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罗琳著
页数:207页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043871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的话题是在文化传播的语境下,中国电影的美学风格在 初发展的三十年里,如何被外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所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中国电影的美学自觉所产生的民族性抗争。由于当时中西实力的悬殊对比,这种抗争无以为继, 终在三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电影的美学已经被塑造成典型的“好莱坞风格”。不同于学界许多著作在这一问题上的宏大视角、后殖民视角以及偏重意识形态的研究,本书的创新点重在文本细读层面的剖析,于细微处建构文化传播对电影美学的影响。就电影而言,无论多大的宏观视角以及多强的意识形态诉求, 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在电影语言的美学实践中。 ,希望本书能为未来中国电影及文化的反向输出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罗琳,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影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摄影、影像创意与传播等。从事摄影基础、视觉创意、图片新闻报道、短视频创作等课程教学十余年;曾主持“新兴媒体语境下摄影形态的范式转变研究”“全球变局下国外记录片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等科研项目;已出版教材《图形创意》、《摄影基础教程》(目前已出至第三版);《20年代中国电影视觉风格的传统与现代性博弈》《影像的侵略》多篇论文发表于《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当代传播》等学术期刊。
目录
绪论
章 文化传播:好莱坞电影与中国
节 文化传播与电影的“巴别塔”
第二节 好莱坞与中国电影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电影空间与视觉美学
节 电影的形式空间
第二节 空间的视觉美学
第三节 早期电影中空间的作用
第三章 电影史前史:一种视觉风格的臆想
节 舞台式视觉风格的建立
第二节 电影性的初步探索
第四章 20 年代电影:舞台式空间的解体
节 空间的解体
第二节 特写镜头的出现
第三节 构图稳中有破/ 83THE VISUAL AESTHETICS OF EARLY CHINESE FILMS
第四节 对话的正反打镜头
第五节 实景的引入
第六节 视觉风格的文化博弈
第五章 30 年代电影: 性与民族性
节 美国电影的双重塑造
第二节 一种电影图式的形成
第三节 运动镜头的方向性
第四节 人物的排列方式
第五节 背影镜头的意义
第六节 前景惯例
第七节 装饰性元素与表现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中涉及的部分影片篇目
后记
章 文化传播:好莱坞电影与中国
节 文化传播与电影的“巴别塔”
第二节 好莱坞与中国电影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电影空间与视觉美学
节 电影的形式空间
第二节 空间的视觉美学
第三节 早期电影中空间的作用
第三章 电影史前史:一种视觉风格的臆想
节 舞台式视觉风格的建立
第二节 电影性的初步探索
第四章 20 年代电影:舞台式空间的解体
节 空间的解体
第二节 特写镜头的出现
第三节 构图稳中有破/ 83THE VISUAL AESTHETICS OF EARLY CHINESE FILMS
第四节 对话的正反打镜头
第五节 实景的引入
第六节 视觉风格的文化博弈
第五章 30 年代电影: 性与民族性
节 美国电影的双重塑造
第二节 一种电影图式的形成
第三节 运动镜头的方向性
第四节 人物的排列方式
第五节 背影镜头的意义
第六节 前景惯例
第七节 装饰性元素与表现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中涉及的部分影片篇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