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研究

封面

作者:邢强

页数:212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223083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如今我们身处网络互联高度发达的社会,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必须将信息化建设与教学、管理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完善“数字校园”,打造“智慧校园”。《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研究/贝壳新时代书系》即对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做了全面的探索和研究。全书分为八章,包括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概述、“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高校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高校大数据建设、高校网络安全建设、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机制和资源保障、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既注重对基本理论的详细阐述,又结合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实际进行了深入分析,给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诸多参考和借鉴。《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研究/贝壳新时代书系》可供相关领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参考,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也值得阅读。

作者简介

  邢强,男,汉族,1985年8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高级工程师,博士。现就职于鲁迅美术学院,担任党委宣传部信息化专员的职务。近年来,在各类期刊发表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应用研究》《信息管理系统在事业单位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等多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概述
第一节 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二节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状况
第三节 高校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
第四节 高校信息化战略规划及保障机制状况

第二章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
第一节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第二节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第三节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第四节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高校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
第一节 高校启动网络教学工作的思路
第二节 高校网络教学的推动策略
第三节 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策略探析
第四节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第四章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第一节 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的利弊分析
第二节 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第三节 数字化校园业务系统集成
第四节 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建设
第五节 数字化校园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建设

第五章 高校大数据建设
第一节 大数据概论
第二节 高校大数据平台建设
第三节 大数据在智慧校园发展中的应用
第四节 智慧校园数据中心的建设

第六章 高校网络安全建设
第一节 网络安全概述
第二节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第三节 高校网络安全建设策略探析

第七章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机制和资源保障
第一节 高校信息化管理机制的改革探索
第二节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管理体制探索
第三节 高校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第八章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评价
第一节 高校信息化评价概述
第二节 高校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第三节 高校信息化评价的标准和构建
第四节 高校信息化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参考文献

节选

  3.交互性策略  慕课学习过程中,强调学习者和内容的交互是学习发生的基础,学习者和学习者的交互是学习发生的关键,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是学习发生的保障。由于时空分隔带来的局限,交互作为在线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学生通过交互活动得到学习信息,进行个体的知识建构;另一方面,无论是在促进教学的发生还是在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甚至在促进各种协作学习的目标的实现中,远程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社会性交互都对学习者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减少学习者的“孤独感”,需要提高课程的互动性,增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其他学习者、教师或助教之间的互动,提升慕课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学习交互主要分为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及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  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主要是在设计慕课学习资源环节体现,如对不同学习资源的选择、组织和安排。学习资源在基于学习者的特征的基础上,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应该增强在线环境中资源的丰富性,注重内容的互动性,努力激发学习者的参与和反思。  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一方面需要平台提供具体的实施场地,让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局限,相互交流;另一方面是课程设计者需要有引导性地提供讨论的主题和方向,让学习者可以在有明确目的的前提下互相沟通,相互促进。  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在所提供的视频、文字等材料中注重与学习者的交流,包括视频中的教师出镜时的视线、手势、语气,文字内容中的总结与提问等;另一方面是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地对学习者的提问予以解答,对学习者的作业等提供反馈。  4.内容组织性策略  内容的有组织性主要体现在慕课的内容选择、组织和呈现上,要减轻内在认知负荷,控制外在认知负荷,及提升相关认知负荷。  控制内在认知负荷,一是在慕课的内容设计中注意提供先行组织者,引导学习者从加入课程开始到每一个学习周的学习,都能借助与课程知识相关的讨论、材料或其他信息,了解将要学习到的内容的相关背景;二是基于真实的情境的问题解决,这有助于学习者将学习内容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促进知识的建构;三是根据知识组块的规律,模块化地组织学习内容,单元内的内容尽量简化,将原有的传统课堂合理地分割并根据慕课的需求进行再组合,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在线环境中存在各种会对学习者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在线学习尤其是移动学习中,过于复杂的内容会让学习者产生理解上的障碍,因此要注意在符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保证内容的简化,避免给学习者带来过大的学习负担。  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一是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不同类型的课程中各单元的关系主要为:各单元相互独立、一个单元构成另一个单元的基础、各单元之间呈综合性关系。根据不同的联系关系,按照时间、难度、整体局部等逻辑关系进行排序。二是学习资源和活动的设计方面,注意总体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原则,既促进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也为不同学习风格和倾向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选择的空间。再者阅读的频率可以适当减低,更多地以视频、图片等视觉符号方式呈现信息,降低学习者信息处理的难度。三是排除设计上无意义信息的干扰,尽量简洁、清晰,突出教学中期待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  提升认识负荷方面的相关认知,一是在讲授特定知识时,提供不同的样例。多样化的问题状态和情境,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二是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促进知识的建构。  5.知识可视化策略  知识可视化是应用视觉表征手段,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以及知识的重构、记忆和应用。慕课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主要包括知识内容的可视化和学习进程的可视化。  知识内容的可视化是指以图形、视频、表格、排列组合等较为直观的形式呈现预期传达给学习者的内容,同时不同的视频、图形也会对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慕课中的视频,建议在难点和重点内容部分出现关键的文字信息。文本信息中建议穿插图片、表格等,或是使用不同的字体大小、颜色,强调结构和重点。  知识内容的可视化将帮助学习者在参与慕课学习时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学习进程可视化,就是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结构、学习进度、内容层次关系等以可视化方式予以呈现,将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每一个知识节点的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互动情况、学习效果等学习进程信息,以及通过数据处理的各知识结构层级学习进程指标,也进行可视化设计与呈现。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直观把握自身的学习进度,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6.基于数据的动态化调整策略  基于“大数据”的技术是体现慕课本质特征的关键要素之一。这些记录个体行为的数据表面上看好像杂乱无章,但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群体的某种行为规律和某个时间段内的个体行为规律就会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呈现出来。  基于数据的动态化策略主要是指根据慕课的实施情况和问题总结出的数据信息,对慕课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优化。这些数据通常包括慕课的课程参与人数、学习步骤参与度、学习者特征和课后成绩和反馈情况。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35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