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罗斌
页数:51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203900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探讨传播犯罪的概念界定、类型、总体特征、发展趋势,传播犯罪立法与司法解释特征与问题等,力图在刑法学体系内构筑一个立足于“传播”的分体系。基于传播犯罪司法实践的考察:从媒介使用角度,网络媒介成为我国传播犯罪行为中的重要工具;犯罪主体以21-40岁,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的男性为主;刑罚适用主刑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重型即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主要出现在危害国家安全和害社会伦理道德的传播犯罪案件中,传播犯罪整体呈现轻刑化的司法特征。 基于传播犯罪立法与司法解释的考察:鉴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主要立法目的,我国传播犯罪制度结构上注重针对侵害国家和社会法益的犯罪,罪名设置具有一定超前性;传播犯罪司法解释主要针对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伦理风化、知识产权、谣言传播和新型网络的传播犯罪,体现出打击性、惩罚性为主的思路与目标。 从罪刑法定原则视角,我国三类传播犯罪经过司法解释的整体明确度,侵害法益社会的传播犯罪优选,侵害国家法益的传播犯罪大力度优惠。总体而言,即使是构成要件明确度比较高的犯罪中,也不同程度存在模糊性问题。 从法益保护原则的视角,在我国52种传播犯罪中存在犯罪结果模糊化、法益侵害抽象化情况,以及存在罪名的非科学归类及法益混淆现象;目前,我国司法实践当中针对包括诽谤在内的诸多传播侵害结果的判定,更多地采用推定而非证明。基于罪刑法定原则,对“空白罪状”和兜底条款应尽量进行明确;基于法益保护原则,司法解释应对“新类型法益”“扰乱社会秩序”进行全面、统一解释,依据相关传播犯罪侵害的主要法益类型对其进行正确归类,对侵害个体法益的传播犯罪原则上适用自诉程序,以社会调查法(量化方法)确定法益侵害即传播侵害后果。
作者简介
罗斌,男,河南南阳人,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民法、信息法、传播法。先后就职于媒体(报社)和高校;历任记者、主任编辑、高级编辑、教授。已出版专著《证券集团诉讼研究》《传播侵权研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政法论坛》《国际新闻界》等权威、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分别被《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
本书特色
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媒体传播行为犯罪这种“软犯罪”的系统研究,探讨媒体传播行为犯罪的总体特征、规律及侵害各种法益时在成立条件、构成要件、犯罪主体等方面的不同,在刑法体系,构筑一个立足于“传播”的分体系,以有利于教学,并指导司法实践。
目录
第一节 媒体传播行为犯罪的相关概念及其问题
第二节 “传播犯罪”:概念优点及其内涵、外延与特征
第三节 基于信息内容等标准的“传播犯罪”学术分类
第二章 传播犯罪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与传播犯罪
第二节 结果无价值的法益保护原则与传播犯罪
第三节 传播犯罪的成立条件:三阶层犯罪论
第三章 传播犯罪法益侵害的证明——以诽谤罪为对象的分析
第一节 传播犯罪(诽谤罪)侵害结果:证明与推定共存、侵害与危险同在
第二节 传播犯罪(诽谤罪)作为危险犯的法理悖论
第三节 传播效果理论对推定传播犯罪(诽谤罪)结果的否定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四章 侵害国家法益传播犯罪的特征与趋势
第一节 侵害国家法益传播犯罪的媒介使用等行为特征
第二节 侵害国家法益传播犯罪的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 侵害国家法益传播犯罪的主观特征
第四节 侵害国家法益传播犯罪的刑罚适用
第五节 本章结论
第五章 侵害社会法益传播犯罪特征与趋势
第一节 侵害社会法益传播犯罪的媒介使用等行为特征
第二节 侵害社会法益传播犯罪的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 侵害社会法益传播犯罪的主观特征
第四节 侵害社会法益传播犯罪的刑罚适用
第五节 本章结论
第六章 侵害个体法益传播犯罪的特征与趋势
第一节 侵害个体法益传播犯罪的媒介使用等行为特征
第二节 侵害个体法益传播犯罪的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 侵害个体法益传播犯罪的主观特征
第四节 侵害个体法益传播犯罪的刑罚适用
第五节 本章结论
第七章 传播犯罪个罪焦点法律问题
第一节 侵害社会法益传播犯罪个罪法律问题
第二节 侵害个体法益传播犯罪个罪法律问题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八章 中国传播犯罪立法、司法解释的演进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传播犯罪立法演进与特征
第二节 中国传播犯罪的象征性立法及其原因
第三节 中国传播犯罪司法解释的演进与特征
第四节 中国传播犯罪司法解释立案、定罪与量刑的量化标准演进
第五节 本章结论
第九章 罪刑法定原则视角下的中国传播犯罪制度
第一节 中国《刑法》中传播犯罪构成要件的明确性评估
第二节 中国司法解释中传播犯罪的明确性评估
第三节 传播犯罪的空白罪状问题
第四节 传播犯罪制度中的兜底条款与“口袋罪”
第五节 传播犯罪制度中构成要件的其他模糊性问题
第六节 本章结论
第十章 法益保护原则视角下的我国传播犯罪制度
第一节 中国传播犯罪法律制度中犯罪结果与情节的明确度
第二节 中国传播犯罪罪名归类、法益混淆及其引发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传播犯罪司法实践中法益的抽象化问题——以谣言传播犯罪为例
第四节 本章结论
第十一章 中国传播犯罪的总体特征、问题与完善
第一节 中国传播犯罪的特征、趋势与热点案例
第二节 中国传播犯罪相关制度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中国传播犯罪相关制度的完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