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东普鲁士与中国——追溯一段不解之缘(中德双语)

封面

作者:(德)托马斯·海贝勒

页数:382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30722883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托马斯·海贝勒教授撰写的《东普鲁士与中国——追溯一段不解之缘》一书以东普鲁士与中国的深远关系为切入点,紧密结合了笔者的个人经历与职业背景,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一段至今仍未受到足够重视,未足够曝光的历史,寄望以这种方式丰富东普鲁士的记忆文化。
全书内容嵌在传记式的家族记忆框架里,读者可由此窥探笔者同中国、同东普鲁士之间的渊源,进而了解在探究这一主题过程中笔者的个人追求、兴趣和希冀。书中涉及大量具体的记忆形象和他(它)们与中国的联系,既包括与中国相关的人物,如中国研究学者、不错军官、外交官、传教士、建筑师,也包括出生在东普鲁士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和诗人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还有那些研究解读他们思想精神的中国人,以及当地犹太人逃亡中国的历史等。海贝勒教授的追根溯源早已不囿于某个家族,而是立足中德双向视角,成功展现了一段延续至今,层次丰富的地区交往史。本书不涉及政治倾向性内容。

作者简介

托马斯·海贝勒,1947年出生于德国美茵河畔的奥芬巴赫市,中文名王海,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学院中国政治与社会专业资深教授,国际公认的知名学者,《中国治理评论》、《欧洲东亚研究》等国际专业期刊编委会成员,鲁尔都市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埃本罗德东普鲁士地区联盟成员,德国中国友好协会联邦理事会前主席。在其长达50余年研究中国的学术生涯里,海贝勒教授受德国科学基金会、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等机构资助,同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机构与高校合作,常年坚持定期前往中国,2019年前每年在华工作和开展田野调查的时间均不少于3个月,就中国民族政策,私营经济的地位,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城市社区功能,环境治理等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以德、英、汉、法、俄等11种语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及多部学术专著。作为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海贝勒教授多次陪同德国总统及联邦部长访问中国。 向开,199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德文系,2002—2013年旅居德国期间,获德国特里尔大学日耳曼语言学硕士学位,并任教于该校汉学系。现任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德语应用语言学及跨文化比较。翻译、撰写和编辑出版著作及论文60余万字,包括《中国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从传统到现代》(译著)、《大国文化心态德国卷》(副主编)等。 刘靓,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德文系,2010年获德国特里尔大学德语作为外语专业博士学位。曾任职于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德国特里尔市城市发展统计局,2015—2019年任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鲁尔都市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现为武汉大学德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词汇教学法和跨文化比较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并出版德文专著《文化因素与学习行为》。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写这本书?

第二章 家族史:与东普鲁士的渊源

第三章 “历史故园”之旅

第四章 我的职业:通往中国之路

第一节 凯绥珂勒惠支、作家鲁迅与中国艺术

第二节 青岛蜜月之旅:邂逅普鲁士一德意志遗迹

第五章 东普鲁士与中国:从普鲁士东亚政策到纳粹灾难

第一节 普鲁士的东亚政策与普鲁士东亚远征

第二节 “哲人国王”腓特烈大帝与中国

第三节 “义和团战争”

第四节 陆军元帅科尔马冯德戈尔茨男爵:未来在中国

第五节 德国“保护区”青岛简史-

第六节 东普鲁士需要劳动力:有关招募和安置中国人的争论

第七节 最早飞往中国的航线:东普鲁士对全球化的早期贡献

第八节 中国艺术与中国风:东普鲁士王宫,施洛比滕宫和宫内中国藏品阁的结局

第九节 “记忆文化的伦理层面”:纳粹主义与东普鲁士犹太人逃亡上海

第十节 朱敏事件与东普鲁士集中营

第六章 东普鲁士、汉学与传教活动:汉学领域与传教目前的记忆形象

第一节 作为文化中间人的东普鲁士汉学家

第二节 东普鲁士传教士及其在华影响

第七章 回忆文化与康德、赫尔德对中国的接受:中国与中国形象

第一节 伊曼努尔康德:“中国——世界上最知礼的帝国”

第二节 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中国,中庸的帝国

第三节 记忆文化的矛盾:康德、赫尔德与欧洲人眼里的中国形象——理想化与歪曲化

第八章 东普鲁士与中国关系中丰富多样的记忆形象

第一节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地球围绕太阳运行

第二节 文坛巨匠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和托马斯曼在东普鲁士

第三节 尼达艺术家之村

第四节 融入中国接受记忆的东普鲁士作家

第五节 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1690-1764)、大卫·希尔伯特(1862-1943)、赫尔曼闵可夫斯基(1864-1909)和“柯尼斯堡桥问题”

第六节 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阿诺德索末菲:量子物理学与相对论

第七节 阿瑟齐默尔曼:被免职的外交官

第八节 汉娜.阿伦特(1906-1975):伟大的政治哲学家

第九节 王安娜(1907-1990):两个世界的生活

第十节 来自东普鲁士的共产靠前代表在中国:亚瑟埃韦特与亚瑟.伊尔纳(别名理查德施塔尔曼)

第十一节 来自东普鲁士的女政治家和作家利亚拉宾

第十二节 建筑师福尔克温玛格与中国现代城市建设

第十三节 雕塑家和装置艺术家胡拜图斯凡登’高兹在黄浦江畔

第十四节 现代欧洲神话的批判者: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奥斯卡内格特

第十五节 演员、音乐家、画家和作家阿明缪勒一斯塔尔

第十六节 来自蒂尔西特的电子(蓝调)摇滚音乐家们:埃德加·弗勒泽的“橘梦乐团”和约翰凯(约阿希弗里茨·克劳雷达特)的“荒原狼”乐队一-

第十七节 中国对东普鲁士接受认知的多极化

第十八节 东普鲁士商人和对中国的贸易

第十九节 苏军将领在东普鲁士和中国:中国人的认知储备与东普鲁士、中国和俄罗斯回忆文化的一部分

第九章 结语:作为集体记忆组成部分的记忆与接受文化

关于作者

附录

OstpreuBen und China:Nachzeichnung einer wundersamen Beziehung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东普鲁士与中国——追溯一段不解之缘(中德双语)》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5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