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石阶著
页数:264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464294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尘封的往事,思乡的情结,如同经年陈酿出的杜康 柔润芳香,回味悠长 择善良之光,照亮着前面的日子 以平常之心,留下身后的影子
作者简介
石阶(石宝霞),生于1957年,河南省宜阳县人,在攀枝花市工作生活四十余年。喜欢文学和书法、国画。参加过巴金文学院培训学习,也曾在浙江美院国画系进修学习。写作这十余年时间里,发表短篇小说和散文三十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空谷》《宽井》等作品。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协会员,攀枝花市作协会员,曾为攀枝花市文学院签约作家。
目录
晴空秋韵
白馍
阴阳无界
苦涩的山槐花
洛河北岸
投井
古巴糖
一捧野酸枣
一张五元大票
夏日午后
细水长流
第二章 乡情
榆树钱儿
外婆的智慧
昏暗中,多看了那一眼
秋粮
故乡的田野四季
北油坊
乡村遍地“石西瓜”
河道湾湾
偷瓜惊魂
远行在即乡情难舍
……
第三章 乡趣
第四章 回望
节选
《摇曳的炊烟》: 客人到得差不多了,小月娃娘舅家的人还没到,院子里就有了总擦桌子不上菜的意思。我丢下和别人拉着家常的外婆,离开空桌子到门外溜达。 两手空空的感觉一定很难受,要想掩饰两手空空,最好是把手抄进裤子口袋。 我穿的是蓝色斜纹布改良西裤,裤腿两侧都有裤缝,两侧也有开在裤缝上的口袋,裤腰上有裤袢儿,而且裤腰和裤腿是由同一块面料剪裁而成。这就与中式裤子完全区别开了。 中式裤子多以青色为主,裤腰为白色,即便裤腰与裤腿同色,腰上接的布料也会薄些,裤腿外侧没有接缝,也断然不会有裤缝上的口袋。 家乡人把西式裤加以改良,也不知是哪位聪明人的主意。所谓改良,成果是这种裤子在外观上与西裤的区别并不明显,改良后的女式裤子穿起来方便多了,前后相同,今天坐在屁股底下的地方,明天就可以成为前裆,裤缝上的口袋是右边朝前,左边朝后。裤子不是屁股和膝盖处容易破吗?这种改良西裤在打补丁前就已经是一条裤子能穿出两条裤子的寿命来。男式改良西裤会麻烦些,要么做成穿橡筋的松紧裤,要么过段时间把开口由前挪到后。 我身上是姐姐套棉裤时的裤子,比较宽松,右手很顺畅地插在裤子口袋里,左手边虽然不太顺畅,空手插进空口袋时,也还不至于真正的反背起一只手。 东村的寨墙有些年代了,不太残缺的地方还有两丈来高,被风雨侵蚀得严重的地方已经不太像寨墙,而像隆起脊背的长条土堆,只是那土质与田里的土不同,无论经过了多少岁月的风雨侵蚀,还是能看出修寨墙的时候取的是白土。家乡人把白土叫作“观音土”,人被饥饿折磨到极限的时候,观音土能成短期的救命食物。我偷偷尝过,观音土不香、不臭,只是略带一点点碱味。 我在寨口悠闲地转着,想象着夏天到来时,寨墙内的闷热。 小月娃娘舅家的人来了,寨门口顿时就热闹了起来。 提篮、箱笼、挑担排成了行,坐月子人的吃食,小孩子的穿戴、铺的、盖的,由单到棉一应俱全。这队人夸张地表达着礼物的重荷,看上去近似于迎亲队伍一般喜庆。 好东西肯定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就连小孩子过两年才能穿的单鞋、棉鞋也是摆在明面上,至于箱笼里装的什么,只能让人猜。估计没什么值得夸耀的物件,哪家送礼也不会拿着香粉往屁股上抹。就是摆在明面上的小孩儿的衣被,说不定也有几件是借过来充充门面,等客走人散后再悄拿回去还给人家。 过日子尽可以俭省,办大事的时候却得铺张开面子。不管是婚礼时的陪嫁,还是吃满月酒的娘舅礼,借些东西装门面的事早就习以为常,大到缝纫机、自行车、软缎被面;小到婴儿披风、童鞋、童帽,都可以从亲戚、邻里处借来风光一番,不说别的,我娘留下的那台“蝴蝶牌”缝纫机就多次被借出去,几乎都是充当“陪嫁”,陪送过村里半数以上的大姑娘出嫁。 小月娃娘舅家的队伍进了门,顿时引起一阵不小的欢呼,我好奇地想知道箱笼里装的是什么。菜上来了,外婆给我递了个眼色,我的心思才从箱笼上回到了眼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