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反腐风暴-开国肃贪第一战

封面

作者:王少军,张福兴著

页数:207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98030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新中国建立伊始,执政地位以及和平环境使共产党增加了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性,腐败现象也随之滋生。深谙腐败亡国之理的毛泽东,告诫全党“决不当李自成”,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反”运动,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打响了开国肃贪第一战。1952年,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被执行死刑,对当时的腐败现象起了巨大的威慑作用。中国共产党以清廉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反腐倡廉这份试卷面前,考出了一个好成绩。
200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依然是事关民心向背的重大问题。抚今追昔,《开国大肃贪》一书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建国之初那场反腐风暴,再现了我党在打击贪污腐败上的雷霆万钧之势。这一段历史,对于今19的反腐依然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而《开国大肃贪》一书。也称得上是一部“警钟”式的的杰作。

相关资料

“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我们认为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

  “老虎不捉净不许收兵。”

                        ——毛泽东

目录

上篇·警讯
开篇的话
 一份令毛泽东震惊的报告
 跳出“历史周期率”
 毛泽东的告诫
 高悬民主监督利剑
 将“第四部分人”清洗出去
 “我们工作中最大的危险”
中篇·诫示
 来自华北局的4A级电报
 “老子该享受享受啦!”
 “给我指示个出路”
 一篇发人深省的检讨
 “拿我作个典型吧”
下篇·风暴
 “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
 “亲自上前线”
 “务将一切贪污分子追出而后止”
 中国人民大学“三反”运动个案解剖
 “老虎不捉净不许收兵”
 “清查老虎真假,严禁逼供信”
 “必须做到如实地解决问题”
结束语

