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任金政 等著
页数:280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220140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基于风险管控的种植业保险绩效评价研究》一书,首先根据对我国种植业保险发展现状和作用机理的分析,将功效、效果与效率等三个角度和政府、农户与保险机构等三个维度统一到同一研究体系中,区别于现有文献中单一角度、单一对象的绩效评价方法,构建了基于风险管控的三角度、三维度的绩效评价框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模拟仿真、运筹优化、经济计量、统计分析等方法,从三个主体维度对我国种植业保险进行了绩效评价。作者在层层论证基础上,认为,“现阶段三个参与主体具有不同的风险管控目标,分别以安全风险管控水平、收入损失风险管控水平和赔付风险管控水平为目标,构建了基于风险管控的种植业保险绩效评价框架”,并对影响绩效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我觉得作者的研究思路是很好清晰和缜密的,方法和指标选择是得当的,分析结果也是符合实际的,这些结论对于农业保险制度评价和改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任金政,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鲁山县。2001年6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并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6月在中国农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美国普度大学做访问学者。2006年7月至今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2015年4月至今担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副主任。 目前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社科基金2项;还接受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和水利部相关司局等机构委托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普惠金融、农村经济、水利经济研究项目4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SCI、SCI、CSSCI等检索论文30余篇;曾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 李士森,男,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生于198。3年4月。2005年毕业于重庆工学院(现重庆理工大学)统计学专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8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并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19年1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并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今任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副教授。主持完成河北省省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5项,参与完成国务院扶贫办、农业部和水利部相关司局等机构委托的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2部。 该专著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风险管控的粮食作物保险绩效研究:方法、水平与提升路径(71873129)的阶段性成果。 该专著撰写和出版过程得到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研究中心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和中华联合保险集团共同发起成立,旨在形成传递学界和业界声音的“三农”保险合作研究平台。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4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0
第四节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26
第五节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创新32
第二章 基于风险管控的绩效评价框架构建36
第一节 农业风险的基本性质36
第二节 风险管控在农业保险中的作用42
第三节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特征53
第四节 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的框架62
第五节 本章小结70
第三章 政府维度的绩效评价:安全风险管控水平71
第一节 政府的定位与目标分析71
第二节 政府维度绩效评价方法的设计76
第三节 政府维度农业保险绩效水平的测度84
第四节 政府维度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93
第五节 本章小结101
第四章 农户维度的绩效评价:收入损失风险管控水平103
第一节 农户视角下农业保险的现状和问题分析103
第二节 农户维度绩效评价方法的设计119
第三节 农户维度农业保险绩效水平的测度124
第四节 农户维度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135
第五节 本章小结144
第五章 保险机构维度的绩效评价:赔付风险管控水平146
第一节 我国农业保险的供给主体及其特征分析146
第二节 保险机构维度绩效评价方法的设计153
第三节 保险机构维度农业保险绩效水平的测度159
第四节 保险机构维度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165
第五节 本章小结175
第六章 综合绩效的水平测度与提升路径177
第一节 农业保险综合绩效的水平测度177
第二节 绩效水平提升路径框架设计182
第三节 保费补贴方案的优化及其对绩效水平的影响191
第四节 保险机构承保方案的优化及其对绩效水平的影响197
第五节 灾害性损失风险估计方法的选择与优化217
第六节 本章小结231
第七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以及研究展望233
第一节 研究结论233
第二节 政策建议235
第三节 研究展望239
参考文献240
图目录
图1-1 农业保险绩效评价概念9
图1-2 农业保险绩效评价文献的逻辑关系25
图1-3 主要研究内容逻辑框架27
图1-4 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研究的关键点30
图1-5 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的技术路线31
图2-1 不同类型种植业风险的风险管控方式43
图2-2 风险管控与农业保险其他效果的关系46
图2-3 2007—2019年中国财产保险与农业保险赔付率的对比50
图2-4 农业保险运行框架及作用机理53
图2-5 2007—2020年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情况54
图2-6 2007—2019年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情况54
图2-7 我国农业保险相关政策的发展情况56
图2-8 农业保险绩效评价基本思路63
图2-9 政府财政支出对种植业保障水平杠杆效应65
图2-10 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67
图2-11 基于风险管控的农业保险绩效评价框架69
图3-1 政府维度绩效评价方法的设计思路框架77
图3-2 信息扩散模型样本点位置分布81
图3-3 不同布点方法信息扩散模型对样本标准差估计的差异性82
图3-4 不同布点方法信息扩散模型对样本的基本统计量估计
结果的比较83
图3-5 信息扩散与其他非参数方法估计结果的比较84
图3-6 河北、山东、贵州保额损失率分布拟合86
图3-7 政府维度绩效水平、规模效率及技术效率各地区均值及
变异系数变化情况92
图3-8 不同分位数补贴规模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98
图3-9 不同区域分位数补贴规模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100
图4-1 2002—2019年河北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与赔付情况104
图4-2 农户的风险态度106
图4-3 种地收入占比的直方图(左)和盒形图(右) 107
图4-4 玉米(左)和小麦(右)卖出比例的直方图108
图4-5 种植业灾害(损失)的主要来源109
图4-6 灾害损失率的直方图(左)和盒形图(右) 109
图4-7 购买过其他商业性保险的比例110
图4-8 河北省各地市参保率112
图4-9 农户参保的主要原因和目的113
图4-10 农户不参保的主要原因(可多选) 113
图4-11 农户是否知道农业保险有保费补贴情况统计114
图4-12 农户感觉是否了解农业保险情况统计115
图4-13 农户获知农业保险信息的途径(可多选) 115
图4-14 农户对农险险种的需求116
图4-15 农业保险对防灾减灾及农户生活的影响117
图4-16 农业保险对农户种植的影响117
图4-17 参保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满意程度118
图4-18 参保农户对农业保险满意(左)或不满意(右)的方面119
图4-19 农业保险对农户影响的不同阶段120
图4-20 农户维度绩效评价方法的设计思路框架122
图4-21 各地区绩效水平及实际灾害性损失d和e的均值变化情况133
图4-22 农业保险收入规模与农户维度绩效水平的关系134
图4-23 全国保险排除度10个分项指标的变化情况140
图5-1 保险机构维度绩效评价方法的设计思路框架155
图5-2 巨灾赔付指数定义示意图(条件期望) 157
图5-3 空间相关性对农业保险简单赔付率的影响(人保财险) 174
图6-1 1978—2019年我国农作物成灾率和绝收率185
图6-2 农业保险绩效水平提升路径框架189
图6-3 北京市不同巨灾准备金规模情况下保障金额的增长额195
图6-4 保险机构数量增加对财务稳定性与破产概率的影响202
图6-5 遗传算法的迭代收敛过程205
图6-6 不同情况下最优值的变化情况206
图6-7 改进前与改进后保险赔付率分布情况对比211
图6-8 农作物生产风险评估方法结构218
图6-9 农业生产风险评估方法和数据来源219
图6-10 不同方法的趋势估计结果与真实趋势之间的对比226
图6-11 不同情境下不同方法平均预测误差的对比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