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牟汉书编著
页数:236页
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30741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上篇从灌区的基本构成要素着手,系统分析灌区可持续发展管理应该注重的环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供基础工作思路和经验做法,为灌区管理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参考。 下篇是以淮安市淮涟灌区《大型灌区水源精准调度模式研究与应用》课题项目研究内容为基础,系统介绍了淮涟灌区水源精准调度的做法和成效。
目录
上篇 灌区可持续发展管理基础知识
1 灌区可持续发展理论
1.1 灌区体系
1.1.1 灌区末级渠系的工程体系
1.1.2 农田水利的一般性质与基础特征
1.1.3 灌区末级渠系的性质与特征
1.2 可持续发展
1.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2 灌区水利现状
1.2.3 建设可持续发展灌区的措施
1.3 生态农业
1.3.1 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1.3.2 灌区生态农业发展举措
1.3.3 循环经济
2 灌区基础治理模式
2.1 灌区末级渠系治理模式
2.1.1 三种治理模式
2.1.2 灌区治理模式选择的因素
2.2 灌区末级渠系的治理主体
2.2.1 基本灌溉单元的治理主体
2.2.2 治理模式与灌区末级渠系治理主体
3 灌区灌溉水量分析
3.1 农田水状况
3.1.1 农田水存在的形式
3.1.2 旱作地区的农田水状况
3.1.3 水稻地区的农田水状况
3.1.4 农田水状况的调节措施
3.2 灌区常见作物需水量
3.2.1 灌区常见作物
3.2.2 作物生长与发育的特点
3.2.3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
3.2.4 作物需水规律
3.3 作物灌溉制度
3.3.1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3.3.2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3.4 灌溉用水量
3.4.1 灌溉设计标准
3.4.2 灌溉用水设计典型年的选择方法
3.4.3 典型年灌溉用水量及用水过程线
4 灌溉渠系管理
4.1 渠系运行管理
4.1.1 灌溉渠系的检查
4.1.2 渠道管理运用的原则要求
4.2 渠道运行管理基本措施
4.2.1 防淤
4.2.2 防冲
4.2.3 防渗
4.3 渠道常见问题处理
4.3.1 渠道沉陷
4.3.2 渠堤滑坡
1 灌区可持续发展理论
1.1 灌区体系
1.1.1 灌区末级渠系的工程体系
1.1.2 农田水利的一般性质与基础特征
1.1.3 灌区末级渠系的性质与特征
1.2 可持续发展
1.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2 灌区水利现状
1.2.3 建设可持续发展灌区的措施
1.3 生态农业
1.3.1 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1.3.2 灌区生态农业发展举措
1.3.3 循环经济
2 灌区基础治理模式
2.1 灌区末级渠系治理模式
2.1.1 三种治理模式
2.1.2 灌区治理模式选择的因素
2.2 灌区末级渠系的治理主体
2.2.1 基本灌溉单元的治理主体
2.2.2 治理模式与灌区末级渠系治理主体
3 灌区灌溉水量分析
3.1 农田水状况
3.1.1 农田水存在的形式
3.1.2 旱作地区的农田水状况
3.1.3 水稻地区的农田水状况
3.1.4 农田水状况的调节措施
3.2 灌区常见作物需水量
3.2.1 灌区常见作物
3.2.2 作物生长与发育的特点
3.2.3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
3.2.4 作物需水规律
3.3 作物灌溉制度
3.3.1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3.3.2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3.4 灌溉用水量
3.4.1 灌溉设计标准
3.4.2 灌溉用水设计典型年的选择方法
3.4.3 典型年灌溉用水量及用水过程线
4 灌溉渠系管理
4.1 渠系运行管理
4.1.1 灌溉渠系的检查
4.1.2 渠道管理运用的原则要求
4.2 渠道运行管理基本措施
4.2.1 防淤
4.2.2 防冲
4.2.3 防渗
4.3 渠道常见问题处理
4.3.1 渠道沉陷
4.3.2 渠堤滑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