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职业生涯规划

封面

作者:姚裕群,姚清,周小舟

页数:30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304902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和第二章是职业规划的起步阶段,主要讲述职业规划的理论体系和自我探索的基本方法,意在启发大学生认识自我、规划生涯;第三章至第五章是对大学生涯如何规划的方法论指导,对构建精神世界、探索知识世界、开创生活世界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性阐述,意在鼓励大学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第六章至第十章是规划中的具体行动环节,内容上从认识职业世界到在探索中做决策,从磨炼求职技巧到进入职场的适应,到保障自身权益的政策法规的梳理,意在引导大学生选准目标,扬帆致远。

目录

目录

第一部 分职业与生涯

第一章 人的命运所在一一职业基本分析3

本章引例3

第一节 职业范畴5

第二节 职业的功能7

第三节 职业分类10

讨论案例13

职业小测试一 14

职业小测试二 15

第二章 条条路与阶阶高——职业生涯发展脉络17

本章引例17

第一节 职业生涯是什么18

第二节 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 21

第三节 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 24

第四节 不同职业的生涯发展模式 26

第五节 不同性别的生涯发展模式 30

讨论案例 32

职业小测试一 33

职业小测试二 37

第三章 用睿智寻求规律一一职业生涯理论学说42

本章引例 42

第一节 职业自我意识理论 44

第二节 金兹伯格职业发展理论 45

第三节 萨帕职业发展理论 47

第四节 利维古德生涯拟合理论 50

第五节 薛恩职业周期理论 51

第六节 薛恩职业生涯系留点理论 54

第七节 生涯认知发展理论 57

讨论案例 60

职业小测试 61

第二部分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第四章 大千世界找位置一一人们面对的社会职业69

本章引例 69

第一节 市场体制下的就业70

第二节 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72

第三节 常见的职业种类77

第四节 社会职业的进入途径 85

第五节 社会就业制度 87

讨论案例 89

职业小测试 91

第五章 智商、情商与逆商——人的职业素质105

本章引例105

第一节 生涯发展的基础——职业素质106

第二节 个人能力素质108

第三节 个性人格素质112

第四节 理念品德素质115

第五节 身心健康素质117

第六节 职业素质测试118

讨论案例126

职业小测试一 127

职业小测试二 128

职业小测试三 131

第六章 运筹帷幄为决策——个人职业生涯规划135

本章引例135

第一节 认识职业生涯规划136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与方法139

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141

第四节 大学期间职业生涯的起步措施147

讨论案例153

职业小测试154

第七章 众里寻她千百度一一职业生涯目标、定位与调整159

本章引例159

第一节 影响职业生涯目标的因素160

第二节 职业生涯目标的定位165

第三节 职业生涯目标的调整167

讨论案例169

职业小测试172

第八章 进入新的天地——个人职业选择与适应175

本章引例175

第一节 职业选择基本分析176

第二节 职业适应与职业挫折180

第三节 人往高处走——职业的流动183

讨论案例186

职业小测试187

第九章 把握发展的亮点——个人职业成长与潜能190

本章引例190

第一节 个人职业成长的三环节193

第二节 打造职业发展的成功道路194

第三节 个人职业成长的潜能199

第四节 个人创业道路 203

讨论案例 208

职业小测试 209

第三部分 组织职业生涯规划

第十章 这里是你的家一一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总析 213

本章引例213

第一节 组织与人215

第二节 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 221

第三节 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项目222

讨论案例230

职业小测试 232

第十一章 遵从自然规律一一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阶段239

本章引例 239

第一节 员工的职业生涯早期与管理 240

第二节 员工的职业生涯中期与管理 244

第三节 员工的职业生涯后期与管理 250

讨论案例 254

职业小测试 256

第十二章 寻求与员工共赢一一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258

本章引例258

第一节 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259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原则264

