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读懂吴越国

封面

作者:杭州市临安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页数:376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78440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体以时间为序、以事件为链,以宣讲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文风通俗。以平实、活泼,甚至略带风趣的口吻叙述吴越国、吴越钱氏后裔的重要史实,可以说是“一文一事”“一事一史”“一史一理”;二是类型多样。涉及经济、管理、人文等多方面内容,立体化展现吴越钱王文化精髓、钱镠和历代钱王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三是结合现实,在尊重史料和证据逻辑的基础上,让每一篇都能读出点滴“历史照进现实”的学问。

本书特色

《读懂吴越国》以时间为序、以事件为链,以宣讲的形式,避开以往同类作品对历史事实平铺直叙的处理方式。“一文一事”“一事一史”“一史一理”,尽可能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展现吴越国钱王文化精髓、钱镠和历代钱王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结合现实,在尊重史料和证据逻辑的基础上,让每一篇文章都能读出点滴“历史照进现实”的学问。

目录

第一篇 三世·五王
第一讲 钱镠:贩盐·衣锦还乡·吴越国王
第二讲 钱元瓘:依靠战功登上王位
第三讲 钱弘佐:王室喋血的关键人物
第四讲 钱弘倧:被权臣所废的悲情之君
第五讲 钱弘俶:纳土归宋·保民齐家
第二篇 史海·掌故
第一讲 五代十国:为何频现“人亡政息”
第二讲 制造经济增长点:吴越国富甲天下的背后
第三讲 善事中原:一本明晰的经济账
第四讲 历史真相:“铁券”其实不能“免死”
第五讲 货币短缺:铸铁钱之议的提出与结局
第六讲 经营杭州:扩城与治水
第七讲 外交风波:安重诲事件始末
第八讲 钱弘俶治国:惩贪与重民
第九讲 远交近攻:终灭南唐
第十讲 损失重大:吴越国时期的杭州火灾
第十一讲 纳土归宋:体面的下岗转制
第十二讲 礼遇和礼节:归宋后的钱弘俶
第十三讲 错综复杂:钱弘俶去世之谜
第三篇 细节·智慧
第一讲 钱镠的成功之道
第二讲 不轻易被左右
第三讲 敢于担当
第四讲 善于用人
第五讲 唯才是举
第六讲 正向激励
第七讲 听得进不同意见
第八讲 低调求生存
第九讲 正确看待功劳
第十讲 平衡名与利
第十一讲 善待“老资格”
第十二讲 照章办事
第十三讲 董昌的失败教训
第四篇 家训·家风
第一讲 孝、亲、严、和:钱镠的儿女情长
第二讲 秘色国宝:钱镠对母亲的至孝
第三讲 临终托孤:多问身前 少管身后
第四讲 英雄的自白:《还乡歌》
第五讲 钱氏家训:钱镠廉政思想的启示
第六讲 武肃王遗训:吴越国宗室家风的系统总结
第七讲 谦逊多方:吴越钱王的本色
第八讲 贤淑谨慎:吴越国的王后们
附录
1.钱镠、钱元瓘、钱弘俶(部分)诸子一览表(含钱镠同父同母兄弟表)
2.《武肃王八训》《武肃王遗训》《钱氏家训》原文
3.重要奏疏、诏书、碑记原文
4.吴越国版图及主要形势
5.吴越国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第一讲 钱镠:贩盐·衣锦还乡·吴越国王 钱镠,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建立者,公元907—932年在位。字具美(一作“巨美”),杭州临安县(今杭州市临安区)人。少年时勇敢而有力量,好侠义,以解仇报怨为能事。唐咸通八年(867),16岁时外出,到杭州、越州(今浙江绍兴)、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贩卖私盐,至咸通十三年(872)结束。