内容和目的。 2.了解学习美容应用解剖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第一节 美容应用解剖的学习内容和目的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容貌、体形和素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当代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在我国的兴起,作为人体美的基础——美容应用解剖应运而生。由于美容应用解剖仍是一门尚在发展研究中的美容医学基础学科,因此,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以阐述人体的轮廓(包括硬、软组织)、外观(包括色泽、质地及表面标志)和人体的容貌、形体的结构(包括组织结构和层次结构)为主要内容,再以局部解剖形式,分别在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各章中结合美学和美容整形外科内容来阐述人体的层次结构。 学习美容应用解剖的目的是:通过掌握服务对象的形体结构与生理功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医学美容技术在维护、修复、改善、塑造和增进人体形态、神态之美的实施提供所必需的关于人体组织、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解剖学依据,并探讨和揭示医学人体美和人的生命活力美感的规律。因此,美容应用解剖是为生活美容和美容临床实践与研究构筑人体形态学基础的一门生物医学基础理论学科,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基础必修课。 第二节 学习美容应用解剖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1.进化发展的观点 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是亿万年来长期种系发生的结果。人类既保留着许多低等动物,特别是与人类较接近的脊椎动物的特征,又在漫长的自然进化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过程中,进化发展成为皮肤光洁,身体直立,可行走、会劳动、能思维、富有情感和美感等区别于动物的万物之灵。在学习中要运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的有关知识正确、全面认识人体。 2.结构与功能相联系的观点 人体的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每个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其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会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反之亦然。正确认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活动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们有意识地改变机能条件或增强机能活动,使器官、组织发生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变化。 3.整体系统和局部特征的观点 人体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和多种功能的有机体,人体的任何器官、系统都是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结构和功能之间,各器官和系统之间,以及人体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它们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同时又反映局部特征的标志。例如:鼻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其功能是参与呼吸和嗅觉,同时鼻有“容貌之王”之称。又如口唇是消化系统的起始处,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发音、咀嚼等运动,同时是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和被西方画师称为“爱神之弓”。人体各器官的内外协同作用构成了人的整体系统的和谐与统一,从而构筑了健康的人体美。 4.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观点 美容应用解剖在教学安排中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通过理论学习,参观陈列标本室,结合教师示教观察标本、模型等,进行反复观察,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联系活体在自身上定位,注重结合日常生活知识与临床应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通过不断实践,善于由局部联系到整体、由平面到立体、由浅层到深层地逐一剖析,从而建立一种“立体感”、“层次感”、“透视感”。同时,要从固定的尸体和标本联想到现实的有生命的活体,建立一种“活体感”和“人体美感”,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人体审美的观点 人体的审美要求在医学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运用医学美与医学审美、医学形式美、生命活力美感等知识于美容应用解剖的学习过程中。既要将审美能力和注意力集中于局部的医学美化与修复上,又要遵循整体性审美原则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努力满足求美者对美的要求,又要首先以保证人体健康为前提。为科学实施医学美容技术打下坚实的人体审美基础,在实践中真正体现真、善、美统一。 第2章 人体的黄金分割律与比例美 学习目标 1.了解黄金分割律与人体美的关系。 2.了解较有影响的人体比例学说。 第一节 人体美与黄金分割 1.黄金分割的数学内涵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l:1.618是普遍适用于一切领域的最佳比例,该比率后来被哲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又称黄金律)。