第三节 组织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方法266

第四节 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参与者275

讨论案例 278

职业小测试 279

参考文献281

节选

第一部分 职业与生涯
第一章 人的命运所在——职业基本分析 留学生独辟蹊径巴黎寻发展 在法国的中国新移民中,留学生族的崛起越来越引人注目。由于有专业技能和语言上的优势,他们的创业已跨出“中餐馆”、“成衣厂”和“箱包店”的传统范畴,在法国的各个现代行业中大显神通。康群威、石巧芳夫妇,这两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白手起家,独辟蹊径,几年时间就在巴黎打下了良好的事业基础。 (一)发现市场 定位生涯 河南籍的康群威,在中国已取得研究生学历,他读的是新兴的果树专业,1988年,他来到法国凡尔赛国立高等园艺学院深造,主修花卉生产专业,4年后,获高级园艺师文凭。毕业时,他以能在法国花卉批发公司找到一份工作而心满意足。 后来,他了解到,法国政府对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有鼓励政策,如贷款,几乎是无息的。当然,优惠政策的背后是相当严格的条件:高等学校农业专业毕业或有五年以上专业工作经验。“我符合这个条件,而且,当时法国的经济不景气,好多园艺公司破产,这正是我创业的好机会。”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在法国导师的帮助下,经批准,康群威贷款40多万法郎,在巴黎西南郊购买了100多亩(1亩~666.67平方米)土地,创办起伊丽园园艺公司,专门培植盆景。 他的妻子石巧芳尽管拥有法国凡尔赛建筑大学建筑师文凭,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她认为丈夫的设想更有挑战,乐意“夫唱妇随”。 (二)打中国文化牌 增核心竞争力 记者来到康群威夫妇的百亩大“农庄”: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楼是他们的家,屋后的一边是一个盆景栽培基地,另一边是一座初露端倪的中国式园林。整个“农庄”内植物众多,生机盎然。 康群威介绍说,他们做盆景生意六七年,已和法国100多个盆景协会建立了长期联职业生涯规划系,每年培植万余盆盆景,批发到巴黎等地的高级花店、大型超市销售。 中国留学生在巴黎做生意,打“中国文化牌”可以说是一大法宝。中国盆景有数千年的文化历史,流派众多,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盆景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果推介工作做得好,中国盆景在欧洲是完全有市场的。 康群威夫妇每年从中国引进不少品种的普通室内盆景,然后应用中国、日本和欧洲园艺技法再加工,配以中国宜兴的陶盆,销往市场,颇受法国人欢迎。在记者采访时,不时有人直接到“农庄”采购。 (三)造就精品 提升事业 康群威说,普通盆景主要面对的是一般老百姓市场,对于他来说,更主要的目标是为建造一个精品园积累资金。2002年法国举办法中文化年,他们看到的是“机会来了”,在苏州市园林局的支持下,他们打造了怡黎园。 怡黎园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式园林,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竹园假山一应俱全。经过康、石夫妇数年的努力,在2004年竣工。 有意思的是,这个精品园和他们家全是石巧芳设计的,这位江苏籍女子说起中国园林的“皱、瘦、漏、透”技法来头头是道。 精品园建成后,康群威、石巧芳夫妇搞了高附加值的水果盆景、山水盆景、树桩盆景等中国精品盆景。康群威说,中国盆景绝不只是几棵绿色的树,而是生命的雕塑。他们在园中配上中国盆景的图片、书籍,请中国园艺专家来讲课,让法国人在这个文化交流园中慢慢品味中国盆景的奥妙。这也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每年的圣诞节期间,他们还在巴黎的家乐福店中,安排一批中国留学生对当地顾客讲解中国盆景的种养方法,把中国盆景和中国文化带入众多法国家庭。 康、石夫妇学专业、有职业、搞事业,创造了成功的人生。结合本案例请思考:人的命运是由哪些因素决定?人对自己的命运能不能把握和改变?职业在人的命运中有什么影响?
学习目标 ◇掌握职业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职业对于个人的功能 ◇理解职业的社会功能与意义 ◇了解职业分类的原则 ◇了解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法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使用分类法
一、职业的概念
第一章 人的命运所在——职业基本分析
第一节 职业范畴
一、职业的概念 (一)学者的职业观 摆在人们面前的社会职业,是一个内容极广、涉及天下众生、谈起来让人五味杂陈的领域。对于职业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和说法。 1.职业本质观 美国社会学家塞尔兹认为,职业是指一个人为了不断取得个人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决定着从业者的社会地位。 日本劳动问题专家保谷六郎认为,职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能力,向社会作贡献的连续活动。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职业是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利益的一种“生活活动”。社会学对此也提出,职业是人的一种“资源”。 2.职业要件观 塞尔兹指出,职业范畴的构成有三要件,即技术性、经济性和社会性。 