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纪德君,曾大兴
页数:42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203967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广府文化》是由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广府文化论坛”之论文精选,每年一本,已出三本,亦为辑刊。广府文化是一种粤语文化,也是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种地域文化。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是广东省委宣传部批准建立的“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也是广州市规划办确认的“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汇集了省内外一大批从事广府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 本辑是第八辑,主要讨论两广古今交往研究;两广地区的民俗信仰研究;广府文学、艺术研究;广府文化的海外交流传播研究;两广历史文化研究,所选论文资料翔实,论述充分,新意扑面,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纪德君,文学博士,广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兼广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广府文化与新闻传播研究,主持并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个,出版专著多种,发表论文100余篇。
曾大兴,文学博士,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文学地理学、词学及广府文化的研究。曾先后主持并独立完成三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12部。其中在商务印书馆连续出版文学地理学专著四部:《文学地理学研究》(2012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2013年修订版)、《气候、物候与文学——以文学家生命意识为路径》(2016年)、《文学地理学概论》(2016年)。
目录
两广古今交往研究
无东不市:从近代广东商帮的移植看融江流域的开发
与社会变迁
东粤士绅对西粤文化的影响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及智能化的粤桂文旅模式创新研究
王阳明学群在两广的交游与风教
两广地区的民俗信仰研究
广府骆越文化视野下的西江龙母传说
肇庆石峒古庙的历史与人文——以历代石刻文献资料为研究线索
粤、桂、闽三省矿神七宝信仰源流考析
广府地区古成之仙话的构建与传播
龙舟歌传承困境的考察与思考——以顺德杏坛镇为中心
广府文学、艺术研究
粤讴的价值及其研究
屈大均对岭南文化传统的梳理和重构
马君武的矿物旅行诗与近代中国矿业
《粤讴》的“红楼”情缘——论《红楼梦》和红楼说唱对《粤讴》的影响
梧州下俚歌溯源
惠州罗浮山文学景观演变研究
从十三行首饰艺术管见广府文化品格
符号学视角下建筑设计语言探索——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粤剧粤曲中说唱歌谣体的“文人化”与“谐趣化”
粤西木偶戏白戏的内涵及价值探析
广府文化的海外交流传播研究
“两广汇兑”语境下的银信文化
从《南海百咏》到《澳门杂诗》——汪兆镛之广府文化传承与乡土认知新变
“南交学祖”:士燮在越南的影响探析
两广历史文化研究
唐岭南县令的世系及官历:以《范奕墓志》
《韦行懿墓志》为例
清代县域书院官、师的文化倾向与价值选择——以广西贺县临江书院为中心
民间参与式文化保育:老城更新的第三条道路——以广州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无东不市:从近代广东商帮的移植看融江流域的开发
与社会变迁
东粤士绅对西粤文化的影响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及智能化的粤桂文旅模式创新研究
王阳明学群在两广的交游与风教
两广地区的民俗信仰研究
广府骆越文化视野下的西江龙母传说
肇庆石峒古庙的历史与人文——以历代石刻文献资料为研究线索
粤、桂、闽三省矿神七宝信仰源流考析
广府地区古成之仙话的构建与传播
龙舟歌传承困境的考察与思考——以顺德杏坛镇为中心
广府文学、艺术研究
粤讴的价值及其研究
屈大均对岭南文化传统的梳理和重构
马君武的矿物旅行诗与近代中国矿业
《粤讴》的“红楼”情缘——论《红楼梦》和红楼说唱对《粤讴》的影响
梧州下俚歌溯源
惠州罗浮山文学景观演变研究
从十三行首饰艺术管见广府文化品格
符号学视角下建筑设计语言探索——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
粤剧粤曲中说唱歌谣体的“文人化”与“谐趣化”
粤西木偶戏白戏的内涵及价值探析
广府文化的海外交流传播研究
“两广汇兑”语境下的银信文化
从《南海百咏》到《澳门杂诗》——汪兆镛之广府文化传承与乡土认知新变
“南交学祖”:士燮在越南的影响探析
两广历史文化研究
唐岭南县令的世系及官历:以《范奕墓志》
《韦行懿墓志》为例
清代县域书院官、师的文化倾向与价值选择——以广西贺县临江书院为中心
民间参与式文化保育:老城更新的第三条道路——以广州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