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黄粉虫高效养殖技术

封面

作者:黄正团,潘红平主编

页数:171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1220219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节选

    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原是仓库中和贮藏时常见的害虫,后
经人工培养反为人类所利用。对此,国内外均有黄粉虫民间饲
养的记录,其饲养历史长达大约100年。我国在20世纪50年
代由北京动物园从前苏联引进开始饲养,以后逐渐传播至全国
各地。
    黄粉虫可经加工用于饲料、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
业,为开发较多的资源昆虫之一。黄粉虫的蛋白质含量高居各
类活体动物之首,可作为人类的全营养食品,在我国将成为继
桑蚕、蜜蜂养殖后的第三大昆虫产业。同时其幼虫为多汁软体
动物,可作为鲜活饲料用于饲养一些观赏性的鱼、鸟、蛙、蝎
子、蛇、龟等价值较高的特种经济动物。黄粉虫已成为养殖观
赏动物和经济动物的蛋白质饲料支柱,用黄粉虫代替鱼粉作配
合饲料,效果甚好。其粪便还可作为良好的有机肥料、鱼以及
畜禽的饲料使用。黄粉虫还可以经烘烤、煎炸等多种方式加工
成为各种营养高、口感好、风味独特、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的
优质食品。并且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黄粉虫干品
出口。
    现农业部已将昆虫饲料列为被推荐的10种节粮型饲料资
源之一,黄粉虫已成为昆虫产业化开发的热点,全国各地均出
现了饲养黄粉虫的热潮。黄粉虫以麦麸、农作物秸秆、糠粉及
蔬菜、落果、瓜皮等为主要食物,且能充分利用豆腐渣等农业
废弃物资源,其饲养不会污染环境;黄粉虫具有生长快、繁殖
 系数高、抗病力强以及生长周期短等特点。其饲养管理简便易
行,农村与城市的闲散劳力、半劳力、老弱残病群体都可以饲
养管理,而且投资较小,即使资金紧缺的群体也可利用其进行
最低资金投入的创业。
    但是,目前许多黄粉虫养殖户遇到了一些问题。其原因主
要是黄粉虫市场不够规范,“炒种”严重,以及养殖技术不到
位,而导致种源质量较差,其养殖基本没有什么效益,甚至出
现“养得越多越亏损”的状况。很多“炒种”者不切实际地虚
夸宣传,在进行效益分析时,又掩盖了一些不易直接观察到的
负面影响因素,从而直接损害了广大黄粉虫养殖户的利益。
    但我国具有养殖黄粉虫的丰富资源,在发展黄粉虫养殖和
提高黄粉虫养殖效益方面有极大的潜力。为了在21世纪使我
国的黄粉虫养殖业可以达到更快更稳地向前发展,我们必须在
大力增加黄粉虫养殖数量的同时,着重注意提高黄粉虫养殖的
经济效益。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在多年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
的基础上,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按照“一本在手,黄粉
虫养殖之路健步走”的思路,编撰了这本《黄粉虫高效养殖技
术一本通》。
    本书没有用大量篇幅介绍黄粉虫解剖学、黄粉虫生物学以
及各种机制和理论等内容,而是力求使涉及的黄粉虫养殖技术
实用高效、通俗易懂,并相对增加了提高黄粉虫养殖经济效益
的技术和知识。希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能应用书中介绍
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黄粉虫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
本,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另外,本书还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对“超级黄粉
虫”——大麦虫的养殖前景、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生态行为、
养殖设备、饲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由于本书涉及内容广泛,加上笔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
处在所难免。我们热忱希望广大读者提出更好的见解和宝贵的
建议,以便再版时充实完善。
    潘红平博士
    2008年春于广西大学