保谷六郎进一步指出,职业有以下五个特性:①经济性,即从中取得收入;②技术性,即可发挥个人才能与专长;③社会性,即承担社会的生产任务(社会分工),履行公民义务;④伦理性,即符合社会需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服务;⑤连续性,即所从事的劳动相对稳定,是非中断性的。 3.职业关系观 美国社会学家泰勒( Lee Taylor)指出:“职业的社会学概念,可以解释为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这种成为模式的工作关系的整合,促进了职业结构的发展和职业意识形态的显现。”① 我国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进行研究和培训的职业生涯专家程社明认为,职业可定义为“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知识、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他强调职业的个人与社会、知识技能与创造、创造与报酬、工作与生活四种关系②。 (二)“职业”的科学含义 从词义学的角度分析,“职业”一词是由“职”与“业”二字构成的。所谓“职”,包含着社会职责、天职、权利与义务的意思;所谓“业”,包含着从事业务、事业、事情、独特性工作的意思(有的学者用“职是责任、业是业务”这样一句话来反映“职业”一词的内涵)。可以说,“职业”在这里反映着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个人与社会互动的范畴。 所谓职业,从其科学含义上看,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工作。它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多方面反映,也是一个人具有的权利、义务、权力、职责的表现,从而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性、综合性体现。由此,我们说,职业是人的社会角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①。 不仅如此,职业还往往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符号、最主要的特征。人们说,某某人是个“什么”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职业,因为职业能反映一个人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阶层与自身的文化、能力、素质水平等。
二、职业的特点 对职业范畴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基础性 职业是个人和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因为职业给人们解决了生活来源的问题。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从事职业活动,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人文活动也大多建立在职业的基础之上,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有了职业生活,才有其他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进一步来说,人类社会的各种文明,大多是建立在职业分工、分化、分类,即职业范畴的进步基础上的。人类有了农业,有了农民,就能够利用自然界提供长久的生存资料;人类有了手工业、机器大工业,有了工人,就能够创造品种丰富、数量巨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人类有了第三产业,有了各种服务性劳动着,以及管理人员、科学家、艺术家等脑力劳动者,人类社会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广泛性 职业问题涉及社会的大部分成员,也涉及社会、经济、心理、教育、技术、政治、伦理等许多领域,因而它具有广泛性。就个人而言,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大干职业世界发生着联系。 基于职业范畴的广泛性,诸多的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各种T程技术学科、生理学与医学等,都把职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三)时代性 职业具有时代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职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一部分新职业产生,替代一部分过时的职业;二是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时尚”,它表现为该社会中人们所热衷的职业。 个人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往往也反映在其职业取向上。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分子被视为“臭老九”,受到责难;20世纪80年代,大家都追求上大学当工程师、科学家;90年代,人们转而注重第三产业职业,当时就有“十亿人民九亿商”之说,不少年轻人把从事商业经营、到外企工作当做人生理想;2 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软件工程师、金融专家、教授等成为人们崇慕的职业,开公司做“老板”、创业创新也成为时代特征。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职业生涯规划》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6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