这段贩卖私盐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钱镠的体魄和胆识。 一、早期活动 唐乾符年间(874879),钱镠为同乡董昌的部将。钱镠武艺高强,又富有军事指挥才能,经平定王郢之乱、朱直孙端之乱、曹师雄之乱等大小战事后,其军事才能开始逐步受到重视,被提拔为偏将、副指挥使、兵马使等职,逐步从一个下级军官成长为中高级军官。 唐广明元年(880),钱镠以伏击和虚张声势等战术,以少敌多打退黄巢起义军一部。由于此役名义上是董昌、钱镠两人合作进行的,又因钱镠让功董昌,所以,战后董昌因功任杭州刺史,钱镠为杭州管内都指挥使。与此同时或稍前,杭州八县在原有为自保建立的乡民武装基础上,统一组建“八都兵”,这支武装名义上以临安县石镜都董昌、钱镠为首。但因董昌不谙军事,所以钱镠拥有事实上的军队指挥权,八都兵成为其建立嫡系武装的开始。 当时,刘汉宏(?—886)任义胜军节度使据越州(今浙江绍兴),并有称帝野心,攻取邻郡。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内牙将领薛朗(?—888)赶走节度使周宝(814—887),自称留后。因黄巢攻占长安而避祸四川的唐僖宗慌忙命董昌出兵讨伐,董昌将这一任务交给钱镠。于是,钱镠奉命率八都兵进攻越州,杀刘汉宏;又攻占润州,生擒薛朗,剖其心祭周宝。叛乱平定后,董昌被唐朝廷任命为越州观察使,同时上表推荐钱镠代替自己任杭州刺史。 二、从坐镇杭州到平定两浙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减弱,地方之间混战不断。从唐光启三年(887)至景福元年(892),来自北方蔡州(州治在今河南汝南县)的军阀孙儒和淮南土著势力杨行密之间混战不断,并祸及钱镠,钱镠率军与两方力战(和杨行密有短暂联合),虽有败绩,但亦使孙儒无力侵犯两浙地区,其威名日益为唐朝廷所重视。到景福二年(893),唐朝廷授钱镠镇海军节度使一职,同时把镇海军的治所从润州迁往杭州,又在越州建立威胜军,以董昌为节度使。 唐乾宁二年(895),董昌在越州称帝,国号“大越罗平”,年号“天册”,伪授钱镠为两浙都将。钱镠不接受董昌命令,劝他“与其闭门作天子,不如开门为节度”,同时将情况上报唐朝廷,唐昭宗遂命钱镠讨伐董昌。钱镠起初感念提携之恩,对灭董昌犹豫不决,但董昌却联合淮南杨行密攻苏州、杭州,钱镠腹背受敌。这一军事冒险迫使钱镠率八都兵反击,强攻越州。董昌兵败,被杀(一说在被押解途中投江自杀)。乾宁三年(896),钱镠因功被唐朝廷授予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次年又赐钱镠金书铁券,授其“卿恕九死,子孙三死”的特权。 淮南军阀,同时也是后来杨氏吴国的建立者杨行密和钱镠的关系时而友好,时而敌对,以敌对为主。对淮南(包括吴国、南唐)的关系成为钱镠和后来的吴越国历代国君制定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杨行密攻占原本为钱镠所有的镇海军节度使治所润州和常州后,试图进一步吞并两浙,但多次败于钱镠。而钱镠也始终未能收复为杨行密所夺的润州、常州。所以,在钱镠的时代,“两军十三州”是指镇海军下辖的润州、常州、苏州、湖州、睦州(今杭州建德、桐庐、淳安)、杭州6州和镇东军的越州、明州(今浙江宁波)、台州、温州、婺州(今浙江金华)、衢州、处州(今浙江丽水)7州。其中,润州、常州并不实际领有,故此时的“十三州”为法理意义上的虚指和遥领,吴越国实际占有11州。 唐天复二年(902),钱镠亲兵“武勇都”统帅徐绾、许再思在钱缪的统治中心杭州发动叛乱,是为“武勇都之变”。 P3-5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读懂吴越国》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5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