节选

上篇•警讯
1949年春天,西柏坡。新中国即将诞生前夕,毛泽东以伟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郑重地向全党发出警告:“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毛泽东的告诫不幸而言中。进城不久,腐败现象就开始在党内滋生起来,其蔓延之迅速,程度之严重,令人震惊,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场生死考验。
—份令毛泽东震惊的报告
  北京,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
 这是一座古老的四合院,东南西北四面各五间房。院内铺十字甬道,卵石圆润;矗七棵巨柏,四季常青。这里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办公和生活的地方。
1951年11月,初冬的北京已有几分寒意。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菊香书屋里依旧灯火通明。灯光下,毛泽东正在批阅一份报告——份令他震惊的报告。
  这是1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高岗呈送的报告,题目是《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进一步深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报告》。
  报告中说,东北地区从9月份以来,反贪污蜕化、反官僚主义的运动已先后在东北局一级机关和各省市开展起来,并发展成为了有领导的民主运动。由于在斗争中揭发、批判和打击了各种贪污蜕化行为,大大提高了干部、群众的觉悟水平,从而使贪污现象得到遏制,机关开支大为紧缩。
报告列举了在运动中揭发出来的一些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行为。其中提到:沈阳市仅在部分单位中就揭发出3629人存在贪污行为;东北区贸易部检举和坦白的赃款高达5亿元人民币(注:本书所指均为人民币旧币。1955年3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的人民币,代替旧的人民币,新币1元等于旧币1万元);浪费现象和官僚主义也十分严重,仅东北铁路系统就积压了价值上千亿元的材料,无人处理,无人过问。
报告着重概述了东北地区开展反贪污蜕化、反官僚主义运动的经验,主要是:第一,必须开展一个群众性的民主运动,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第二,首长负责、亲自领导,对本单位所存在的主要缺点进行诚恳的深刻的自我批评,一次做不好,再做一次,直到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第三,反贪污蜕化斗争是一个复杂尖锐的斗争,领导必须为群众撑腰,加强思想领导,提高群众的积极性;第四,及时处理已经弄清的问题,这样可以安定坦白者,推动有顾虑而不敢坦白的人坦白,也便于争取群众,使坏分子孤立;第五,随着运动的深入与发展,群众觉悟的逐渐提高,不断研究新的问题与经验,以推动整个运动的前进;第六,以一批能力强的干部组成检查小组作为领导的助手,深入检查,及时反映情况,并协助领导机关总结经验,指导运动。
同时,东北局的报告还谈到了不法资本家对党员干部的腐蚀问题。报告说“从两个月来所揭发的许多贪污材料中还可看出:一切重大贪污案件的共同特点是私商和蜕化分子相勾结,共同盗窃国家财产。”“资产阶级、私商对我们干部的引诱、侵袭几乎无孔不入,而我们的各种制度还很不严密。因此,除进一步加强对于部群众的正确政治教育外,还必须严格一切干部和私商往来的纪律,坚持贯彻在这次运动中所修订出的各种制度。”
这份报告中所提到的增产节约运动,是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开展起来的。之所以要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主要是由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所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伊始即面临严峻的经济考验,生产萎缩,交通梗阻,失业众多,民生困苦。据统计,1949年同历史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大约50%,钢产量减少80%,粮食减少25%,棉花减少48%。当时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到亚洲人均44美元的三分之二,不足印度人均57美元的二分之一。这种经济状况,就使得全力恢复国民经济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必然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而资金的来源只有增产节约一条康庄大道可走。
一方面,恢复国民经济需要大量的财政开支;另一方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大量增加也加重了财政开支的负担。当时,随着全国各级政权的建立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接管,以及对国民党遗留和起义人员实行“包下来”的政策,国家负担的公教人员数量急剧增加。1949年为700多万人,1950年上升到900多万人。这样,国家的行政开支费用也骤然增加。根据1950年全国财政收支概算,当年的行政费用支出占国家总支出的21.4%,这对新生的共和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国内经济千疮百孔,亟待复兴;国际形势同样恶化,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悍然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同时命令其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插足中国领土台湾,干涉中国内政。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和毛泽东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于当年10月19日开赴朝鲜作战,开始了一场历时3年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使新中国的经济再次进入战时状态,国家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战争和进行国防建设。据统计,1950年国防费用开支达28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比重高达42.9%。1951年秋,财政部对全国财政状况进行了一次匡算:当年财政支出要比概算增加75%,其中军事费用为55%,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的计划将无法实现,而且还会影响到下一年度财政预算。毫无疑问,抗美援朝战争对举步维艰的新中国无疑于雪上加霜,大大加重了财政困难的局面。正如1949年12月5日毛泽东在《军委关于一九五。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中指出的:“我们今天要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要医治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要从事经济的文化的国防的各种建设工作,国家的收入不足,开支浩大,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一项巨大困难。”
  恢复国民经济,需要资金;支援抗美援朝战争,需要资金,那资金从哪里来?出路何在?答案只有一个:走开源节流的路子。
1951年1o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专门分析研究朝鲜战争发展的趋势及其对策。会议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战争必须胜利,物价不许波动,生产仍须发展”的战略方针,确定了解决财政困难的5点办法:(1)节约兵力,整训部队,将总兵员从610万人减少到465万人。(2)精简机关,缩编人员。(3)紧缩开支,清理资财。(4)提倡节约,严禁浪费。(5)组训民兵,准备推行义务兵役制。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增产节约。
10月23日,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向全国发出了“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号召。他指出:“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义的,全国人民都已明白这种必要性和正义性。为了继续坚持这个必要的正义的斗争,我们就需要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工作,需要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因此也就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中心任务。”
在这次会议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作了关于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报告,其中专门论述了增产节约问题。他提出,增产节约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财经政策之一。从现在起,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个增产节约运动。
毛泽东、陈云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提出的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意见,受到与会政协委员的一致赞同。会议号召,全国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开展一个爱国增产节约运动,用实际行动支持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内经济建设。
会后,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展开。在这场全国性的增产节约运动中,东北地区是走在前列的,实际上在中央发出正式号召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东北是全国解放较早的地区,作为一个大行政区比其他地方早一年进入和平建设状态,机关干部和职员也较早地拥有了控制资源的机会,因而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也就较早地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如沈阳市在一些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中发生严重的贪污现象,仅中国煤业建筑公司沈阳分公司、东北纺织管理局沈阳八厂等4家单位发生的贪污案,即造成国家损失达40余亿元。同时,东北又是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前沿阵地,在财政经济上压力更大。因此,在东北地区,增产节约运动起步较早,反贪污蜕化、反官僚主义的号召也提出得比较早。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反腐风暴-开国肃贪第一战》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6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