其涵义是:将一个整体分为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当其中的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的比恰好等于该整体自身与较大部分的比时,这个比的数值就是1/1.618(即0.618)。用黄金两字来形容这种分割比例的神奇和重要性,可谓恰如其分。更奇妙的是,1除以1.618恰巧等于0.618,而其他数字均无此特征。数学家们还发现2:3或3:5或5:8等都是黄金比的近似值,并以分子、分母和为新的分母而递增,即数字越大,其分子、分母的比值就越接近0.618,数学上将此称为“弗波纳奇数列”。 根据这个数列规律,还可以从“线段”黄金比求出面积黄金比。在线段上寻找黄金分割点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图1-2-1):设BD=1/2AB,以D点为圆心,BD为半径画圆,交AD于E;再以AE为半径A点为圆心画圆,交AB于C点,则C点即为AB的黄金分割点。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研究出黄金矩形的简便制图法,即将任意正方形分成两等份,以其对角线作为幅度形成的矩形即为黄金分割矩形。 图1-2-1 求黄金分割点的方法 2.黄金分割律与人体美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孙少宣、彭庆星等在研究黄金分割律与人体美的关系时,发现健美人体的容貌和形体结构中有如下11个黄金点、8个黄金矩形、6个黄金指数和4个黄金三角。 (1)人体黄金点 1)脐:头顶—足底之分割点。 2)风市穴:双手自然下垂中指指尖所处的部位,为足底—头顶之分割点。 3)喉结:头顶—脐分割点。 4)乳头:乳头垂直线上锁骨—腹股沟之分割点。 5)肘关节:肩峰—中指中点之分割点。 6)膝关节:足底—脐之分割点。 7)眉峰点:眉毛长度之分割点。 8)眉间点:发缘点(额部发际中点)—颏下点连线,上1/3与下2/3之分割点。 9)鼻下点:发缘点—颏下点连线,下1/3与上2/3分割点。 10)口裂点(上、下唇闭合时口裂的中点):鼻下点—颏点连线,上1/3与下2/3之分割点。 11)口角点:正面观,上、下唇移行口角外侧端相连的面部横线,左(右)1/3与对侧2/3之分割点。 (2)黄金矩形 1)躯干轮廓:肩宽与臀宽的平均数为宽,肩峰至臀底间距为长。 2)手部轮廓:手指并拢时,掌指关节连线为宽,腕关节至中指尖端为长。 3)头部轮廓:以两侧颧弓突出点间距为宽,以颅顶至颏点间距为长。 4)面部轮廓:眼水平线的面宽为宽,发际点至颏点间距为长。 5)外鼻轮廓:鼻翼为宽,鼻根点至鼻下点间距为长。 6)口唇轮廓:静止状态时,上下唇峰间距为宽,两口角点间距为长。 7)外耳轮廓:对耳轮下脚水平的耳宽为宽,耳轮上缘至耳垂下缘间距为长。 8)上颌前牙轮廓:切牙、侧切牙、尖牙最大近远中径为宽,牙面长为长(左、右各3)。 (3)黄金指数 1)四肢指数:肩峰至中指尖间距上肢长,髂嵴至足底间距下肢长,两者之比。 2)目面指数:两外眦间距与眼水平线面宽之比。 3)鼻唇指数:鼻翼宽度与口裂长度之比。 4)唇目指数:口裂长度与眼内外眦间距之比。 5)上下唇指数:面部中线的上、下红唇高度之比。 6)切牙指数: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近远中径之比。 (4)黄金子角 1)外鼻正面观。 2)外鼻侧面观。 3)鼻根点与两侧口角点。 4)两肩端点与头顶点。 第二节 人体的比例美 1.达 芬奇的人体比例学说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用自然科学知识、解剖学和数学统计,提出了人体美的比例标准:头长为身高的1/8,肩宽为身高的1/4,双臂平伸的长度等于身长,两腋宽度与臂相等,乳房与肩胛骨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脸宽等于大腿厚度,跪下时高度减少1/4,卧倒时为1/9。达 芬奇的这些观点今天仍是十分有价值的,可以作为衡量形体美的一般比例标准。 2.弗里奇的人体比例学说 德国体质人类学家Fritsch提出女性白种人身高与其他部位的比例是7只脚长,8个头高,9只手长或10个脸长(指发际至颏下)。 3.巴龙通的人体比例学说 Barrington人体比例学说是近代较流行的人体美标准之一,其主要标准是:成年男性身高为7.5个头高,头至臀为4个头高,肩宽一般小于2个头高,肩至肘、掌根至中指尖等于1个头高,髋宽为1.5个头高,膝以下为2个头高。 4.阿道夫 蔡辛的人体比例学说 德国数学家Adolf Zeising于1854年首次提出人体中的“黄金分割律”,与现代学者对人体结构的黄金规律基本一致。 5.我国常用的人体比例学说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我国成年人头长与身高比例一般约为7~7.5个头长,女性略矮一些。从头顶到颏下为1个头长单位,从颏下到乳头线与乳头线到肚脐大致相等,均为1个头长。两肩之间的距离约为2个头长,上臂约为1又1/3个头长,前臂约为1个头长,手约为2/3个头长。下肢从髋关节的大转子至膝部的髌骨中点与从髌骨中点至足跟大致相等,均约为2个头长。人体的1/2处约在耻骨联合(图1-2-2)。少年身高的比例一般约6个头长,年龄越小头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图1-2-2 人体的比例 第3章 人体各部位美的观测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体各部位美的观测点。 2.了解容貌的主要美学参数。 第一节 头面部的观测 一、头面部的观测点 头的位置以眼耳平面为准。常用的头面部观测点主要有以下34个(图1-3-1)。 图1-3-1 头面部的观测点 1-头顶点;2-发迹点;3-额中点;4-眉间上点;5-眉间点;6-鼻根点;7-鼻梁点;8-鼻尖点;9-鼻下点;10-鼻翼点;11-上唇中点;12-口裂点;13-下唇中点;14-口角点;15-颏上点;16-颏下点;17-前囟点;18-头后点;19-枕外隆凸点;20-额颞点;21-头侧点:22-眼外角点;23-眼内角点;24-眶下点;25-颧点;26-耳上点;27-耳结节点;28-耳屏点;29-耳下基点;30-耳下点;31-下颌角点;32-乳突点 (1)头顶点:头顶部正中矢状面的最高点。 (2)发迹点:前额发缘中点。 (3)额中点:左右侧额结节最高点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4)眉间上点:左右眉毛上缘的切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美容应用解剖学(第2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61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