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丛耀
页数:472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79069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士人”是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称谓,颇有中国特色。钱穆一生强调士人的重大意义,在其研究中多有涉及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从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角度观察“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呈现了“‘士’在中国文化目前的特殊地位”,同时“通过‘士’这一阶层的历史发展来探索中国文化的特殊形态”,成为相关研究最为系统的典范之作。在中华图像之中,“士人”题材的图像众多,构成一个巨大的图像谱系;另一方面,“士人”又是图像制作与传播的重要主体,宋元之后的“文人画(士人画)”就是士人绘画最为杰出的代表。
本书将重点从“士人”图像形象入手,探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特征、情感与生活状态、社会地位及其在文化史之中的特殊地位等问题。这一研究将在以往偏重于士人文字(文学)形象的研究之外,开辟“士人”的图像形象谱系研究,实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图像史,从中我们可以与他们的其他活动相互参照,更加真切而全面地展现出他们的生活世界与精神境界,以期丰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中华图像文化史的研究。
作者简介
韩丛耀:韩丛耀,男,1956年10月生,江苏新沂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图像传播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代表性成果有:《图像:一种后符号学的再发现》(专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图像传播学》(专著,台湾威仕曼文化公司,2006年版)、《新闻摄影学》(教材)、《瞬间论——HCB的话里话外》(论文)等。
本书特色
《中华图像文化史·士人图谱卷》为中华图像文化史系列丛书之一。本书立足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从士人图谱的社会背景、图像总貌、图像的生产、构成和传播场域、图像的叙事和母题、图像的象征意义、文化特色,以及主任作者等九方面入手,对中国的士人图像的产生、发展、传播、流变、影响进行阐述,并探讨了士人图像的自我描绘方式、士人图像的母题和嬗变、传播和认同,以及士人图像的文化象征意义等,总结其在中华文化史中的特点、意义和作用。
目录
章 士人图像的社会背景
节 士人群体崛起的社会背景
一、有关士人群体起源的诸多争议
二、社会变迁与士人文艺创作
第二节 先秦的士人风范及其意义
一、儒家的君子风范
二、道家的士人形象
小结
第二章 士人图像总貌
节 先秦两汉士人图像
一、先秦士人图像
二、秦汉士人图像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士人图像
一、隐士、高士
二、圣贤、功臣与孝子
三、官吏与文士
第三节 隋唐五代士人图像
一、圣贤、功臣与官吏
二、隐士、高士与时贤
三、山水画中的士人
第四节 两宋士人图像
一、功臣、圣贤与孝子
二、隐逸与名士
三、诗意图中的士人
第五节 元明士人图像
一、元代士人图像
二、明代士人图像
第六节 清代士人图像
一、功臣与圣贤
二、清代士人的人物画与肖像画
三、诗意图与山水画中的士人
小结
第三章 士人图像的生产场域
节 士人图像的不同生产主体
一、士人群体
二、宫廷画家
三、民间画工
第二节 士人图像的介质
一、士人图像的塑像介质
二、壁画介质
三、画像石砖
四、帛画与绢画的介质
五、纸画介质
六、器用具介质
小结
第四章 士人图像构成场域
第五章 士人图像传播场域
第六章 士人图像叙事与图像母题
第七章 士人图像的象征与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