搞好黄粉虫的病虫害
防治
第一节黄粉虫疾病
  病因和预防
一、黄粉虫疾病病因
    黄粉虫虽小,但生起病来五花八门,这是因为黄粉虫一生
多变,不仅有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虫态改变,还有食性、生
活环境的改变,这么多的环节难免会遇到不测。
    黄粉虫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如果出现发育迟缓、体躯瘦
小等生长发育异常以及蜕皮、生殖、排泄、取食等行为异
常,或是体色和形体的异常改变,特别是虫体出现特殊异味
或不能正常进入下一个虫期(如幼虫由幼龄到大龄)或下一
个虫态(如由幼虫到蛹或到成虫)等症状,即可断定它已生
有疾病。
    欲知病原要分析病因。诱发黄粉虫疾病的病因是多种多样
的,大致有三种:①环境条件的不适宜或突然改变。如缺少食
物而饥饿、高温酷暑、冰霜雪冻等;或受到农药等化学物质的
毒害等部分残存下来的个体。②本身生理遗传或代谢的缺陷。
如遗传性肿瘤、不育基因的突变、内分泌失调等而产生的一系
列病害;此外,还有受到机械损伤等。③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多
 的诱因,即由病原微生物侵染所引起的疾病。    .
    由病原菌导致的黄粉虫疾病,最为常见的有:真菌病,虫
体发育缓慢,体色有明显异常,虫尸僵硬但无臭味,常见虫尸
表面“发霉”。如果虫尸僵硬而液化,体表也不“发霉”,则是
病毒病;如果虫尸颜色变暗变黑,常腐烂有异味,特别是在蜕
皮、化蛹时死亡,多为细菌病;如果虫体表皮透明,终成斑驳
状棕色,十有八九是球虫类原生动物所致。当然,除了种种基
本症状外,有的还会出现交叉症状,病原物最根本的辨别还要
靠专业人员对其分离、培养,然后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观
察,进行种类鉴别。
二、黄粉虫疾病预防    
    ‘
    俗话说“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这是长期生产实践中动物和人类对疾病问题达成的共识,因而
对于黄粉虫的疾病防治,也应采取这个原则。因为对于黄粉虫
来说,发病初期是不易被发觉的,一旦发病,治疗起来就比较
麻烦了,一般治疗方法是把药物拌于饲料中由黄粉虫自由取
食,但是,当病情严重时,黄粉虫已经失去食欲,即使有特效
药也无能为力了,目前对黄粉虫进行人工填食是不可能的,但
还没有其他好的治疗方法。有介绍说可以使用药液喷黄粉虫这
样的给药方法,目前还在试验阶段。
    黄粉虫之所以产生疾病,甚至流行,完全取决于昆虫本
身、病原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三角”关系。如果黄粉虫
身体健壮,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就不易患病,甚至在流行病袭
来时,若稍加“自卫保护”也可躲过。如果缺少病菌适宜生存
的环境条件,如温湿度、光照、适宜侵染的虫体,即使侵染性
或致病力强的病原体也是无法引致疾病的,因此,我们就可在
 一定条件下操纵这种“三角”关系,使黄粉虫不发生疾病。因
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就必须做好预防措施。
    1.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首先选择合适的场地,远离污染源(含噪声)。另外,搞
好室内环境,协调好温湿度关系,控制日温差小于5℃,室内
空气保持清新,不把刺激气味带入黄粉虫饲养房。
    2.加强营养
    实践证明,长期饲喂单一的麦麸饲料对黄粉虫的效果不是
最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速度相对缓
慢,容易发生疾病,同时,出现成虫产卵率低、秕卵现象。所
以,必须采用配合饲料,注意添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喂适量
的青饲料。
  3.坚持科学管理
  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说明管理的重要性。
其实管理是讲究科学的,实际上管理也是一门技术,所以既要
加强管理,也要讲究科学。如合理的饲养密度、大小分群饲
养、严格的操作规程等,都能避免各种致病因素的产生。同
时,培育优良黄粉虫种,及时淘汰有问题的黄粉虫种,利用杂
交技术,提高黄粉虫的抗病力,执行卫生防疫制度、搞好日常
常规消毒工作等都能防止黄粉虫疾病的发生。禁止非饲养人员
进入饲养房。如非进入室内不可的人员,必须在门外用生石灰
消毒。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黄粉虫高效养殖技术》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5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